梨小食心虫 卷蛾科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防治方案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是一种危害梨树的害虫,它主要以梨树果实为食,导致果实发生腐烂、掉落等现象,严重影响梨树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保护梨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防治方式,可以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
1.昆虫天敌防治
引入昆虫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蝽类等,对梨小食心虫(卷蛾科)进行有效的防治。
2.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对梨小食心虫(卷蛾科)进行生物防治。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防治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目前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
1.黏虫板防治
在梨树上设置黏虫板,将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粘住,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2.光谱灯防治
利用光谱灯吸引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然后进行收集和处理。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农药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避免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问题。
3.注意安全防护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四、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的方法,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使用化学农药的风险。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相关问题解答
1.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繁殖方式是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交替进行。
2.梨小食心虫(卷蛾科)对梨树的危害有哪些表现?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主要以梨树果实为食,导致果实发生腐烂、掉落等现象,严重影响梨树的产量和品质。
3.如何预防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危害?
可以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及时清理落叶、剪除枯枝、疏果等,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
4.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防治时机是什么?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防治时机主要是在成虫飞行期和幼虫进入果实的初期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梨小食心虫(卷蛾科)。
5.如何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防治?
需要根据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的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同时也要注意农药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
梨小食心虫(卷蛾科)相关知识
卷蛾科是一种昆虫科,包括了很多种害虫,如梨小食心虫、柿小食心虫等。这些害虫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来源: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释义拓展:梨小食心虫(卷蛾科小食心虫属动物)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是卷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成虫体长5.2-6.8毫米,体色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密被灰白色鳞片,翅基部黑褐色,前缘有10组白色斜纹,腹部灰褐色。卵为椭圆形,直径0.5毫米左右,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0-13毫米。初孵幼虫体白色,后变成淡红色。头部、前胸背板均为黄褐色。臀足单序缺环,20余根。蛹的体色为黄褐色,长约6-7毫米;腹部第三至七节背面前后缘各具一行短刺,第八至十节各具一行稍大的刺,腹部末端具钩状刺毛。茧白色,长约10毫米,丝质,椭圆形,底面扁平。
梨小食心虫成虫多在白天羽化,昼伏夜出,以晴暖天气上半夜活动较盛,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越冬代成虫多产卵在叶背上,卵散产;多产卵在果面上,1果多卵,因此后期也常见1果多虫,近成熟的果实着卵量较大。幼虫孵化后,先在产卵附近啮食果皮,然后蛀果,蛀孔部位未见明显规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概述图参考来源:)
问答拓展:梨小食心虫要怎么防治?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科害虫。是果树上食心虫类最为普遍的害虫,以幼虫蛀食梨、桃、苹果、枇册岩汪杷、李、杏枣樱等果实,也州仔为害桃、杨梅、樱桃、杏、李、海棠等的新梢,还为害枇杷的枝干。为害严重者,不但影响水果的产量,
而且影响树木的生长及观赏效果。防治方法①冬季刮除梨树树干上的脏物,后用涂白剂将树干涂白,以消灭越冬幼虫。②剪除被害桃梢:从4月下旬起,发现桃梢变色及萎蔫立即剪除被害新梢,集中处理。③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④幼虫期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毒杀幼虫。
问答拓展:梨小食心虫是什么?
Grapholithamolesta(Busck)
别名
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梨小。
形态(图3-37)
图3-37梨小食心虫
1.成虫2.卵3.幼虫4.蛹
成虫体长4.6—6mm,历拦陪翅展10.6—15mm,全身灰褐色。下唇须向上弯曲。前翅前缘有约10组白色短斜纹;翅面混杂白色鳞片,起自第三组和第五组白色斜纹处,终于臀角,各有一条月牙形纹,两纹之间有10个黑色斑点。中室外缘附近有一个白色斑点,是本种的显著特征。后翅灰褐色。雌蛾尾端有环状鳞毛。卵椭圆形,中央稍隆起,周缘扁平,长径约0.8mm,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幼虫体长10—13mm,小幼虫体白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色,长大后体淡红色,头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褐色,极不明显。腹足趾钩单序,趾钩30—40个,臀足趾钩20—30个,臀栉4—7齿。蛹体长约7mm,黄褐色,腹背面第三节至第七节后缘各具短刺一排,排列整齐,8—10节后排刺稍大。
生活史及习性
该虫在华南1年发生6—7代,黄河故道4—5代,华北和东北多为3—4代。各不同发生世代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如下:
辽宁西部成虫发生期:越冬代4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一代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以第三或第四代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和枝干翘皮下、贮果场以及草根、石块等处做茧过冬。4月初开始化蛹,下旬开始羽化。成虫于日落前后交尾、产卵。5月上旬桃叶上见卵。卵多产于桃叶背面,每叶多为1、2粒。卵期4—6天。5月中旬幼虫开始为害桃、李新梢和李幼果。一头幼虫可转移为害新梢2、3个,被害梢先端枯萎,干枯**。李小果被害易脱落。幼虫老熟后脱梢转移到树干翘皮下做茧化蛹。6月中旬第一、二代幼虫继续为害桃梢和桃、李果实,并开始为害早熟品种的梨果,7月中旬开始为害晚熟品种,中旬渐多,8月中旬受害最甚。晚熟品种的梨果,幼虫前期不能蛀害,其原因是幼果果皮下石细胞密集,幼虫难以蛀入果内。8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幼虫陆续脱果。9月上旬以前脱果的幼虫尚可发生下一代,其后脱果的幼虫全部滞育越冬。
在山西中部和甘肃有70—80%的幼虫在土中做茧过冬。在晋中梨区,当3月中下旬有10天连续7—8℃的气温时,幼虫开始化蛹,连续5天11—12℃时,成虫即大量羽化。4月中旬桃叶上见卵,5月上旬梨果上见卵,5月中旬开始蛀果,但蛀果盛期为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在四川蓬溪,梨小食心虫除为害桃、梨之外,还为害苹果。当1月中、下旬气温处于6—8℃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上旬见成虫。各代成虫发生高蜂:越冬代3月底,第一代5月中旬,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三代7月底至8月初,第四代8月底至9月初,第五代不明显。第一代幼虫为害桃、苹果嫩梢,二、三、四代为害桃、梨、苹果果实,第三代为害苹果尤为严重。果实采收以后末代幼虫仍为害苹果嫩梢,直到11月上、中旬才陆续到越冬场所过冬。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3—6天,肢蠢幼虫期13—17天(越冬代约200天),蛹为11—14天,成虫寿命4—6天。一雌蛾可产卵70粒。
防治方法
1.剪除被害梢
在桃、李、苹果树上加强前期防衡滚治,及时剪除被害梢。
2.药剂防治
由于梨果发育前期石细胞密集,幼虫难以蛀入果中,所以要在果实发育后期喷药方能收效,因而准确的掌握喷药时期就成了防治该虫的关键问题。确定喷药时期的具体做法是:在北方7月上中旬开始定期调查梨果(中晚熟品种),当发现幼虫开始害果,卵果率为1%左右时,立即喷布20%速灭杀丁乳油(或其它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速灭杀丁乳油每20天1次,共喷2—3次,其它农药10天1次,共喷3—4次。
问答拓展:梨小食心虫的介绍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卷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俗称黑膏药。苹果蛀孔周围不变黑。李幼果被害易脱落,李果稍大受害不脱简锋慧落,蛀食桃李杏多为害果核附基做近果肉。一代、二代拦答幼虫危害樱桃、桃树嫩梢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蛀孔流胶并有虫粪,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