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泥鳅怎么养殖过冬
本篇农资内容会给农资从业者们阐述“冬天泥鳅怎么养殖过冬”的内容进行精细介绍,但愿对农资人们有点帮助,关注下本站哈!
无土养殖池中的泥鳅不能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但就算所选水草品种冬季也不枯萎,到了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泥鳅还是很容易被冻死。
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增加泥鳅养殖池水温可采用的有效方法为:在泥鳅养殖池扣大棚。
如此可提高池水温度,延长泥鳅的生长期。泥鳅在大棚里采食依然很活跃,生长迅速。
这样,冬季养殖时间可以向后延长两个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两个月,通过扣大棚一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泥鳅养殖效益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泥鳅养殖池扣大棚,对来年繁育泥鳅种苗也有好处。
因为泥鳅繁殖主要是4-5月份,如果冬天能够让其加快生长,繁殖可以提前,并且还可以比较整齐,这样的话,有利于搞人工育苗。
大棚泥鳅养殖怎样换水大棚养殖泥鳅如何换水。
循环桶养殖泥鳅鱼放苗后搭建暖棚,最好用透明PV塑料。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至32℃,最适水温为22至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至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
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
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
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至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以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
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
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据养殖户观察,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至9点和下午3至5点。
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
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至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
1、泥鳅池换水使用边排边放的方式,一般一次性更换水池容积的一半即可,根据季节不同每三十天到二十天换水一次。
2、越冬期也要定期换水,一般在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能过大,以防泥鳅应激反应。这主要是为了预防气泡病的发生,还可定期使用增氧剂,给泥鳅增氧的同时也预防了亚硝酸盐的增加。
原因如下: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而东北的温度气候同样可以满足泥鳅的生长需求,所以东北可以养殖泥鳅。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
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
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
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
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
答:每次喂食的量可以根据泥鳅剩余的食物来调整。一般半个月喂一次即可。
扩展数据笔记版本: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
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
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
1、鳅池建设。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
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2、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池。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1、关于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2、病害防治。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3、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好文探索:台鳅养殖能越冬吗(冬天泥鳅怎么养殖过冬)
泥鳅会冬眠,当水温低于5℃或者是高于35℃的时候,泥鳅就会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的时候,泥鳅会钻入淤泥中20-30cm处越冬,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水温超过10℃以上的时候,才会出来继续活动。
(1)越冬场所应当选择背风向阳,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层较厚的池塘。
(2)越冬之前,尽量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饵料配比应为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1:1),保证在泥鳅越冬过程中营养充足。
(3)越冬之前,可以在池塘底部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猪粪、牛粪、禽粪),增加淤泥的厚度,并为泥鳅越冬提供一个理想温床。
(4)越冬期间,保证池塘的水深在1m以上(1.5-2m),有利于泥鳅越冬。
(5)冬季来临前一个月左右,选用合适的改底产品,对池塘进行改底,将底泥中的有毒物质分解掉,降低越冬期间对泥鳅的损害。
1、泥鳅的适应能力以及生命力极强,即使1个星期不喂食也可以存活下来,有的甚至可以存活1个月以上。
2、人工养殖时,给泥鳅投喂的食物可以选择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蝇蛆、嫩植物茎叶、豆饼、豆渣、糙糠、麦麸、血粉等。
3、喂养泥鳅的时候,一般选择在早上8点和下午2点各投喂一次(日喂食量为泥鳅体重的2-8%)。
投喂方法:将饵料放入竹篮中,然后将竹篮沉入水底,待泥鳅进食完毕后,提出竹篮。
可以,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
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
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
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
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1、温度0℃以上,水不能结冰,结冰会冻伤。
2、水温越低越好,不结冰就行,降低代谢。
3、保持浅水。泥鳅黄鳝都能用口和皮肤直接呼吸空气,水过深不利于它们呼吸。
注意不要直接用自来水,含漂白粉伤鱼。自来水的话要先暴晒,或烧开,冷却后再放置4小时以上。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6℃以下,泥鳅便钻入泥中15厘米深,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
在自然界中,休眠中的泥鳅由于体表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及周围泥土保持湿润,即使休眠1~2个月下雨也不会死亡。以下介绍泥鳅如何安全过冬**大家参考。
在我国除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泥鳅的越冬一般长达2~3个月。越冬前做好泥鳅的育肥工作,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
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
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
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泥鳅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属于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泥鳅不能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但就算所选水草品种冬季也不枯萎,到了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泥鳅还是很容易被冻死。
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增加泥鳅养殖池水温可采用的有效方法为:在泥鳅养殖池扣大棚。
如此可提高池水温度,延长泥鳅的生长期。。
泥鳅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生长在十度以上、三十度以下的环境中,如果环境温度低于五度,泥鳅就会钻入土壤深处越冬,等待来年春季温度回升后,泥鳅就会再次钻出土壤活动,所以冬季泥鳅不会冻死。
泥鳅会冬眠,它在温度低于5度时就会进入到冬眠期,在冬季饲养泥鳅时,需要使池塘中的淤泥深度达到30厘米,便于泥鳅钻入土壤中过冬,并且要为泥鳅提供水蚯蚓、植物碎屑或者豆渣等食物,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
泥鳅会冬眠,它在环境温度低于5度时会进入到休眠期,在冬季养殖泥鳅时,需要在池塘中加入干净且肥沃的淤泥,使淤泥的深度达到30厘米,方便泥鳅钻入到土壤中过冬,并且可以往淤泥中加入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温度。
在冬季养殖泥鳅时,需要在每年的12月上旬时期,为其提供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可以使用植物碎屑、豆渣以及豆浆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和鱼虾浆、红虫、蚯蚓等食物,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
饲养泥鳅时,需要在池塘四周安装超出水面40厘米的防逃设备,并且要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以免泥鳅被**感染,而且可以将泥鳅与鳊鱼、鲢鱼、草鱼等鱼类混养,让泥鳅吃鱼类的粪便与吃剩的饲料。
夏季温度较高,是病害的高发季节,在夏季养殖泥鳅时,需要每天巡查池塘,如果发现泥鳅背鳍两侧表皮脱落,就要对其喷洒药剂,并且要向池塘中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以免引起大规模的传染。
我不知道你为嘛向我求助,不过还好我养过泥鳅, 你养的是什么泥鳅如果是普通的,我建议你去花鸟市场买些种水草的泥土,别的一般,你搞点沙子和粘土混一下,再说理泡2个钟头,捞起晾干,加点草屑(防止泥鳅中途醒来)。
精选问答:
1、冬天泥鳅能钓什么鱼?
泥鳅钓鱼主要是要钓肉食性鱼,如黑鱼、鲈鱼、桂花鱼、翘嘴、黄鳝、甲鱼等等。
冬天能不能用泥鳅钓鱼,取决于你所处的地方和要钓什么鱼。在南方的冬天,只要气温稍高,黑鱼、鲈鱼、桂花鱼、翘嘴鱼依然会觅食,肯定可以用泥鳅钓。但同样是在南方,要用泥鳅钓甲鱼和黄鳝等版就难了,因为甲鱼都冬眠了,黄鳝冬天不觅食,用泥权鳅也不能钓到他们。
2、泥鳅吃不完怎么储藏?
答:1.活泥鳅用清水漂净,捞入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中,装点水,扎紧口,放进冰箱的冰冻室中。泥鳅就呈冬眠状态,长时贮藏也不会死掉。烹调时,放入一盘干净的冷水中,待冰融化后,泥鳅即刻复活。
2.处理后的泥鳅要长期保存使用铝盘上装上泥鳅后,放入冷冻室冰冻能长期保存,可保存半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