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调查规范
小麦叶锈病调查规范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防控和治理小麦叶锈病,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的调查和研究。在此,本文将围绕小麦叶锈病调查规范展开论述。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对象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对象应包括小麦生长期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小麦植株的叶片、茎秆、穗等部位,以及小麦田间的土壤和空气等环境因素。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方法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方法应遵循科学、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具体而言,应采用目测法、取样法、统计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指标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指标应包括病情等级、发病率、病株率、病叶率等多个方面。其中,病情等级是评价小麦叶锈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应根据病叶数量和病斑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时间
小麦叶锈病的调查时间应根据小麦生长期和病害发生规律确定。一般而言,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是小麦叶锈病发生的高峰期,应在这些时期进行调查。还应根据气候条件和田间管理情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小麦叶锈病调查的意义
小麦叶锈病调查的意义在于为小麦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小麦叶锈病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病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相关问题拓展
预防小麦叶锈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要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要注意小麦品种的选择,选用对叶锈病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还要注意田间作业的卫生和防范,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小麦品种、田间管理等。其中,气候是影响小麦叶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高温、高湿等条件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扩散。土壤肥力、酸碱度等也会影响小麦的抗病能力。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通过引入天敌、利用微生物等方式进行。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调整田间环境、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进行。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可采用药剂喷雾等方式进行,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对小麦产量和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叶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减少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叶锈病还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影响小麦的商业价值。及时防治小麦叶锈病对保障小麦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评估小麦叶锈病的危害程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主要包括病情等级、发病率、病株率、病叶率等。其中,病情等级是评价小麦叶锈病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应根据病叶数量和病斑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还要考虑小麦产量和品质等因素,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码困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根据菌源数量、天气条件及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24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约3000万亩。其中,川西北、陇南、陕南、豫南、新疆大部、宁夏晚熟麦区等地将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绵阳、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已出现较大的中心病团。由于条锈病流行性和传搭山染性极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病害防控列入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加强病情监测,采取进行分区防治策略,选用高效药剂品种,及时防治病害流行,确保小麦丰收。(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迟枝念水偃107、植;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绵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此外中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64,郑州8915、941,周麦9号一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系(930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加强病情监测: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病害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采取分区防治策略:
重点要抓好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冬季繁殖区的早期药剂防治,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提供麦田统防统治,以控制病害的区域扩散蔓延。黄淮海等春季流行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实行达标(病叶率达到5%)时进行喷药防治。陇东南、川西北、宁南、海东等越夏易变区(秋季菌源基地),要采取抗锈良种和药剂拌种,结合停麦改种和适期晚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问:小麦叶子有粉末像是生锈是怎么回事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胡腊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裤液滑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埋扰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