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病症病状
小麦叶锈病的病因分析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主要为小麦叶锈菌,一种真菌性病原体。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病菌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温多湿的气候是小麦叶锈病的高发期,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进而加剧了病害的扩散。小麦品种的抗病能力、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等都会影响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小麦叶锈病的治疗和防治
针对小麦叶锈病的治疗和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的首要措施。通过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2、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度、增强土壤通气性等措施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率。
3、化学药剂防治:在小麦叶锈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化学药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关于小麦叶锈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土壤管理、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
问题二:
小麦叶锈病是如何传播的?
答案:
小麦叶锈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进而加剧了病害的扩散。
问题三:
小麦叶锈病的高发期是什么时候?
答案:
小麦叶锈病的高发期一般为高温多湿的季节,此时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进而加剧了病害的扩散。
问题四:
小麦叶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小麦叶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锈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整体生长发育,进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问题五:
化学药剂防治小麦叶锈病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
化学药剂防治小麦叶锈病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拓展:
问:请问老师,小麦锈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友州冬孢子堆,蠢桥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带告猛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如果喷打一遍过后,如不理想,隔5-7天,继续喷施,严重的地块喷施3遍或以上即可
谢谢好评!
问:小麦叶片黑条,是什么病?
可以是以下两种病:小麦条锈病
危害特征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秆锈病的孢子零散生于小麦的茎秆和叶片上,呈橘红色,孢子堆较大,最适宜温度为20℃。
叶锈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麦叶片上,呈红褐色,颜色比秆锈病淡,孢子堆也比秆锈举侍病小,对温度的敏答凳要求介于秆锈和条锈之间。
条锈病的孢子堆在小麦穗部和叶片上沿叶脉排列成显著的条斑,颜色为***至枯***,孢子堆比叶锈病小、气温在5-15℃时,最适宜发育,气温低于0℃时发育受阻,有间歇的小雨和雾露天气可助长发育。
防治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②种子处理:15%三唑酮湿性粉剂60-100g拌麦种50kg,或11%三唑酮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45-200g/100kg种子,拌种时将药液稀释,然后将药液喷洒到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4-6小时播种。
③小麦返青拔节期后,小麦田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用下列杀菌剂防治:三唑酮+百菌清;丙环唑,或氟环唑,对水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2次。
小麦炭疽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
叶鞘染病:麦株基部叶鞘先发病,初生褐色病变,产生1-2cm长的椭圆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灰褐色,后沿叶脉纵向扩展成长条形褐斑,导致病部以上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染病桥旅:形成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后期病部连成一片,致叶片早枯。以上病部均有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茎秆染病:生出梭形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的小麦品种;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深翻。
发病重的地区或地块,可喷洒:咪鲜胺锰盐;苯菌灵,或多菌灵,可间隔10-15天再喷1次,连喷2-3次。
问:小麦叶锈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叶锈病一般只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危害叶鞘,但很少危害茎秆和穗。受害叶片上产也圆形或近圆形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夏孢子)。
叶锈病菌夏孢子堆较小,不规则散生,多发生在叶片正面。有时病菌可穿透叶片,在叶片两面同时形成夏孢子堆。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暗褐色至深褐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图7-7)
图7-7叶锈病症状
问:小麦叶锈病菌完成世代生活史可仅仅通过
C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