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白粉病怎么防治 桑叶白粉病 蚕 能吃吗
2024-07-0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186 次
桑叶白粉病是桑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对桑叶造成严重的危害,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桑叶白粉病呢?
防治方法
- 清除病叶:及时清除病叶,避免病害扩散。
- 喷洒药剂: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水剂等药剂进行喷洒,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 增强免疫力:通过施肥、灌溉等方式,增强桑树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施肥:过度施肥会导致桑树生长过旺,容易感染病害。
- 药剂使用注意: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桑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治桑叶白粉病需要我们综合考虑,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拓展:
问:什么是白粉病?如何防治?
白粉病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自色霉斑中出现***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防治方法:
1、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
2、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
3、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扩展资料:白粉病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
白粉病发病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相对湿度70%~80%最适。条件适宜时,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形成菌丝,25℃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隔3~5小时又形成一批。
问:怎样防治桑里白粉病?
桑里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桑叶病害,各蚕区均有分布。病症多表现在叶背,发病初期为散生白色细小霉斑,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连成一片,严重时布满全叶,霉斑表面呈白粉状,并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本病多在秋季发生,在多湿条件下蔓延较快,枝条中、下部叶片发病较重,发病桑叶提早硬化,营养价值低,影响养蚕成绩。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夏肥,早施秋肥,配施钾肥,及时抗旱,延迟桑叶硬化。
②合理采摘秋叶,防止桑叶老化,改善桑园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③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治,隔10天再喷一次效果更好。
上一篇:小麦的产量每亩大概多少斤 下一篇:腐霉利的功效和作用,附常见问题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