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的侵染循环怎样 梨锈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梨锈病的侵染循环及其防治
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梨锈病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梨锈病是由梨锈菌引起的,其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越冬孢子孢风侵染
梨锈病的越冬孢子主要分布在落叶和枯枝上,在冬季期间通过风力传播到梨树上,形成初侵染。初侵染的病斑主要分布在梨树的下部,症状较轻。
二、夏季孢子传播侵染
随着气温的升高,梨锈菌开始在梨树上繁殖,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在雨水或露水的作用下,通过空气传播到梨树的叶片、果实和嫩枝上,形成二次侵染。二次侵染的病斑分布在梨树上部和果实上,症状较重。
三、病斑扩散侵染
在梨树上,梨锈病病斑会不断扩大,病斑上的孢子会通过雨水或风力传播到周围的梨树上,形成病害扩散。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梨锈病十分重要。
梨锈病的防治
为了有效防治梨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清除病源
在冬季期间,及时清除落叶和枯枝,减少越冬孢子的数量,降低初侵染的发生率。
二、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梨锈病的发生率。
三、做好田间管理
加强梨树的管理,保持梨树的健康生长状态,增强梨树的抗病能力。
四、合理使用农药
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要注意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害问题。
五、注意防治期
梨锈病的防治期主要是在越冬期和夏季孢子传播期,这个时候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拓展问题
1、梨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梨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病斑,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果实上也会出现病斑。
2、梨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梨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病源、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注意防治期等。
3、如何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害流行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抗病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4、梨锈病的病害扩散主要有哪些途径?
梨锈病的病害扩散主要通过风力和雨水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昆虫等介体进行传播。
5、如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梨树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
问答拓展:梨锈病有哪些特征?
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症状
梨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为害幼果。叶片被害时,先在叶表面发生橙***、有光泽的小斑点,斑点数目不等,多者可达20—40个。其后斑点逐渐发展成圆形病斑,直径约4—8mm。病斑中间橙***,边缘淡***,表面密生针尖大小的桔***小点粒,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性孢子器成熟后溢出淡***粘液,内含性孢子。粘液干燥后小点粒变为黑色。以后,病斑处组织肥厚,正面稍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灰褐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每个病斑上可产生锈孢子器10数条,末端破裂后即散出黄褐色的锈孢子。其后病斑逐渐变黑色。当叶片上病斑较多时,往往早期脱落。幼果被害,多在萼洼附近形成大小约1cm的橙***圆斑,后期变为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发生初为桔***,后变黑色的小粒点,病斑四周产生细管含尺状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呈畸形而早落。叶柄及果柄被害后,病部呈橙***,膨大隆起成纺锤形,上面也着生有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新梢的症状与叶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最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浅***斑点,其后稍隆起,逐渐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或紫褐色、圆锥形或扁楔形块状物,直径1—2mm,单生或数个相连,即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大,成为橙***舌形胶质体,干燥时干缩成表面有皱纹的胶块状。
病原菌(图1-27)
图1-27梨锈病
1.叶片症状2.冬孢子角3.冬孢子4.冬孢子萌发5.护膜细胞6.锈孢子
性孢子器葫芦形,埋生于表皮下,大小120—170×90—120μm性孢子纺锤形,无色,单胞,大小8—12×3—3.5μm。锈孢子器生于叶背面,长筒形,长约2.5—4毫米,直径0.3—0.5mm。护膜细胞六角形,有长刺状***突起,大小42—87×23—42μm。锈孢子近球形,橙***,表面有刺点,大小18—22×16—20μm。冬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双胞,橙***,具长柄,分隔处稍缢缩,每胞各具两个发芽孔,大小35—70×15—22μm。冬孢子在胶质冬孢子角上萌发生出先菌丝,4胞,每胞生一长柄,顶端着生小孢子。小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0—15×8—9μm。
发生规律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在梨树上形成的锈孢子成熟后,借风力飞落到转主寄主桧柏属(Juniperus)植物上,在适宜温度下萌发,侵入桧柏的叶、枝而产生冬孢子角。越冬后至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梨树叶片或果实。侵入后经过一定时间形成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产生性孢子,性孢子经昆虫等传带到异性性孢子器的受精丝,受精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向叶背面发展形成锈子器,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能再侵染梨树,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后越冬。梨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能发生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产生小孢子侵染梨树。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极易死亡,传播距离为2.5—5km,最远为50km。
梨锈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尤其温湿度的影响很大谈斗高。锈菌冬孢子的萌发和小孢子的侵染,都需要有一定的雨销告水和湿度,因此每年梨锈病发生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春降雨的早晚和雨量的大小。对温度也有一定要求,如冬孢子萌发温度为14—30℃,最适温度为17—20℃,锈孢子则为27℃。风在病害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如早春无风或风向与梨园相背,在桧柏上越冬的冬孢子,产生小孢子后就不能借风力传播到梨树上,因而梨锈病的发生则轻。锈病菌一定要在有雨、有风、有适宜温度的配合,并有大量幼嫩寄主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较多的侵染。我国栽培的白梨、秋子梨系统的各品种均感病,西洋梨抗病力较强。除梨以外,此病还能为害山楂、木瓜等果树。
防治方法
1.切断侵染循环
在梨园四周2.5—5km以内,彻底砍伐桧柏,铲除转主寄主,切断锈病菌的侵染循环,是防治梨锈病的最有效措施。
2.药剂防治转主寄主
在风景区或城市绿化区,如不能立即砍除桧柏,则应于春雨前剪除桧柏上的病枝,并向桧柏喷布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与1度石硫合剂混合液,或1∶1∶160式波尔多液,也可喷布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
3.梨树喷药
梨树开花前喷布1∶2—3∶250—300式波尔多液1次,开花后喷布2次,每次间隔10—15天。或喷布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问答拓展:梨子的叶子上有斑点是什么病?怎么办?
你能描述清楚斑点的颜色吗?据我所知,在这个时间段主要发生梨锈病和梨黑星病。
一、对于梨锈病建议:
1.梨园5千米之内不种桧柏类转主寄主,少量的则可砍除。
2.在2月下旬冬孢子萌发之前,梨园5千米之仿旅内的桧柏之类的转主寄主上喷药,用3-5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纳加1度石硫合剂。
3.喷药保护:在当地冬孢子角胶化期,每次雨水来临前1-2天喷药保护梨树新叶、幼果,可以取得很好防治效果。抓好花期前后喷药,这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切不可忽视。药剂可用0.3-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盛花期为避免药侍高害,可用65%代森锌可湿粉500倍,或20%萎锈灵乳油500倍。
本病重点掌握:转主寄生类型,侵染循环的特点,针对菌源高峰期喷药保护。
二、对于梨黑星病建议
1.减少初侵染来源:冬季清园,地上喷5%石灰水或12%硫酸铵,对假囊壳形成有抑制作用。早春剪除病梢,梨芽萌动时喷硫酸铵10倍液,可有效控制新梢发病。
2.加强栽培管理:精细修剪,复壮树势。适当增施肥料,尤其是有机肥,在5月上旬-6月上旬喷尿素250倍液2-3次。做好排水工作,尤其是梅雨季节要开沟排水。
3.喷药保护:第一次在开花前4-5天,第二次在花落70%时,以后根老大尺据病情和气候做好测报和防治工作。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喷在叶背面。药剂可用0.3-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粉600-800倍,50%退菌特可湿粉600-800倍。
问答拓展:梨锈病如何防治?
梨锈病,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1、在梨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
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质量分数,后同)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2-3波美度石硫合剂、1:2:(100-160)倍式波尔液,隔10-15天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
若控制不住,必须追加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可在梨树发芽后开花前和落花后各喷药一次,选用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0-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7000-8000倍液(落花后慎用)。
25%邻酰胺悬浮剂500-8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7000-8000倍液、30%醚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25%肟菌酯悬浮剂2000-4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1500-2000倍液、10%氟硅唑1200-1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500-3000倍液。
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已唑醇悬浮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500-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或选用混配剂,如20%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传播规律
有些锈菌的夏孢子可借气流远距离传播,这在锈病循环上有重要作用。通常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唯键来源是担孢子或夏孢子,而后以锈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长期间靠气流传播继续为害。在纳山尘亚热带和热带,不少锈菌不产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
在有些地区,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如中国东北的阿穆耳小檗展叶期的气候不适宜小麦秆锈病菌冬孢子的萌发,而夏孢子虽在当地不能越冬,都可由东南沿海地区借气流长距离从南向北吹来成为初次侵染源。
有些锈菌侵染循环中的主要问题不是越冬而是越夏,如小麦条锈病菌不耐高温,须在高寒地区的自生麦苗洞禅和不同生育期的麦株上越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