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病菌拉丁名
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病菌拉丁名为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是一种真菌病原体。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锈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病理特征、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
一、病理特征小麦锈病病菌为一种丝状菌,其特征为形成***、褐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锈斑,常见于叶片和茎秆上。锈斑表面会形成一层锈粉,这是由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的。锈斑会导致叶片萎缩、变黄、变褐,严重的会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二、危害程度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小麦锈病每年会导致全球小麦产量损失10%以上,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三、防治措施针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通过选育抗小麦锈病的品种,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2.合理施肥。适当施用氮肥、磷肥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3.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可以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4.化学防治。如果病害已经严重,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
四、相关问题答案: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答案: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病害监测等措施进行预防。
答案: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答案:小麦锈病每年会导致全球小麦产量损失10%以上,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答案:小麦锈病病菌的拉丁名为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
相关拓展:
问:请问水稻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还是细菌引起?
中文名称:稻瘟病中文别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
英文名称:Riceblast
病原中文名称:灰梨孢,稻梨孢
病原拉丁学名:无性态称灰梨孢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有性态称稻梨孢PyriculariaoryzaeCav.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水稻
危害部位:叶片、茎秆、穗部
传播因子:种子、稻草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病原
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etHenn.称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夏孢子单胞球形,鲜***,表面有细刺,大小32—40×22—29(μm),有发芽孔6—12个。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大小36—68×12—20(μm),柄短。该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
问: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怎样的病害?
全世界凡有小麦种植的地方,几乎都有一种或几种锈病的发生。在我国,小麦条锈病[Wheatstriperust(yellowrust)]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和黄淮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西北春麦区;小麦叶锈病过去以西南麦区发生普遍,近年来华北、西北和东北各麦区渐趋严重。在我国,条锈病的发生比叶锈及秆锈病更为普遍,对生产的威胁也最大。在华北、黄淮平原、西北和西南等地经常发生危害。
小麦锈病在我国常造成大面积流行,特别是条锈病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小麦锈病大流行年份,感病品种一般减产30%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高达50%~6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锈菌对小麦植株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病菌可大量掠夺植株体内的养分和水分,干扰和破坏植株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呼吸作用增加,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效率下降。同时,由于表皮组织受到破坏,使其蒸腾量增加,失水严重,最终造成籽粒瘪瘦、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