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病害 葡萄霜霉病病害介绍
葡萄是一种常见的果树,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会导致葡萄叶片、果实和枝条上出现白色霉斑,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腐烂,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这张图片展示了葡萄叶片上出现的白色霉斑,这是葡萄霜霉病的典型症状之一。霉斑会逐渐扩散,导致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这张图片展示了葡萄果实上出现的白色霉斑,也是葡萄霜霉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果实受到霉斑的影响会逐渐腐烂,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甚至无法食用。
这张图片展示了葡萄枝条上出现的白色霉斑,也是葡萄霜霉病的典型症状之一。霉斑会导致枝条枯死,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
针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很多,比如加强管理、喷洒杀菌剂等。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害扩散和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请问葡萄叶子背面、枝上有这个白粉状的东西是什么病
是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病害。葡萄霜销困岩霉病只危害葡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主要以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来源为主。生长季节或休眠季节将枯枝、落叶、病枝条、病果进行清理,集中深埋或烧毁。降低果园亏御湿度:雨季排水,使架面通风透光,改进灌溉设施,及时中耕除草,最好实行避雨栽培。
葡萄霜霉病的危害
枝蔓:新梢上端肥厚、弯曲,由于形成孢子变白色,最后变褐色而枯死。如果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也出现同样症状,并最后变褐,扭曲或干枯脱落。
叶片:病斑油浸状,半透明淡***至红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发病4-5天后,病斑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感病品种病斑较大,抗病品种病斑小。
花器尺顷:发病小花及花梗初现油渍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
果实:幼嫩的果粒高度感病,发病后果色变灰色,表面满布霜霉。果粒成熟时较少感病,老果粒发病后变褐色。
问:葡萄叶子反面出现白色东西是什么原因?
从题主给的图片来看,是葡萄霜霉病,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的霉层是由于空气湿度大而出现的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今年霜霉病在葡萄上发生的比较严重,这主要和今年雨樱明水多有直接的关系。而要想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需要对霜霉病的表现症状、发病原因等做详细的了解,我们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在病害防治上很重要。
葡萄霜霉病的衫哪表现症状
叶片染病:叶片染病后叶片出现油渍状病斑,叶部正面的病斑呈现***或褐色不规则状,而且边缘不清晰,病斑大小受叶脉的限制;判断是否为霜霉病,要注意着重看叶片的背面,在湿度大的环境下,背面会出现密集白色霉层。随着病斑的扩散,数个病斑会连成片,最后焦枯、脱落。嫩梢、果穗染病:病斑初期为水渍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凹陷并呈黄褐色,空气潮湿时,会在病斑上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情加重后,新梢停止生长,并扭曲枯死。幼果染病:幼果染病后,病斑为近圆形,在病斑表面出现白色霉层,后期病斑皱缩,常常导致大部分果实脱落,果粒长大后染病,一般不会形成霉状物。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
霜霉病是典型的中温高湿病害,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2℃~25℃,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霜霉病都不会大发生。在温度合适时,降雨是引起葡萄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霜霉病的病原菌在病残体或芽上越冬,当温度达到11℃时,湿度合适病原菌就会萌发,然后借助风雨进行传播,由气孔、水孔侵入,潜伏7~12天后,会再次形成侵染源。空气和土壤湿度大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对霜霉病的防治,预防和防治相结合,而且要非常注重预防。
1、葡萄霜霉病的预防
重视清园:秋剪或冬剪后要及时把枯枝败叶清园并集中烧毁,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原菌的基数。
连阴雨天气来临前提前预防:在连阴雨天气出现时要及早预防,10天左右喷施一次杀菌剂,杀菌剂以保护性药剂为主,如代森锰锌。
2、葡萄霜霉病发病后的防治
如果已经发病,在发病初期会先形成发病中心,这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喷施甲霜灵、霜霉菌胺等药剂进行交替治疗。为了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可用药剂丙森锌、烯酰吗啉、霜脲氰等药剂要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在杀菌的同时,可在农药中混配一些含有生物刺激素的叶面肥,以提高葡萄树体对病菌的抗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