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芋灰霉病的 槟榔芋炭疽病
槟榔芋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但其常见的病害之一——槟榔芋灰霉病却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槟榔芋灰霉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防治。
什么是槟榔芋灰霉病?
槟榔芋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易在潮湿环境下繁殖,侵染槟榔芋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果实变软腐烂,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如何防治槟榔芋灰霉病?
防治槟榔芋灰霉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要做好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排水良好,避免植株生长过密,增加病害发生的机会。可采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喷洒,以达到杀菌或抑制病害发生的目的。应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如何识别槟榔芋灰霉病?
槟榔芋灰霉病的症状较为明显,一般可从叶片、茎秆和果实上进行识别。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茎秆和果实则会出现软腐烂现象。还可从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等方面进行鉴定。
槟榔芋灰霉病的病原菌有哪些危害?
槟榔芋灰霉病的病原菌不仅会影响槟榔芋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其他作物造成危害。例如,灰霉菌还是葡萄、草莓、番茄等作物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槟榔芋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是否对环境有影响?
槟榔芋灰霉病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在进行防治时应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槟榔芋灰霉病的防治是否会影响作物品质?
槟榔芋灰霉病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对作物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会残留在作物中,影响作物的品质和食用安全。在进行防治时应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的品质和食用安全产生影响。
如何预防槟榔芋灰霉病的发生?
预防槟榔芋灰霉病的发生是最好的防治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田间通风、排水良好,避免植株生长过密;2.定期清理枯萎叶片、茎秆等,减少病菌的滋生;3.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4.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
槟榔芋灰霉病的防治是否需要专业人士?
槟榔芋灰霉病的防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最好由专业人士进行防治。同时,在进行防治时应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答拓展:槟榔芋叶子为什么会这样
多为疫病所致。是由鞭毛菌亚门芋疫霉属真菌侵染槟榔芋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也称芋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也为害球茎,槟榔芋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带病种芋球茎、散落田间的零星病株和病残体,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斑。病斑常呈现颜色浓淡相间的褐色至黄褐色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稀疏灰白色霉层。发病严重的,病斑相连,病叶枯黄(褐)腐烂穿孔,仅残留叶脉,全叶呈破伞状。高温多雨潮湿气候环境适于疫病发生流行,台风暴雨后常暴发成灾。发病重的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芋的产量和品质。建议合理密植!发现初侵染病株或遇午后阵雨天,及时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亦可采用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40~50克/亩)1000倍液,选晴天露水干后喷雾。隔7~10天施1次药,共用药2~3次,两种药剂同时施用或数种药剂轮换施用防效更佳。问答拓展:高温,湿度大的槟榔芋田得霜霉病,芋役病,用什么药混配比较理想?
霜霉.疫病: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腐烂形、伴有白色霉层,然后叶片干枯。用39%精甲.嘧菌酯(万施得)悬浮剂,或80%嘧菌酯(瑞嘧冠)水分散剂,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烯酰.锰锌(霜冠威)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金富生)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乙膦铝.锰锌(锐扑菌)可湿性粉剂,或25%烯酰.霜脲氰(双无阻),或80%烯酰吗啉(欺霜),或98%霜脲氰,或20%氟吗啉,加(复配)23%松酯酸铜(满福庄园),或72%链霉素,或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喷施!病情严重时加大剂量进行防治,跟据当地抗药性选择(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叶片正反面,病斑部位喷洒一次,注意!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加高钾叶肥,或硼肥,或钙肥,或天然芸苔素同喷,防治效果更佳。问答拓展:请教懂花的大神们,四季海棠叶子上长满了这种灰白色的霉菌,这是得的什么病?应该怎么治?
从图片上看应该是得了灰霉病症状
四季海棠灰霉病侵害植株的绿色器官。发病初期,叶缘出现褐色至红褐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褪色腐烂,整个叶片变黑。花冠发病时花瓣上产生褐色的水渍状斑,萎蔫后变为褐色。茎干发病往往是近地面茎基的分枝处先受侵染,病斑不规则,深褐色,水渍状。
病斑也发生在茎节之间。病枝干上的叶片变褐***,发病部位容易折断。在高湿条件下发病部位着生有密集的灰褐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分生孢于及分生孢子梗。
四季海棠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摘除病组织,集中销毁。
②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寄主的抗病性。植物种密度要适宜,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室内湿度;浇水应避免喷灌,使叶片上保持干燥无水,花盆内不要有积水;增施翠姆钙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减少伤口的发生。
③药剂防治:发病期,喷施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