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黑点病特点发病表现6
问答拓展:最近桔子不知道患了什么病,桔子皮上长黑斑了,这是什么病呀,应该怎么治疗呀!!急求
可能是得了柑橘黑点病。柑橘黑点病,又称沙皮病,褐色蒂腐病,属有性世代子囊菌纲。性状:染病果实及枝叶出现沙粒小黑点,非常粗糙。幼果得病后,出现小黑点,其周围组织隆起呈灰褐色,单个病果上的病斑极多,密度低时,会形成上千个点分布在果皮表面,严重时,病斑聚集成泥块状,随之果实生长发育病斑上会有裂痕。果实在后期感染时,仍然出现小黑点或泥块状,但黑点下及周围不凸起,且黑点较小。叶片的上下两面均会被感染,病状为密集或分散的小黑点,黑点密集处的叶片组织易黄化,并提早落叶。侵染幼嫩的枝条时,也会出现黑点,虽然不能侵染成含雹熟和健康的枝条,但能侵入枯枝,尤其是新枯枝条被侵入蔓延后,会形成大量的小黑点,此为黑点病再度侵染繁殖源。
一年3-4代,以卵在雌介壳下越冬。世代重叠,发生极不整齐。4月下旬初孵幼蚧开始向当年生春梢迁移固定危害;5月下旬开始有少数幼蚧向果实迁移危害;6-8月在叶片和果实上大量发生危害;7月上旬以后果上虫口日渐增加;8月中旬又转移到夏梢叶片上危害。每一雌成虫能孵出幼蚧50余头。初孵若虫离开母体后,迁移至叶片、果实上危害,枝条上发生较少。借苗木和风力传播,而风力是其主要传播媒介。阴暗园地生长衰弱的植株,有利于它的生育。4-7月份用毒死蜱防治,到后期就会少很多。桔园要通风,枯枝要处理。
黑点病的防治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1)剪除病枯枝。黑点病的病菌侵染来源是枯枝,不论是病虫枝、机械伤害或人工修剪后造成的枯枝,经过1~3个月,就会产生病菌孢子的器官,一遇到降雨,病菌孢子就可以从这些器官里释放出来。较粗的枯枝可连续产生孢子达2年之久,释放的孢子通过风或雨水飞溅传播,不断感染果实和新梢。故冬季和生长季剪除病简行枯枝,可以减少侵染来源,减轻发病。值得注意的是,要将剪下的病枯枝携出田外,集中烧毁。
(2)及时喷药保护。座果后,在5月中旬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2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次,特别需要重视梅雨季的喷药。当入秋气温下降,大约8月下旬和9月中旬再喷2次。有效药剂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拦老哗粉剂800~1000倍液。
以上来自网络
问答拓展:发现柑橘有黑点病,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柑橘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引起大小不等的病斑,导致落果和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带菌进一步腐烂。叶和枝温和,但侵染果实的病原菌来自落叶和枯梢。病原体感染幼果,并在果实接近成熟时出现症状。由于黑斑病病原体在欧盟和美国被列为禁用害虫,已成为我国鲜柑橘出口的主要障碍。
结合冬季修剪剪去患病枝叶,清理地面枯枝落叶,集中焚烧,喷洒0.8~1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减少病菌传染源。由于果实感染主要发生在幼果期,所以喷洒药物防治果实表面和叶面的病斑为时已晚。必须在落花后15天内第一次喷洒,然后每15~20天再喷洒2~3次。有效药剂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10%甲醚苯并恶唑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溶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
黑斑病的病原体传染源是枯枝。1~3个月后,病虫害、机械伤害或人工修剪造成的枯枝会产生病原体孢子,遇雨可从这些器官释放出来。粗壮的枯枝可以连续2年产搏兆轿生孢子,释放的孢子通过风或雨溅传播,持续侵染果实和新芽。在冬季和生长季节切断患病枯枝,可以减少传染源,降低发病率。值得注意的是,要把病死的树枝从地里砍下来集中烧掉。坐果后,5月中下旬第一次喷药,然后根据天气情况每2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三次,尤其是雨季。秋季气温下降时,8月下旬猜没、9月中旬喷两次。有效药剂为: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基肆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
问答拓展:桔子树黑有黑斑是什么病
黑斑病又名黑星病。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为害柑橘的果实、叶片和枝梢,其中果实受害最重。果实受害后品质下降,不耐贮藏,严重时引桥缺蚂起落果。症状:有黑斑型和黑星型2种。1.黑斑型:果面上初生淡***或橙色的斑点,后扩大成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大病斑,直径1~3厘米。中部稍凹陷,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很多病斑相互联合,甚至扩大到整个果面。贮藏期的病果腐烂后瓤僵化,呈黑色。2.黑星型:在将近成熟的果面上初扮侍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5毫米,多为2~3毫米。后期病斑边缘略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色,中部灰褐色,略凹陷,其上生有少量黑色小粒点状的分生孢子器。病斑不深入果内,病斑多时可引起落果,贮运期间可继续发展,湿度大时可引起腐烂。叶片上的病斑与果实上的相似。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子囊果和敏埋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果上越冬。次年温、湿度等条件适宜时,从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内分别散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落在柑橘的幼果和嫩叶上后,萌发产生芽管理行侵染,并发展为菌丝体。对果实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谢花期至落花后一个半月内。前期菌丝体在寄主组织内受到抑制,但到果实和叶片将近成熟时,菌丝体迅速生长扩展,受害部位出现病斑。病斑上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栽培管理不善、遭受冻害、果实采收过迟等造成树势衰弱以及机械损作等均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做好肥水管理和害虫防治工作,保持强健树势。(2)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除发病枝叶,及时收拾落叶、落果,予以烧毁。再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喷洒1次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3)喷药保果。在花落后的1个半月内进行,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药剂可用0.5~0.8:1:100的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其中加入天达有机硅,能提高药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