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早疫病用什么药效果好(西红柿疫病有什么症状)
马铃薯早疫病也称轮纹病,是马铃薯生产上较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在发生严重的地块产量损失率达30%以上,特别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2000年以来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和山东等大多数马铃薯种植省份早疫病发生与危害一直呈上升趋势,干燥高温条件下该病发生严重,在干旱地区或贫瘠地块因早疫病造成的损失要高于晚疫病。
早疫病发生早,但主要集中在植株下部叶片,此时对植株为害轻;但在植株生育后期,病害流行速度快,从下部开始迅速向中上部枝叶扩展,造成植株早衰,叶片干枯,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早疫病菌还可侵害番茄、茄子、龙葵烟草及其他茄属植物。
二、症状?马铃薯早疫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柄、茎和薯块。
叶片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在叶片上,病斑首先出现圆形褐色凹陷的小斑点直径1~3mm。而后逐渐扩大形成黑褐色病斑,病健交界位置明显。在病斑周围有1条狭窄的褪绿黄色晕圈,以后逐渐消失。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3~20mm,有清晰的深浅相间同心轮纹。严重时,有的叶片上产生数量较多的暗褐色或黑色、形状不规则的小坏死斑,这些病斑可以相互连接形成大病斑,进而导致叶片变黄、干枯并脱落,最终造成整株死亡。条件合适时,病斑上产生黑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茎、叶柄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深褐色,稍凹陷,扩大后呈灰褐色长椭圆形斑,有轮纹。严重时,常造成茎、叶干枯死亡。块茎受害,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直径可达2cm。病斑边缘明显,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深度一般不超过6mm,在老化的病斑上可产生裂缝。储藏期间,染病薯块病斑可继续扩大,块茎常常因失水过多而皱缩。储藏后期易被其他非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导致腐烂。
三、防治技术?
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策略是以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农业措施为基础,后期以化学防控为主导。
1.选用抗病品种
国内抗性品种有东农303、晋薯7号和克新1号。国外品种如Jygevekollane、塔格西和罗莎等较抗病。
2.加强栽培管理
收获后清除田块中的病残体,以减少下一年的初侵染源。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作倒茬,重病地最好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的田块,增施有机肥,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花期后适量增加氮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化学防治
一般在马铃薯盛花期后,田间下部叶片早疫病的病斑率达到5%时初次用药,以后每隔7~10d喷施1次,直至收获。目前,防控早疫病的有效化学药剂有25%嘧菌酯悬浮剂每667m215g、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每667m2100~120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每667m270~100g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每667m235~70g,其中嘧菌酯防控效果最好。为了使药液能均匀喷施到叶片的正反两面,喷药时需不断改变喷头朝向,以保证效果。在块茎发生早疫病较严重的地区,马铃薯收获后,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喷施于块茎,可有效防止储藏期块茎腐烂。
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植医堂,国内领先开创的“人工智能+网络植物医院”在线平台,提供一站式的农作物健康在线诊疗服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