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秆锈病越冬场所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69 次
小麦秆锈病越冬场所

小麦秆锈病越冬场所的选择及其影响

小麦秆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越冬场所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农民在选择越冬场所时需根据一定的规律和经验进行选择,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目的。

选择越冬场所的原则

选择越冬场所的原则是:避风、避湿、避冷。在选择越冬场所时,应优先考虑避风的条件,因为秆锈病菌的传播主要是靠风力传播的。其次是避湿,因为秆锈病菌在潮湿环境下易于繁殖和生存。最后是避冷,因为秆锈病菌在低温下难以繁殖和生存。

常见越冬场所的选择及其优缺点

1.田间越冬

优点:成本低,易于管理。

缺点:易受风害、湿害和寒害影响,容易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

2.土垄越冬

优点:避风效果好,有利于病害的控制。

缺点:易受湿害和寒害影响,需要加强管理。

3.土袋越冬

优点:避风效果好,易于管理。

缺点:易受湿害和寒害影响,需要加强管理。

4.堆肥越冬

优点:避风效果好,易于管理,同时还能起到肥料作用。

缺点:易受湿害和寒害影响,需要加强管理。

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秆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选择时,应遵循避风、避湿、避冷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

相关问题:

1.小麦秆锈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哪些原因?

小麦秆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是受气候、土壤、病原体和作物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秆锈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2.如何预防和控制小麦秆锈病?

预防和控制小麦秆锈病的措施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施肥、合理轮作、加强管理等。

3.如何识别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红褐色、橙***或黑褐色的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融合,形成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的条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和茎秆脱落。

4.小麦秆锈病的防治药剂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小麦秆锈病防治药剂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吸收型杀菌剂、接触型杀菌剂和生物制剂。其中,吸收型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最好,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

5.小麦秆锈病的病害防治是否会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产生影响?

小麦秆锈病的病害防治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药残问题上。在使用药剂进行病害防治时,应注意药剂的选择、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等,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的温度关系

小麦叶锈病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所有种郑裤麦地区,夏季均可在自生携轿麦苗上喊隐简繁殖,成为当地秋苗发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麦停止生长但最冷月气温不低于O℃的地方,同条锈菌—样,以休眠菌丝体潜存于麦叶组织内越冬,春季温度合适再扩大繁殖为害。秆锈病同叶锈基本一样,但越冬要求温度比叶锈高,—般在最冷月日均温在lO℃左右的闽、粤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地区越冬。

问:小麦锈病应该如何在播种时规避呢?

小麦秆锈病,真菌性病害,是小麦锈病中的一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分布广泛,基本在小麦种植区域或多或少都有发生,长江流域、华东沿尘搏态海以及南方的一些区域,发生相对会重一些。

小麦秆锈病主要危害茎杆和叶鞘,严重的情况下,叶片和穗部也会受害,如果遇到秆锈病流行的年份,不及时防治,能减产一半左右,所以,正确认识小麦秆锈病,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对于最终的增产很有必要。

小麦秆锈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大红斑,在小麦锈病中,有一句话,为了分清条绣和秆锈而说的,这句话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可以看出,分辨秆锈就看茎杆是否有红斑,红斑外翻如唇状,而这些病斑是有孢子所组成的,仔细观察,会发现有许多隆起呈椭圆形的夏孢子堆,破裂后,会散出锈褐色的粉末,从远处看,和生锈差不多,到了后期,夏孢子堆(或者周围)会出现黑色的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的是黑色的粉末状物。

小麦秆锈病,主要是靠夏孢子进行传播危害的,一般情况下,从南到北进行危害,当冬季寒冷来临时,病菌主要在南方区域进行越冬,温度相对高,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临之后,这些病菌会进行北移,从南方危害至中部,再到北方,周而复始。

小麦秆锈病主要是靠气流进行远距离的传播,所以传播速度很快,有农户会认为南方到北方距离远,不用过于担心,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小麦秆锈病要越冬以外,还会在一些自生麦苗上面越夏,比如华东、华中的一些小麦种植区域,田间可能会长出自生麦苗,给了秆锈病病菌生存繁殖的场所,等到下一次种植小麦,遇到合适的天气气候条件,开始进行危害。

1、品种问题

一些小麦品种,对于病害的抵抗力较弱,抗病性不强,或者是常年种植某一个品种,特别是已发生秆锈病的小麦进行自留种,这些情况,都很容易导致小麦播种后感染秆锈病。

2、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主要是高湿)对于小麦秆锈病的发生占比很大,遇到连阴雨天气较多时,发生会加重,据观察,当小麦处于抽穗期前后时,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更容易导致秆锈病的发生,另外,田间有露水时,也会加大秆锈病的发生。

3、田间管理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到位,导致小麦出现苗弱、苗黄时,容易感染秆锈病,因为这种情况下,小麦的抵抗力相对是弱的,更容易被病害所侵袭,比如播种过密、播种过早或过晚、田间过于干旱、施肥不合理等等因素,都会出现上述情况。

4、菌源数量

菌源数量越多的地块,发生秆锈病的情况就越严重,这点相信大家都明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预防,降低菌源的数量,越少越好。

1、选择抗病品种

购买小麦种子时,以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为主,特别是上年秆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建议及时更换品种来进行预防,这点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之一,效果不错,由于不同区域种植的品种有差异,本篇内容就不一一介绍具体品种,大家到当地农资店询问购买即可。

2、注意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小麦能够正常生长,苗齐苗壮,不要出现苗弱苗黄的情况,从播种的时间分析,不要过早过晚,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决定,一般在10月上中旬即可,同时播种量不要过多,每亩25-30斤即可,特殊情况可适当加量。其次是水肥管理,如果田间过于干旱,要么播种前进行浇水,要么在分蘖后,浇一次越冬水,以及年后返青时,浇一次返青水,根据墒情来决定。肥料方面,底肥+追肥+叶面肥综合使用,保证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营养。

3、清除病残体

针对已发生秆锈病的麦田,尤其是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等到小麦收获后,田间的麦秸以及杂草等病残体,要及时清理出田外,避免给病菌留下生存的场所,同时在第二年小麦播种时,深耕土地,进一步消灭病菌的生存空间,达到预防的目的。

4、药剂防治

如果田间已发生秆锈病,建议越早防治越好(或者还未发生,想打药预防也可以),防治秆锈病,以唑派源类的杀菌剂为主,比如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丙环唑等,除了秆锈病以外,上述药剂对于其他病害也起到预防和防治效果。

针对喷施杀菌剂预防和防治银宴秆锈病时,要注意以下3点:

1、针对发生严重的地块,一次防效不好,中间间隔7-10天,可多次使用,具体根据病害的危害程度以及小麦的生长情况来决定。

2、打药时一定要打透,用水量不要过少,不仅要喷施小麦上部,下部也要喷到。

3、打药过程中,不要漏喷,以免出现防治效果不好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