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在玉米处在9-10叶期间由于干旱,晚几天浇水的话对产量的影响大不大?

2024-03-2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80 次
在玉米处在9-10叶期间由于干旱,晚几天浇水的话对产量的影响大不大?

  这篇农资文章会给网友们介绍一下“在玉米处在9-10叶期间由于干旱,晚几天浇水的话对产量的影响大不大?”的内容进行仔细详细,期待对农资人们有少许帮助,关注下本站哈!

  玉米一般是6-7叶期左右开始拔节,拔节后对水肥需求量增大,不仅是因为拔节生长需要水肥,而且玉米随后的幼穗分化也需要大量水肥。玉米9-10叶期是茎秆拔节生长旺盛期首先玉米苗在生长最旺盛的拔节期缺水,体内营养输送停滞。

  玉米苗生长速度下降,如果不及时浇水很可能出现15米以下“僵苗”。这种“僵苗”出穗后棒子特小。

  如果在您对玉米浇水后,并且玉米长势并没有明显的变差,也没有明显的矮化,基本上对玉米的产量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如果即使你恢复了对玉米的浇水,其长势还是很差,在拔节至雄穗散粉的阶段,对土壤水分较为敏感。其实,这是大部分农作物共同的特性,在生殖生长初期至扬花、授粉的阶段,是对水分需求的高峰期,对水分的缺失也比较敏感。

  像能浇水的地还好一些,在我们大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喝的水都有时候不够用,还哪里来的水浇地。

  从以前的土窖,到后来的水泥窖,再到现在开始大量普及自来水,玉米生长期内,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对玉米进行浇灌,也需要科学掌握时间。夏天的气温基本在30°左右,如果选择中午灌溉,凉水灌溉玉米后,会形成冷热温差,不利于玉米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可是前些日子,就在玉米抽穗拉棒的关键时刻,老天却挂起来了,半个月过去了,一滴眼泪不肯掉,眼看玉米叶子已经干得打卷发黄了,早晨时好一点儿,到了中午,看着叶子都有些焦了。庄稼有三不等,按照节气播种不能等,浇水除草不能等,成熟收获不能等,错失其中一个良机就会给庄稼造成晚收,减产或者不收。

  在天气干旱,土壤墒情不好的时候就要给玉米浇水。

  (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旱灾的重要原因。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旱灾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不。)。

  (4)人口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干旱发生时也往往加重旱灾。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到现在,处暑已过,高温天气也渐渐减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会风调雨顺。

  为何称之为干渴的大地——旱灾。

  与雨洪的突发性不同,干旱表现为缓进性(渐进性),需要降水的长期预报,关键在于了解全球性天气形势、干旱期与洪涝期及前期降水特征值、大型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西风带、中高纬度环流等),海温、青藏高原热状况及天文因子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较准确的长期预报。

  土壤含水量的动态监测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个地区降水减少不一定形成干旱,干旱的形成与降水前期土壤墒情(土壤湿度)有关。土壤水分的监测对干旱预测十分有用。

  土壤水分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地面直接抽样监测、大范围遥感动态监测等。遥感动态监测适用波段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最适用的有NOAA的传感器,根据CH1可见光+CH2近红外计算反照率,CH4+CH计算日温差,CH1+CH2+CH4假彩色合成解释土壤质地,然后计算土壤热惯量(物体阻止其温度变化程度的一种物理量,与日温差及反射率有关)。

  由于热惯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以根据热惯量推算出土壤含水量,等等。

  在玉米处于干旱时期却浇不上水,晚几天浇水的话产量会不会变少。

  2023年2月,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宣布遭受严重干旱的加州进入紧急状态,他要求加州居民减少20%的用水量。

  这次干旱的严重程度堪比一次强烈地震或一场严重山林大火。

  连续3年干旱已经导致加州储水量降至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

  尽管2023年2月份加州经历了数次暴雨,西南部内华达山脉的积雪和北加州水库蓄水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水平,不足以缓解全加州的严重干旱。

  州长估计今年加州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30亿美元,其中农业损失高达20亿美元。

  受气候特点影响,加州北部雨量较充沛,但人口稠密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却干旱少雨。

  20世纪中叶,加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通过输送灌溉用水,干旱的中部山谷地区出现万顷良田,加州因此成为美国第一大农业州。

  美国联邦农垦局官员宣布,由于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只得停止向加州部分农业区的供水。

  加州农业部门官员警告,干旱导致农场主**闲置农田,数以千计的农业工人**失业,干旱将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灌溉成本增加,因此加州出产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价格将上涨。

  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萨已经要求提高居民用水价格并限制户外绿化灌溉用水,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用水高峰。

  加州水务官员估计,洛杉矶等南加州主要城市可能**实施居民用水配额制。1991年,洛杉矶曾因严重干旱而实行过用水配额制。

  那么,什么是旱灾呢旱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

  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

  旱灾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30%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

  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区来水,如果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

  世界上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这些地区降雨较少,而且分布不均,因而极易造成季节性干旱,或者常年干旱甚至连续干旱。

  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

  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

  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

  美国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与新墨西哥等州,在1998年的4~6月遭遇104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期。墨西哥极度干旱,有7个州先后发生了近百起森林火灾。巴拿马出现了近84年来最严重的干旱。2023年1~4月,非洲东部由于雨水不足,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大量牲口死亡,饮用水短缺。

  我国海南省乐东县三曲沟水库,正常库容800万立方米,都已干涸。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

  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一)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二)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三)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四)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明朝经历的干旱时期是在哪个年代。

  几天的时间,那么就容易导致玉米缺水,甚至黄叶严重的会导致枯萎。

  如果玉米还是处在生长期,那么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如果正要接果实的时候,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玉米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营养,也需要一定的水分,有了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才能够挂出更好的果实,才能够增加这个产量。

  这也告诉我们,水分一定要有一定的保持,如果过于干旱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的浇水,不要因为这个干旱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最终影响了产量。

  在扬花时期那么也特别的重要,毕竟玉米再传花粉的时候,如果过于干旱,那么就容易出现无法授粉,甚至不良,这样的话会影响产量的。

  种植要讲究用心、细心,同时要保证水分和饲料虫害的预防,多管齐下才能够保证一个产量。我们不能够疏忽大意,不要以为晚几天没关系,对于植物来说,晚几天可能就影响到它最终的一个收成。

  比如说如果是在这个迅速成长期一旦缺水,那么也会导致产量下降。有一些动物的生长在它们的迅速成长期,如果营养不足,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僵化而无法进行成长,对于植物来说,有时候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缺水缺营养,缺养分,所以导致了不能够及时的将营养**到各个部位导致主要的根系受到影响,那么再进行补水,它也需要一个修复的过程,就会导致晚结果,甚至产量跟不上。

  干旱就应该要及时的补水,不要觉得,唉,过几天再去处理或者等几天再说,往往是这样的侥幸心理,最终导致了自己一年的辛苦又不能够获得好收成。

  用心对待好每一件事情,我们才不至于在最终后悔。

  崇祯大旱指发生在1637~1643年间的一场特大旱灾。

  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

  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连旱7年之久,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

  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全球处于小冰期气候,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期。

  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崇祯大旱正处在这一时期。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年在一千年里是最寒冷的时期。据学者(如竺可桢等)研究,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

  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自“万历”开始到“崇祯”时期,正好是极度寒冷时期的开始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