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是什么棉花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2024-07-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16 次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是什么棉花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棉花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棉花病害,主要危害棉花的根部和茎部,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及早发现和防治棉花黄萎病,对于保障棉花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

棉花黄萎病发病初期,棉花叶片开始出现黄化、萎蔫、卷曲等症状,生长缓慢,成熟期提前,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随着病情的加重,植株会逐渐变弱,幼苗易死亡,叶片变黄、变褐,干枯,植株倒伏,根系病变,根部发黑,有时可见**菌丝。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病害易于发生和蔓延。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具有抗病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如福建杂交棉、杂交红棉等。

2.坚持轮作: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因此需要坚持轮作,避免长期种植棉花,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做好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或者光照消毒法对土壤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4.合理施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适量增施磷、钾等微量元素,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5.及时病害防治:在发现棉花黄萎病的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化学药剂或者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发展。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问题1:棉花黄萎病如何预防?

答案: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棉花病害,为了预防棉花黄萎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坚持轮作、做好土壤消毒、合理施肥、及时病害防治等。

问题2:怎样诊断棉花黄萎病?

答案:棉花黄萎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在发病初期,棉花叶片开始出现黄化、萎蔫、卷曲等症状,生长缓慢,成熟期提前,随着病情的加重,植株会逐渐变弱,幼苗易死亡,叶片变黄、变褐,干枯,植株倒伏,根部发黑,有时可见**菌丝。如果发现棉花出现以上症状,可以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进行病害的确诊。

问题3:棉花黄萎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案:棉花黄萎病的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发展。在使用药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题4: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答案: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病害易于发生和蔓延。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气象条件,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问题5:棉花黄萎病对经济产值的影响有多大?

答案: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棉花病害,会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及早发现和防治棉花黄萎病,对于保障棉花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黄萎病的主要农药

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2]余瑞霞,王丽娜.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4,44(12):1-4.

[3]徐文龙.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问答拓展:棉花枯萎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理?具体措施有哪些?

棉花枯萎病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影响了棉花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棉花枯萎病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
田间症状:
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共有7种类型。
**网斑型:叶脉导管呈**,而叶肉仍保持绿色。
紫红型:子叶或真叶的局部或全部呈现紫红色病斑,严重时叶片脱落。
青枯型:棉株遭隐野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
黄化型: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网纹型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病部出现网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叶萎蔫或脱落。
皱缩型: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
红叶型:苗期遇低温,病叶局部或全部现出紫红色病斑,病部叶脉也呈红褐色,叶片随之枯萎脱落,棉株死亡。
半边黄化型:棉株感病后只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灶扒喊长正常。
发生规律:
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第二年借中耕、浇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地温20℃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地温上升到25~28℃出现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与其它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与水稻轮作效果更好。冬季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此郑枝叶,防止病菌传播。秋季深耕土地,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湿度。增施但磷钾肥。同时根据棉花的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
2、认真检疫保护无病区。中国2/3左右的棉区尚无该病,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护好无病区。无病区的棉种绝对不能从病区引调,严禁使用病区未经热榨的棉饼,防止枯萎病及黄萎病传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3、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菌肥近几年试验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需要在本地试验菌种的适应性,否则菌种难存活,防效差。推广菌肥,一定要有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过程。

问答拓展: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粗州产上的严重病害,在全国棉区一直发生较重,死苗严重,造成的危害损失较大。抓住有利时机,选用有效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意义重大。
  一、危害症状:
  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可归纳为5种类型:
  1、**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呈**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
  2、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缩枯干;
  3、紫红型:叶片局部或大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
  4、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5、皱缩型:5-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型,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病株根茎剖面木质部变成黑褐色。
  二、发病规律:
  棉花枯萎病菌主要在病株种子谨凳数、病株残体、土壤和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的调运是引发新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区棉田的耕作、管理、灌溉等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因素。病株根、茎、叶、壳等在高湿时可长出病菌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侵染周围健株。
  棉花枯萎病的发病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土温在20℃左右开始发病,土温上升祥首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夏季暴雨或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偏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耕作粗放的棉田发病严重。
  三、化学防治:
  播种前,选用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50%甲硫•福美双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50%甲硫•福美双600-800倍液喷雾或500倍液进行灌根,或选用50%福美双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效显著;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素溶液叶面喷雾,每隔5-7天进行一次,连续2-3次,防病效果更加明显。
  棉花黄萎病
  一、危害症状:
  田间现蕾前后开始发病,病叶边缘失水、萎蔫,叶脉之间的叶肉出现不规则**斑块,逐渐扩大成叶脉保持绿色的掌状斑驳,似西瓜皮,中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不落叶或部分落叶,病株比健株稍矮小。夏季久旱后暴雨,或大水漫灌之后,造成叶片突然萎蔫,似开水烫伤状态,然后叶片脱落,称为急性萎蔫型。
  二、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主要区别:
  1、黄萎病出现晚,在蕾期才开始发生;枯萎病苗期可严重为害,蕾期是发病盛期。
  2、黄萎病大多是先从下部叶片发病的,枯萎病常自顶端向下开始发病。
  3、黄萎病叶肉变黄,枯萎病叶脉变黄。
  4、黄萎病后期落叶成光秆,枯萎病容易落叶成光秆。
  5、黄萎病稍矮缩,枯萎病株型矮缩,节间变短;
  6、剖秆后维管束黄萎病为淡褐色,枯萎病变为深褐色。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在北方棉区,采用小麦、玉米与棉花轮作,可减轻发病;在蕾、铃期及时喷洒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对黄萎病的发生有减轻作用。
  2、化学防治:重在于防,前期使用80%代森锰锌、50%福美双、50%甲硫•福美双等药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5-7天一次,连喷3次,对棉花黄萎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棉蚜
  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已成为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为害特点:
  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造成晚熟减产;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蕾铃受害,易落蕾,影响棉株发育;有的造成落叶而减产。
  二、发生特点:
  年发生10-20代,在棉田按季节可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6月底,5月中旬-6月中下旬至现蕾以前,进入为害盛期,适应偏低的温度。伏蚜发生在7月中下旬-8月,适应偏高的温度。大雨对棉蚜抑制作用明显,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节不利其发生;但时晴时雨、阴天、细雨的天气利于伏蚜迅速增殖。
  三、防治指标:
  苗蚜百株蚜量250头或以出现卷叶株作为防治指标,伏蚜平均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150-200头作为防治指标。
  四、化学防治:
  亩用10%吡虫啉20-30g、或30%吡虫啉10-15g、或70%吡虫啉4-6g,均匀喷雾,防效达90%,持效期15天以上。
  棉红蜘蛛
  一、为害特点:
  棉红蜘蛛又叫火龙、火蛛子,干旱年份为害猖獗,主要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苗期至成熟期均见有发生,以若螨和成螨群聚叶背吸取汁液,被害棉叶开始出现黄白色斑点,为害加重时叶片出现红色斑块,直到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干枯脱落。
  二、发生特点:
  年发生10-20代左右,主要存活于枯枝落叶、野生寄主和土缝中,先是点片发生,而后扩散至全田。最适发生温度为29-31℃,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不利于其繁殖,暴雨对其发生有抑制作用。在高温干旱季节里棉红蜘蛛为害猖獗,轻者棉苗停止生长,蕾铃脱落,后期早蓑;重者叶片发红,干枯脱落,棉花变成光秆。
  三、防治指标:
  苗期红叶率7%-17%;蕾花期红叶率5%-14%;花铃期红叶率3%-7%。
  四、化学防治:
  高温干旱季节及时选用15%哒螨灵1000-1500倍、20%哒螨灵1500-2000倍、10.2%阿维·哒1500-2000倍、1.8%阿维2000-3000倍,均匀喷雾,施药时应注意叶面叶背均匀喷雾,确保药效和防效。
  棉盲蝽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广泛种植和用药的减少,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棉花盲蝽象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
  一、为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子叶期被害,表现为枯顶;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则出现破头疯;幼叶被害则形成破叶疯;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二、发生特点:
  对棉花的危害时间很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成虫产卵部位一般为棉花叶柄、嫩组织,甚至嫩茎秆上。喜欢温暖潮湿,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0%左右,最适宜繁殖。一般6-8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为害;棉花生长茂盛,蕾花较多的棉田,发生较重。
  三、防治指标:
  掌握在果枝或顶尖叶片被害率达5%或点片棉株受害时进行用药防治。
  四、防治方法:
  1、防治关键期为若虫期,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用药,所有棉田进行统一防治,以防止成虫窜飞。
  2、以触杀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用药效最好,选用45%敌畏·马拉1500-2000倍、10%吡虫啉1500-2000倍、或30%吡虫啉3000-4000倍、或70%吡虫啉5000-7500倍等,均匀喷雾。
  棉铃虫
  一、为害症状:
  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棉花嫩尖、花蕾、花和青铃,可咬短嫩茎顶端,形成无头棉。幼蕾被害后,苞叶变黄张开,二、三天后脱落。幼虫喜食花粉和柱头。青铃被害后,可形成烂铃或僵斑,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二、发生特点:
  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
  三、防治指标:
  抗虫棉田百株有3龄以上幼虫5头时用药防治,非抗虫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低龄幼虫5-8头时用药防治。
  四、化学防治:
  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控制效果较好,一般不需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减弱,需适时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3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52.25%毒死蜱•氯氰1000-1500倍、20%氯铃•毒死蜱1000-1500倍。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食性很杂的暴发性害虫,在全国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区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密度大,黄河、淮河流域间歇成灾。
  一、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一起,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或叶脉,出现筛网状花叶,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和蕾铃,严重的把叶片吃光,食害蕾铃,造成烂铃或脱落。为害棉铃时,在铃的基部有1-3个蛀孔,孔径不规则,较大,孔外堆有大虫粪。
  二、发生特点:
  该虫耐高温不耐低温,2、3、4代幼虫分别发生在6-8月下旬,但以7-10月为害最严重。4龄后食量猛增进入暴食期,各虫态适温28-30℃,气温35-40℃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成虫趋光性强,产卵成块状。
  三、防治指标: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百株初孵群集幼虫有3窝或以上即开始进行防治。
  四、化学防治:
  须在幼虫低龄期用药,扑灭在暴食期之前。因幼虫白天不出来活动,故喷药宜在傍晚进行。药剂选用3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52.25%毒死蜱•氯氰1000-1500倍、20%氯铃•毒死蜱1000-1500倍,均匀喷雾。
  甜菜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南抵广东、广西,东起沿海各省,西达陕西、四川、云南。寄主有甜菜、棉花、青椒等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
  一、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大龄幼虫还可钻蛀青椒、番茄果实。幼虫有假死性,怕光。
  二、发生特点:
  该虫属间歇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情况差异较大,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的趋势。甜菜夜蛾是喜温而又耐高温害虫,高温干旱宜于甜菜夜蛾大发生。
  三、防治指标:
  参照斜纹夜蛾防治指标。
  四、化学防治:
  抓住1-2龄幼虫盛期进行防治,施药时间宜在上午8时前或下午5时后进行,药剂选用5%甲维盐2000-3000倍、52.25%毒死蜱•氯氰1000-1500倍、20%氯铃•毒死蜱1000-1500倍、40%甲维•毒死蜱1500-2000倍,均匀喷雾。
  五、注意事项:
  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时,建议在上午10点以上,下午4点以后用药,喷雾时注意“两斜一盖”(即棉花左侧、顶部、右侧,喷雾均匀),确保药效。

问答拓展: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怎么治疗?

棉花举伏闭枯萎病、黄萎病是引起叶片死亡或脱落的系统性维管束病,是棉花生长季节常见的病害。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以防治为主,并根据不同棉区的发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一、农业控制

1.培育抗性物种现在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在棉花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进步植株抗性,控制发病。

2.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棉籽、棉籽饼和棉籽壳。

3.对轻病田要拔除病株,并进行土壤消毒;到下沉田实行轮作,南方可水旱轮作二到三年,北方可与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轮作三到四年。

4.完善当前萌芽前的控制工作。棉花蕾期是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发病的棉田,在棉花植株表现出症状前喷施磷酸二氢钾、黄腐酸等营养物质以提高棉花植株的抗性,减少发病。

5.加强现场管理。勤中耕深中耕厅孙,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加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防止氮肥的偏施。

第二、化学管制

1.种子和土壤处理:在翻耕前做好棉花正裂的化学浸、拌种作业,以消除种子上的细菌来源,或选择包衣棉花种子。分散病斑的土壤消毒。

2.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收集、焚烧,并在病斑内和病斑周围进行消毒。

3.根灌和喷施:重度地块可采用喷施和根灌相结合的方式。

根灌,每株五十到一百毫升的液体,可以减少损害和控制**的传播。对于未发病的地块,应喷施黄腐酸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提高棉花植株的抗性,减轻病害。

预防病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未病先防,也就是我们倡导广大农民朋友加强田间检查,发现散落的病棉田,及时拔除病株并进行焚烧,并在病株处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