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怎么区别 草莓黄萎病严重用什么药
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但是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其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就是草莓黄萎病。那么,草莓黄萎病和其他病害有什么区别呢?
草莓黄萎病的症状
草莓黄萎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会在春季和秋季出现。草莓黄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 叶片开始变黄,然后逐渐变成淡绿色
- 叶片边缘开始卷曲
- 叶片上出现白色的霉斑
- 草莓植株生长缓慢
- 果实变小,数量减少
如果草莓植株出现以上症状,很可能是草莓黄萎病。还有其他一些病害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草莓黄萎病和其他病害的区别
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主要表现为果实和叶片上出现灰色的霉斑。这种病害很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传播。
红星病
红星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草莓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色的星形斑点。这种病害会导致草莓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变小。
叶枯病
叶枯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草莓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开始变黄,然后逐渐枯萎。这种病害会导致草莓植株死亡。
如何预防草莓病害
预防草莓病害的关键在于保持草莓植株的健康状态。以下是一些预防草莓病害的方法:
- 定期给草莓植株施肥
- 定期除草,保持草莓生长环境的清洁
- 避免过度浇水,保持草莓生长环境的干燥
- 定期检查草莓植株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草莓黄萎病和其他病害的区别在于症状的表现方式。预防草莓病害的关键在于保持草莓植株的健康状态。
相关拓展:
问:草莓黄萎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专家解答
黄萎病又称叶枯病,属于真菌***害。它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保护地中草莓重茬,再加上土壤管理粗放,该病发生严重。黄萎病多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子苗极易感染。感病的幼苗新叶变黄,叶片变小,并扭曲成舟形。草莓三出复叶往往从下部2片叶中的某一片叶先变成畸形,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一侧。发病植株生育不良,失去活力;下部叶变褐逐渐枯死;根部出现黑褐色,甚至腐烂,但中心柱不变色。发病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界限温度为5~12℃,最高界限温度为32~36℃。病原菌以后垣孢子在土壤中的被害残株体上存留宴厅,当草莓定植后,后垣孢子发芽,菌丝侵入根组禅祥纤织中进行繁殖,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在导管中移动与增殖,堵塞导管,使草莓茎叶出现病害。当草莓进行连作、土壤过干过湿都会加重病情。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草莓品种中丰香、杜克拉、戈雷拉较耐黄萎病。
(2)避免连作贺仿实行一年一栽的栽培制度。土地进行轮作倒茬,但倒茬的前期作物不应为茄科类作物。
(3)消灭病原菌用40%甲醛喷洒土壤,或在棚室内点燃硫黄粉熏蒸,对土壤进行消毒。深翻晾晒土壤,用太阳光照射杀死土壤中病菌。
(4)药剂防治用0.2%的苯菌灵滴灌土壤。
提示板
草莓黄萎病在7~9月份的苗圃地、假植圃与生产园的结果期发生较重。病菌主要靠土壤和秧苗传播。防治时以轮作倒茬和土壤消毒为主;发现病害用0.2%的苯菌灵滴灌根部土壤。
问:草莓枯萎病有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滚姿磨枯萎病在我国草莓产区多有发生。主要危害根部,由于根部受害,使植株黄矮严重者植株枯死。
(1)为害症状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为黄绿色或***,有的蜷缩呈波状产生畸形叶,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三出复叶中往往有1~2片小叶畸形或者变得狭小而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植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轻病株结果减少。枯萎病与黄萎病症状相近,但枯萎病心叶黄化,蜷缩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
(2)册穗病原及发病规律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科的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本病菌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主要以菌丝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中越冬。病菌随草莓苗的分株、匍匐茎育苗进行传播扩散蔓延,当草莓移栽时,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进行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连作会加重此病害。
(3)防治方法①大斗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丰香、春香等抗病性较强。②草莓田进行轮作,避免连作,栽植前要进行太阳能土壤消毒。③对草莓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苗圃地要进行土壤消毒,秧苗定植前可采用300~50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浸苗5分钟后再定植。④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毁。⑤药剂防治。从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1周左右喷布1次,共喷5~6次。
问:草莓为什么叶子枯萎
1、太强日照引起晒伤;2、根部堵塞;3、经常缺水减弱植株的生长力。处方:夏季避免直射阳光,放在半日阴或明亮的室内。根部堵塞的植株可在5-9月换盆。换盆时先自底部切除变黑的部分,清除透明状的腐根,再种植于排水良好的大一号盆中。大型植株可以分盆。换盆后放在避风的半日阴处或室内明亮处。约过半个月,即可抽新芽,就能长成健壮的植株
一般造成其黄叶的原因有:1红蜘蛛叶子成片黄,然后掉落。2干长时间不浇水叶子先焉萎然后变黄掉落。3干湿差距过大植株长时间不浇水后忽然浇如大量水后根本未适应发黄。4环境的变化在温室大棚里忽然转移到有空调的风口出而引起的发黄掉叶。5光线不好放在光照不好的地方引起的发黄。6施肥过量过量引起的发黄掉叶。7新陈代谢引起的发黄掉叶,但不会大面积的掉叶。8病害引起好黄叶。9微量元素缺乏引起黄叶。
问:草莓黄萎病如何进行症状识别?
草莓黄萎病为世界性的病害,此病在部分老产区已成为严重的土壤真菌病害,除危害草莓外还危害茄子、番茄、秋葵、甜瓜、黄瓜和棉花等植物。
(1)症状识别开始发病时首先侵染外围叶片、叶柄,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型病斑,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叶感病时表现出无生气、绿色、小型化、呈黄绿或灰绿色,卷曲或***,部分小叶畸形。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黄枯状萎蔫直至植株枯死。被害植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成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片变黄褐色时,根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康,呈现所谓“半身枯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中心柱维管束不变成红褐色。
(2)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株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以厚壁孢子的形式长期生存。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从草莓根部侵入,并在维管束里移动上升扩展引起发病,母株体内病菌还可沿匍匐茎扩展至子株引起子株发病。病菌也可通过灌水、耕作传播。该病为高温型土壤病菌,发病适宜温度为25°C?28°C,土壤过干或过湿都加重发病,低于20°C或高于33°C都不发病。在病田育苗、采苗或在重茬地、茄科黄萎病地定植发病均重。土质黏重、盐碱地、重茬连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情况下发病均重。特别是阴冷天灌水,易引起黄萎病暴发。
(3)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重茬。实行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4年以上的轮作,水旱轮作1年有效。高垄栽培铺地膜,定植后选晴天高温时灌水,小水勤灌,保持土面不龟裂。切忌偏施氮肥,忌施生粪,以免烧根。二是栽植前土壤消毒,在7?8月份高温期,土壤翻耕整地后,用塑料膜铺盖地面,增温消毒,可在铺膜前施入氨水或硫酸铵,利用高温挥发的氨气消毒。三是减少病源,杜绝在病园繁殖苗木,在生产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进行土壤消毒。四是为预防传染可灌药防病,顺行开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3%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96%a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80毫升,然后覆土。隔半个月1次,连续2?3次。
问:草莓黄萎病怎么治
市农技110答:草莓黄萎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草莓产地普遍发生,除危害草莓外,还危害茄子、番茄、甜瓜、黄瓜和棉花等作物。1.病原及症状: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侵染所致。草莓黄萎病染病植株新生叶变黄绿色,并扭曲成舟形,表面粗糙无光泽。三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叶变小而成畸形叶。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一侧,呈现“半身凋萎”症状。继而下部叶变黄褐色,上部叶自叶缘开始干枯,直至全株死亡。切开被害株根茎、叶柄、果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变。根系减少,根变为黑褐色,甚至腐败,但中心柱不变色。与草莓枯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
2.发病规律:病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25℃~28℃,相对湿度60%~85%。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盛期在育苗中后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此病危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1)实行草莓与水稻轮作,避免连作重茬。(2)采用抗病性较强的章姬、红颊等品种。(3)清除病残体,及时烧毁。(4)药剂防治。在草莓种植前用80%氯化苦或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再育苗和定植,效果良好;种植后用0.2%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滴灌土壤,当年和第二年都有明显效果;对发病地在发病初期也可用10%多抗灵水剂80倍液浇灌防治。(5)移栽时可用20%苯来特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4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3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