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栽培可选用哪些黄瓜品种?
这一篇知识汇总分析“保护地栽培可选用哪些黄瓜品种?”的内容进行介绍,期望对农友们有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长春密刺:植株长势较强,主蔓3~4节开始结瓜,瓜码密,瓜条长30~40厘米,刺多。较耐低温,适合温室和大棚冬春栽培。
较抗枯萎病,不抗霜霉病。早熟、高产。
中农5号:一代杂交种。苗期生长速度快,植株长势强。
主蔓结瓜为主,中后期回头瓜多,第一雌花着生在2~3节,瓜条发育快,结果集中。瓜长32厘米,单瓜重100~150克,瓜脆嫩清香,品质好。
早熟性强,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比长春密刺早熟7~10天。较耐弱光、低温,抗病性强于长春密刺。
前期产量为每亩1800~2300千克,总产量为5000~9000千克。适宜温室、日光温室及春季塑料大棚栽培。
津春3号: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培育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肥大,深绿色。
分枝性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单性结实力强。瓜长棒形,绿色,白刺,有棱,瓜长30厘米左右,瓜把长4厘米,单瓜重200克,瓜条顺直,风味佳。
早熟,抗病力强,抗霜霉病和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长春密刺低457%和605%,耐低温弱光能力强,适合越冬温室大棚栽培。一般亩产5000千克以上。
新泰密刺:植株长势中等,侧枝较少,主蔓结瓜为主,雌花着生在3~4节上,每隔1~2节出现1雌花。叶片较小,耐密植。
瓜条深绿,表面光泽,棱及刺瘤不明显,刺白色、稀少,瓜长约35厘米,抗霜霉病及白粉病能力强于长春密刺,适于冬暖棚越冬栽培。
中农7号:植株长势强,生长快。
第一雌花发生于主蔓2~3节,结瓜集中。瓜长30~3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肉质脆嫩、味甜、品质好。
早熟性强,从播种到始收60天左右,亩产5000~7000千克。较耐低温弱光,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保护地春季栽培。
农大12:大棚专用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旺盛,耐低温。
早熟性强,前期结瓜集中,定植后1个月可采收。瓜条长30厘米左右,品质好,亩产可达5000千克。
农大14:适于大棚和冬春温室栽培的一代杂交种。
植株长势强,4~5节着生第一雌花,一株上长多条瓜可同时肥大生长。较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津杂2号:第一雌花发生在3~4节上,侧枝瓜较多,瓜棒状,长37厘米左右,单瓜重150克,皮薄,瓜甜脆,品质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
适于早春温室及大中小拱棚栽培,亩产7500~千克。
津春2号:早熟性好,第一雌花节位为3~4节,前期产量高。
瓜长32厘米,单瓜重200克,把短、肉厚,商品性好,亩产可达5000千克以上。抗霜霉病、白粉病。
早丰1号:适于保护地栽培的极早熟一代**。
幼苗墩实,不易徒长,植株健壮,耐寒性较强。主蔓第一雌花着生在2~4节,瓜码密,瓜长30厘米以上,品质好。
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2)适于秋延迟栽培的黄瓜品种。
津杂3号:中早熟,第一雌花节位为4~5节。
长势强,主侧蔓均可结瓜,瓜条长31厘米左右,质脆清香,商品性好,亩产6500千克。抗病性强,适于中、小棚春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津杂4号:早熟丰产,植株长势强。瓜长32厘米,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亩产6500千克以上,适于秋延后栽培。
中农4号:一代杂交种,中晚熟。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4~6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节节有雌花,结瓜早而集中,瓜长30~40厘米,顺直、肉厚、质脆。
抗霜霉病、白粉病,最适宜秋大棚栽培。
中农1101: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发生于5~8节,雌花密,结瓜集中。
瓜长35~4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宜秋延后栽培,亩产5270千克。
夏丰1号:第一雌花发生于主蔓5~7节,瓜生长快,瓜形好,瓜长30厘米。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于秋延后栽培。
龙杂黄2号:一代杂交种,植株长势强。第一雌花发生在3~4节,且连续着生雌花,瓜长30厘米,平均单瓜重250克。
早熟抗病,平均亩产4000千克。适于秋延后栽培。
南瓜在保护地内栽培,可提早成熟,改进品质,经济效益会更高。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浸种首先把选好的种子放在50℃的水中浸种消毒15分钟,一边倒水一边用酒精温度计搅拌,使水温保持在50℃并持续15分钟左右。然后使水温降到30℃,浸种1~2小时,并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洗净捞出后放于发芽器皿中,并上下铺盖吸湿布。
(2)催芽将盛有浸泡后种子的发芽器皿放在25~30℃恒温条件下(如恒温培养箱)进行催芽,保持吸湿布的湿度,每天要翻动1~2次,48小时后即可出芽。
(3)播前准备为培育壮苗要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应具备下列条件: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无病虫害和杂草种子。营养土配备比例:40%的大田土,40%的腐熟农家肥,20%的草炭土。
将三者混匀后过筛使用。或取疏松、肥沃的水稻田表层土壤70%,取腐熟土杂肥30%,充分混匀后,每立方米外加10~15千克腐熟鸡鸭粪,最后每立方米用40~50克多菌灵配水喷雾拌匀,闷1周以上,再打开装入8~10厘米的营养钵,待用。
营养土消毒按每1000千克苗床土配施200毫升**和25千克水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堆起来。然后盖上塑料膜闷土2~3天,以杀灭杂菌。
然后揭掉塑料膜再经过10~15天倒堆,使药味挥发后装入营养钵。
(4)播种育苗当芽长到3~4毫米时,将催好芽的南瓜籽放入预先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中,每钵1~2粒,然后覆15厘米厚的消毒营养土,浇足底水,盖上薄膜,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以利于出苗。
当1/3出芽时,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徒长苗的发生。苗床温度,出苗前以25~30℃为好,出苗后白天以25℃为主,夜间以15℃左右。
出苗后,晴天要尽量多见光照,阴雨天要以保温为主,但遇到连续阴雨天,也要适度进行通风换气。苗期尽量不要浇水,但营养钵表土发白要浇水。
浇水前,事先要把水放进大棚预热。当瓜苗3~5片真叶、株高15厘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苗龄35~45天时,可进行定植。
(5)定植①整地做畦。施入基肥,一般有机肥为主,加入进口三元复合肥20千克,氯化钾15千克,**素5千克,然后做畦。
定植时,秧苗子叶节要略高于畦面,地膜要拉直拉平,铺严铺实。
一是定植时期要在棚内10厘米深的土壤温度连续5天稳定在8℃以上时。二是苗龄达到5片真叶(约35天)且已锻炼好的秧苗。三是扣地膜栽培的可提前4~5天定植。
③定植方式和定植密度。
可分两种:一种是不扣地膜定植,可采用定植一垄空一垄的方式,即行距140厘米,株距48厘米。另一种是扣地膜定植,可采用定植一垄空二垄的方式,即行距210厘米,株距32厘米。这种方式是充分利用南瓜爬蔓特性来调节群体结构,既省地膜又省人工。
注意每667米2保苗应在1000株左右。
(6)田间管理南瓜营养生长期应注意保持温湿度,及时通风和中耕除草。
生殖生长时期要定期施肥:第1次在伸蔓后开花前结合封垄时追施**素,第2次在果实直径长到12厘米左右时追施含磷、钾多的复合肥和有机肥。
保护地栽培要及时整枝压蔓。
整枝主要采取单蔓整枝,每株只留1个主蔓,侧蔓全部去掉,压蔓就是在瓜后两节的叶节处把蔓压上。
保护地栽培还要加强人工授粉工作。
由于温室、大棚内受通风的限制,因此需要人工辅助授粉。一般授粉时间在早晨5~9时为宜。
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防治白粉病。
该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可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0%的DT胶悬剂500倍液防治。对于细菌性角斑病,可用链霉素100万单位3支加水15千克叶面喷施进行防治。
虫害为蚜虫、瓢虫,可用生物杀虫剂苏特灵25克对水15千克叶面喷施。
(7)采收南瓜花凋谢以后,这时南瓜表面出现一层白蜡状物质并有许多微小瘤状突起,这就是南瓜完全成熟的标志,应及时采收上市。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