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怎样养殖石蛙富经,怎样养殖石蛙的?

2024-04-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971 次
怎样养殖石蛙富经,怎样养殖石蛙的?

如何养殖石蛙富经?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石蛙的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一般选择平地或者丘陵地带,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空气湿润,日照充足。同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卫生,避免污染。

控制水质和水温

石蛙是水生动物,水质和水温对其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水质应该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控制水温,一般在20-30度之间为宜。

合理饲养

石蛙的饲养应该合理,饲料要营养丰富,同时要注意饲料的种类和数量。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石蛙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饲料和饲养方法。

***防治

石蛙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的防治,及时发现和治疗***,避免影响养殖效益。

用户关心的问题

1.如何判断石蛙的品质?

石蛙的品质可以从外观、肉质、口感等方面来判断。外观上,石蛙应该色泽鲜艳,肥大结实,没有明显的伤痕和疤痕;肉质上,石蛙应该肉质鲜美,肌肉细腻,无异味;口感上,石蛙应该肉质鲜嫩,口感清香。

2.石蛙养殖需要使用农药吗?

石蛙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农药来防治害虫和***。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石蛙造成污染和损害。

3.石蛙养殖的收益如何?

石蛙养殖的收益与市场行情有关,一般来说,石蛙的价格较高,养殖效益也比较不错。石蛙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石蛙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要想取得好的效益,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同时要注意科学养殖,避免对环境和石蛙造成损害。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石蛙养殖有所帮助。

参考来源: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

《农业养殖技术大全》

石蛙养殖视频

问答拓展:有没有人养过石蛙?人工养殖石蛙应该怎么养呢?

石蛙是生长在湖南深山溪间中的一种蛙类。它的形体较青蛙肥壮,大者有350—400克重,背呈黑褐色,腹部至白,有畏光性,喜于夜间活动,人们常在酷热的夏夜,趁它出来纳凉时,利用手电或火把捕捉。据医学家分析:石蛙性寒,有清火、明目州棚丛和滋补强身的功能。而且脂肪含量低,蛋白质甚高,堪称食、药兼优的美味。

一、人工养殖石蛙注意要点

1、选址:分为室内石蛙养殖和室内石蛙养殖

(1)室外,选择有山泉水来源、水质好、水源充足、水温也要相对稳定、环境安静、冬暖夏凉、地势开阔、植被良好等地方,关键注意防逃防害。

(2)室内,养殖池要求必须通风、不能太热、不要太阳光直射场所。

2、面积:父母代蛙池面积以300~400平方米为宜,产卵池面积一般为50~60平方米,孵化池以专门设计的水泥池为好,面积在1~2平方米。

3、温度控制及配种:

石蛙是要冬眠的,冬眠后卵泡迅速发和贺育成熟,通常到4月、水温控制在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就结束了。配种雌、雄比例为1∶1。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会延至9—10时。产出的卵块通常黏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

4、引导驯化人工食物

石蛙的天然食性是吃活饵不吃死饵。人工大规模养殖石蛙,活饵就不好满足,所以养石蛙要饲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饲料吃的越早效果就越明显,一般要求在幼蛙变态后5~7天内即开始投喂。方法可借鉴:头10天以1/3的配合饲料与2/3的黄粉虫混合起来喂养石蛙,然后随着石蛙对配合饲料的适应逐步加大配合册樱饲料的比例,直到石蛙能够习惯食用人工配合饲料。

二、日常管理和***防控

石蛙养殖中的重要工作是巡池,每天两次,黎明和入夜需巡池一次。细心观察蛙的动态以此决定是否要换水用药等,炎热和阴雨的天气情况要特别注意更要加强巡防,并应建立日记,测定水温,记录投饵数量,入排水的情况等。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还要保证蛙池的清洁,每天要清除残饵,每隔7天定期清洗一次蛙池。

切记:石蛙自身的抗病能力强,但在高温天气时容易染上红腿病或烂皮病。

养殖石蛙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问答拓展:石蛙的养殖方法

石蛙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多种维生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石蛙,下面我就带你一块去学习下关于石蛙的养殖方法!

  石蛙的生活习性
  石蛙畏光怕声,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蛇、鼠等敌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内,或潜入水底。棘胸蛙对气温、水温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躁、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其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水温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水温18-28℃活动、摄食正常。水温超过30℃则会出现夏眠,水温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秋末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不动不食,双目紧闭,藏于洞内。以避不良环境。冬眠时,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多天。冬眠期间,若天气睛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穴中。
  石蛙的栖身环境
  石蛙常喜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和溪沟的源流处,尤喜栖居在悬岩底的清水潭以及有瀑水倾泻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动、清晰见底的山间溪流中。

  石蛙的养殖方法:人工繁殖技术

  1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碧笑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2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m,面积4~10m2。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圆慧悉深15cm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3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橘乎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4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石蛙的养殖方法
  投喂的饲料以黄粉虫等鲜活饵料为主,活饵要求大小适口。在适温范围内,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在温度高于30℃时,可以不投喂。平时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蛙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做到适量、均匀。

  分级饲养:随着幼蛙个体的增大、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要定期按规格大小归类分池饲养,以免幼小的抢不到食,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越冬管理:水温低于8℃时,棘胸蛙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内、或搭篷保温越冬。越冬期间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温稳定回升到10℃以上后,棘胸蛙越冬结束。
  石蛙的医药价值
  营养:有滋补强壮的功效。

问答拓展:怎样养石蛙

选择安静且远离公路和城区的江河或水库、湖泊养殖,人工养殖池选择在背阳通风的室内建造,把握好石蛙的产卵孵化时间,引进身体强壮、个头较大且表皮光滑的种蛙,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石蛙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调整饲料投喂,投放蝌蚪的密度不可过大,以免影响蝌蚪生长,定期更激扒换池水。
一、养殖场地选择
石蛙喜欢安静的生长环境,为让石蛙更好的生长繁殖,要挑选安静且远离公路和城区的水源充足的江河、湖泊或是水库,要求水质清澈没有污染,人工养殖池建在通风背阳的室内即可。
二、种蛙引进
在引猛脊进蛙种时,要挑选身体强壮、皮肤光滑、个头较大且发育正常的种蛙,种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产量和效益。引进种蛙要把握好石蛙的产卵孵化时间,以提高养殖石蛙的收益,一般4-9月为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产卵高峰期是在5-6月。
三、配种产卵时期注意事项
种蛙的配种时期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4月份室外温度20℃以上,水温15℃时种蛙就会开始配种,一直持续到9月底结束,石蛙产卵时期生长环境要求光线较暗、水质清澈而且稳定。卵产出来之后就开始人工孵化,孵化期水温要求在18-28℃,待蝌蚪长成幼蛙后就可进行人工饲养。
四、石蛙养殖的注意事项
1、放养密度:为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在投放时要根据不同的规格调整过放养密度,蝌蚪规格越大,放养密度越稀,密度过大会导致水中的养分不足,影响蝌蚪的生长。
2、饵料投喂:刚孵化出来的蝌蚪抵抗力较差,前3天不能喂食,3天之后可以给它们投喂一些煳米粥、牛奶等流质饲料,待蝌蚪稍微大明知昌一点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人工配合饲料,成年后的石蛙可以投喂一些昆虫,具体的投喂时间和数量要根据石蛙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调整。
3、水质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内污垢和饲料残渣,4天左右更换一次水,夏季温度高时换水要更勤,以确保石蛙生长环境干净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