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蚜虫 东北玉米蚜虫怎么防治
东北玉米蚜虫是一种危害玉米作物的昆虫,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该虫在幼虫期主要以玉米叶片为食,会导致玉米叶片黄化、枯萎,严重时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东北玉米蚜虫的生命周期
东北玉米蚜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 卵期:卵期一般持续3-5天,卵色为淡***,大小约为0.5毫米。
- 幼虫期:幼虫期持续8-10天,幼虫大小约为2-3毫米,身体呈淡***,有黑色斑点。
- 蛹期:蛹期持续4-6天,蛹体呈淡***,大小约为2毫米。
- 成虫期:成虫期持续10-15天,成虫大小约为3毫米,身体呈淡***,有黑色斑点。
东北玉米蚜虫的防治
目前,针对东北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蚜茧蜂、寄生蜂等控制东北玉米蚜虫的繁殖。
-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喷洒玉米田地,杀死东北玉米蚜虫。
- 物理防治:使用黄板诱捕东北玉米蚜虫,减少其数量。
- 农业防治:采取合理的种植措施,如间作、轮作等,减少东北玉米蚜虫的危害。
东北玉米蚜虫是一种危害玉米作物的昆虫,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关拓展:
问: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与技术要点是什么?
面对玉米蚜害虫,一般采取的主要治理手段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农药和生物防治的效果比化学防治要低,但在化学防治中,对于药剂以及用药时间的选择,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辨别。轿孝
玉米蚜虫又称玉米缢管蚜,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东、华北、华南、西北、西南等玉米产区。这种蚜虫除损害玉米外,对于高粱、大麦、谷子、小麦、水稻等作物也有非常大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有害虫类。
玉米蚜虫对于玉米的具体危害。
在玉米的开苗期内,玉米蚜虫会聚集在嫩叶的背部及心叶进行啃食,穗期会聚集在雄花的·花萼和穗梗上、雌穗苞叶花丝及其上下邻叶进行危害。在玉米的抽雄期,影响玉米植物的扬花授粉,造成雌穗出现明显的秃尖和少行缺粒。蚜虫在叶片上,除了吸取玉米的汁液,也会排泄大量“蜜露”,这种“蜜露”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引发霉菌寄生,导致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引起发育不良和不结穗等问题。最终影响玉米产量的减少。
对于绿色无农药的植物而言,会使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根据防治效果的高低,一般采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目前是治理玉米蚜虫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闭伏稿的方法,像阿维菌素、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等药剂,只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合理的稀释和喷洒。就会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有持效期长、施用简便、成本低、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在使用化学药剂上,也要特别注意药剂的挑选,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低浓度,能杀灭蚜虫也保护天敌的农药。对于用药时间也要注意,一天时间中的选择以及发病过程的时间选择都对防治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要看具体现实情况来进行喷洒。
问:玉米地蚜虫是常见病症,玉米地蚜虫如何防治?
可以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为害,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液汁为害。随着植株的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梢上为害。边吸取汁液,边排泄大量密露玉米蚜虫是玉米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我们当地称为玉米密虫,应该是玉米腻虫的地方音变。该虫子有聚集性,一旦发生会在叶片和茎杆上密集,直接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及玉米授粉,并且能传播病毒。
玉米蚜虫属半翅目,蚜科。玉米蚜分为有翅蚜和无翅蚜,俗称腻虫,蚁虫等。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东等地。蚜虫,又叫腻虫,是一种刺吸式害虫。有人戏称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理由是蚜虫的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危害又很重。玉米上滋生蚜虫根据本人种地多年观察。
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我们这里虽然每年发生但是从未防治过,也没有因为蚜虫而使产量遭受减产。玉米从苗期至成熟期,均要受到蚜虫为害。蚜虫多群集在心叶,分泌蜜露余者呈黑色霉状物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羡燃粉,并且还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玉米蚜虫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蚜虫是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害虫,由于植株高大,田间通风差,喷药十分困难。
每年的七月中下旬,气候高温干热,最适宜蚜虫的生长繁殖,有翅蚜数量大,传播速度快,再加上现在农药用量大,造成了蚜虫的天敌数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操作人员不但要遭受高温还有可能发生中毒主要发生在玉米抽穗期,大概的时间为8-9月份,而且是干旱年份发生更为普遍,久旱逢雨,容易爆发。最为严重的是,玉米蚜虫可以传播竖派薯病毒病、造成黑穗、影响灌浆等等。
问:玉米起腻虫是什么原因
玉米蚜虫俗名腻虫,同翅目,蚜科,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麦、狗尾草等。形态特征为:卵椭圆形。分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2型。体长约1.6-2mm。触角4-6节,表皮光滑、有纹。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前翅中脉分为2-3支,后翅常有肘脉2支。玉米蚜虫是对糖类敏感,主要发生在玉米抽穗期,大概的时间为8-9月份,而且是干旱年份发生更为普遍,久旱逢雨,容易爆发。最为严重的是,玉米蚜虫可以传播病毒病、造成黑穗、影响灌浆等等。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直接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授粉,并能传播病毒,引起玉米矮花叶病,可致玉米减产15~30%。在我国,危害玉米的主要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在黄淮海地区还有棉岈,以玉米蚜最为严重。
问:东北春玉米如何施肥
一、水肥管理1.追施氮肥:玉米抽穗后型前,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肥效已基本耗尽。为了保障灌浆和籽粒饱满,所以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
2.适当施加中微量元素肥:在玉米生长发育中,不仅仅需要氮磷钾肥的供应,还需要中微量元素肥增效。例如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喷施降镉灵叶面硅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提高抗倒伏能力,为玉米高产提供保障。
3.禁忌大水大肥:玉米灌浆期浇水追肥增加产量,是保障高产丰收的关键,但绝不能投入过多氮肥,否则容易导致玉米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二、加强田间管理1.中耕培土:玉米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在灌浆后期,还要浅中耕一次,松土通气,防止草害,防止倒伏,也有利于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叶片早衰,提高产量。喷施叶面硅肥后作物的茎秆直,使抗倒伏能力提高。
2.隔行去雄:隔两株去一株或隔两行去一行耐租雀的雄花,可使异花授粉率提高而增产约5%~10%,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去一般隔株去雄较隔行去雄效果好,因隔株去雄使去雄株的前后左右均为未去雄株,增加授粉机会;另外,田边地头的植株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昌早粉。
3.全田去雄:玉米雄花散布花粉,15天后花粉散完,然后应将雄花从茎秆去除,扔于田外,减少资源争夺。
4.拔除空秆:由于品种特性或留苗过密,有的是玉米在根际长出1~2个分蘖,长不出棒子,这些空秆与分蘖均应拔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消耗,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使大穗大粒的形成。
5.充分利用太阳光照:灌浆期的主攻目标就是要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玉米穗粒多、粒重,以获得高产。玉米适当晚收是简单易行、不增加成本的增产技术。同时、喷施降镉灵叶面硅肥后可使玉米表皮细胞硅质化,使玉米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叶片光合作用增强。
6.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灌浆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三代玉米螟、蚜虫、粘虫等。玉米喷施叶面硅肥,吸收硅元素后,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
7.适时收获:只有适时收获,才能高产丰收。适时收获,一般是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一般品种要到9月25日左右,即成熟后45-50天才能达到标准。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希望能帮到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