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苦荬菜、抱茎苦荬菜、苦碟子

2024-07-0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619 次
苦荬菜、抱茎苦荬菜、苦碟子

苦荬菜: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苦荬菜,又名“苦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苦荬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保健功效。

抱茎苦荬菜:一种常见的苦荬菜品种

抱茎苦荬菜,是苦荬菜的一种常见品种。与普通苦荬菜相比,抱茎苦荬菜的茎部更加肥厚,且茎部有明显的节环,叶片也更加厚实。抱茎苦荬菜的味道更加苦涩,但是营养价值也更加丰富。

苦碟子: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

苦碟子,又称“苦荬菜碟子”,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苦碟子的叶片呈圆形,叶面有明显的皱褶,叶缘呈波浪形,叶面有细小的刺毛。苦碟子的味道非常苦涩,但是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保健功效。

用户关心的问题:

苦荬菜怎么吃更健康?

苦荬菜含有苦味成分,烹饪时可以用开水焯一下,去掉一部分苦味。另外,可以将苦荬菜切成丝或者切碎,加一些醋、蒜泥、姜末等调料拌食,也可以炒着吃。不过,烹饪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抱茎苦荬菜和普通苦荬菜有什么区别?

抱茎苦荬菜和普通苦荬菜的区别主要在于茎部的形态和厚度上。抱茎苦荬菜的茎部更加肥厚,且茎部有明显的节环,叶片也更加厚实。而普通苦荬菜的茎部相对较细,没有明显的节环,叶片也相对较薄。

苦荬菜可以生吃吗?

苦荬菜可以生吃,但是要注意先用开水焯一下,去掉一部分苦味,并且要保证食材的卫生安全。

百科知识:

苦荬菜,是菊科苦荬菜属的一种植物,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和蔬菜。苦荬菜原产于中国南方,分布广泛,是一种耐寒、耐旱、耐阴、耐盐碱的植物。苦荬菜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苦荬菜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

参考来源:

《中国野菜图谱》

《中国食用植物图谱》

《中国草本植物志》

释义拓展:抱茎苦荬菜(菊科小苦荬菜属植物)

抱茎苦荬(mǎi)菜(拉丁学名:CrepidiastrumsonchifoliumMaxim.Pak&Kawano),别称尖裂假还阳参、猴尾草,是菊科假还阳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抱茎苦荬菜,茎上部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匙形至长椭圆形,头状花序排成伞房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舌状小花**,瘦果黑色,纺锤形,喙细丝状,冠毛白色。中国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国外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有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海拔850米至1530米。花果期5月至9月。味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问答拓展:这是什么植物。

抱茎苦荬菜
菊科多年生草本,别名:苦碟子、黄瓜菜、苦荬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省区;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凯橘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
中文学名
抱茎苦荬菜
拉丁学名
Ixeridium sonchifolium (Maxim.)Shih
别称
苦碟子、抱茎小苦荬、苦荬菜
二名法
Sowthistle

植物界
形态特征
抱茎苦荬神御菜属多游孙岩年生草本,

问答拓展:这是什么植物

苦菜、曲曲菜。可以抹酱生吃的,败火的。

问答拓展:苦碟子的中药材·苦碟子

【别名】苦荬菜
【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sonchifolia(Bunge)Hance,以全草入药。5~6月间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平。
【功能主治】止痛。用于头痛,牙痛,胃肠痛及中小手术后疼痛。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0.4~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各家论述】
1.《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活闷肢滚血,排脓。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痈肿,**,衄(nv四声)血。 2.止痛。治头痛,牙痛,胸痛,胃、腹痛,外伤疼痛以及中、小手术后疼痛。
【采收和储藏】5-7月间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华东。
【动植物形态】抱茎苦荬菜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根粗壮而垂直。茎直立。基生叶多数,长圆形,长3.5-8cm,宽1-2cm,先羰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边缘具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长圆形,长2.5-6cm,宽0.7-1.5cm,先端急尖,基部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羽状**。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长5-6mm,外层总苞片5,极小,内层总苞片8,披针形,长约5mm;舌状花**,长7-8mm,先端栽形,5齿裂。瘦果黑色,纺锤形,长2-3mm,有细条纹及粒状小刺,喙长约0.5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本品长短不一。根呈倒圆锥形,具少数分枝。茎呈细长圆柱形,上部具分枝,直径1.5-4mm,表面绿以、深绿色至黄棕色,有纵棱,**,节明显;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尖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外圈黄绿色,髓部呈白色。叶互生,多皱经空、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2-5cm,宽0.5-2cm。先端急尖,基部耳状状抱茎。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片2层。舌状花,**,雄蕊5,雌蕊1枚,柱头2裂,子房上端具多数丝状白色冠毛。瘦果,黑色,类纺锤形。气微,味微甘苦。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呈类圆形,边缘呈微波状。表皮细胞1列,细胞类言形或长方形,外表具角质层。下表皮有1-2列细胞,切微延长,类圆表;皮层较窄,有2-3列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叶绿素;内皮层细胞1列,凯氏点明显,细胞较大,类扁长方形。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新月形,细胞细小,呈不规则形。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线粗成,导管大小不等,多单个呈径向排列。木纤维众多,排成较厚的环带。髓部宽广,细胞壁微木化,向内细胞较大,稍老的茎有髓腔。 粉末特征:呈灰绿色。①冠毛断片甚多,直径约10μm,呈疏锯齿分枝状。②花粉粒随处可见,类圆形,萌发孔5-6,表面具剌状凸起,直径16.8-22.4μm。③木纤维碎片易见,单个散在或2至多个成束,直径约14-23μm。④花冠碎片易见,表皮细胞呈乳关关突起。⑤丁字毛多见,但多不完整。⑥叶表皮气孔不等式。茎表皮气孔可风险中卫细胞类扁长方形。⑦梯纹导管或螺蚊导管碎片多见,单个蚂余或2-3列存在,直径约16-30μm。
【性味】味苦;辛;腥
【中药化学鉴定】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液35ml,浸渍30min,回流加热30min,趁热滤过,滤液在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10ml,煮沸,趁热滤过,滤液用石饥弊油醚(60-90℃)适量除去色素,水液再用乙酸乙酯10ml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95%乙醇6ml溶解,供下述试验:①取乙醇提取液1ml,加少量镁粉,加工厂浓盐酸5滴,沸水浴上加热3min,溶液由黄变到橙色。(检查黄酮类成分)②取乙醇提取液,用毛细管点于滤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显灰蓝色荧光,点加3%碳酸钠溶液后,斑点显**,在紫外灯下观察,显亮**荧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研末调敷衍;或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