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噻唑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19 次
噻唑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噻唑磷是一种常见的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有效性。

相关百科拓展:

噻唑磷,化学名为2-((异丙基氨基)甲硫基)苯酚磷酸盐,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具有良好的杀虫和杀螨作用,能够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和病虫害,如玉米螟、棉铃虫、黄粉虱等。噻唑磷的毒性较低,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安全和正确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认真阅读噻唑磷的说明书,了解药品的使用方法、用量、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信息,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2.噻唑磷的使用剂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得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以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在使用噻唑磷时,应该注意安全,穿戴好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避免接触药品对身体产生影响。

4.在使用噻唑磷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避免在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使用,以免药品被风吹散或被雨水冲刷,影响使用效果。

5.噻唑磷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具有毒性,因此在使用后应该及时清洗使用工具和容器,并妥善保管残留药品,以避免对人和动物产生危害。

噻唑磷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安全和正确使用方法,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和有效性。

相关问答拓展:

柑橘根结线虫最佳防治方法?

1.果园园地选择

通过柑橘根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土质也决定着病虫害发病规律的,所以在选择柑橘园地的时候需要注意土壤问题。建议选择前作为禾本科植物或者未开垦种植过柑橘的地块,这样可以从土壤处着手减少病原侵入,降低病害发病率。另外土壤在有挑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砂质土,但是这个也是有弊端的,就是水分和肥料流失问题。

2.苗木管理

首先是培育无病毒苗木,在发病严重地区,苗木培育基地和果园园地选择类似,以前作为禾本科作物的地块为主,如果实在没有这种地块,所选择的其它地块就需要反复进行翻耕进行暴晒。其次是加强苗木管理,强化苗木检测机制,保证入世苗木的安全性。

3.加强田间管理

根线虫病前期发病很难被发现,在生产耕作的过程中就需要细心观察果园土壤的根系状况,是否须根出现明显减少状况?树势是否依旧健壮?抽稍能力是否受到影响?针对这些现象观察结果,及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4.增施有机肥

一方面可以通过套种一些具有线虫天敌的植物,比如万寿菊、烟草、孔雀草等;另一方面可以多使用一些虾壳类动物残体的有机肥,这种有机肥对线虫类病害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治效果;最后对于已发病的树体要保持新抽嫩梢健壮。

5.药剂防治

2-4月份在成年树周围根际线附近施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250倍液7.5-15kg.之后覆土、踩实、浇水。也可以选择在根际线周围开沟施用10%克线灵5kg.施药的时候与土混配,均匀撒入沟渠。

阿维菌素灌根伤苗吗?

阿维菌素灌根不伤苗。

目前定植前穴施噻唑磷或者阿维菌素颗粒剂,是苗期应用最多的预防线虫的方法,一般每亩地用10%噻唑磷颗粒1000克左右,或者1%阿维菌素颗粒3-4公斤,与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到苗穴中,注意尽量不要与苗子根系直接接触,防治烧根。另外也可以穴施微生物菌剂,如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芽孢杆菌等,持效期更长,不但可以预防根结线虫,还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根部病害。

氨醇是什么意思?

氨醇是一系列化合物,最常见的为乙醇胺。

乙醇胺主要用作合成树脂和橡胶的增塑剂、硫化剂、促进剂和发泡剂、以及农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也是合成洗涤剂、化妆品的乳化剂等的原料。纺织工业作为印染增白剂、抗静电剂、防蛀剂、清净剂。也可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剂、油墨助剂、石油添加剂。一乙醇胺广泛用作从各种气体(如天然气)中提取酸性组分的净化液。由一乙醇胺盐酸盐环合、中和可制得六水合哌嗪。一乙醇胺盐酸盐经氯化亚砜氯代,再被硫代硫酸钠取代,可制得β-氨基乙基硫代硫酸盐。这是一种染料中间体,用于生产缩聚翠蓝13G。一乙醇胺与二硫化碳反应可制得在橡胶和制药工业中有应用的中间体硫基噻唑磷。

阿维菌素烧叶子吗?

阿维菌素灌根不烧叶子。

目前定植前穴施噻唑磷或者阿维菌素颗粒剂,是苗期应用最多的预防线虫的方法,一般每亩地用10%噻唑磷颗粒1000克左右,或者1%阿维菌素颗粒3-4公斤,与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到苗穴中,注意尽量不要与苗子根系直接接触。另外也可以穴施微生物菌剂,如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芽孢杆菌等,持效期更长,不但可以预防根结线虫,还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根部病害。

茄子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1.茄子绵疫病

多雨年份为害严重。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茎、花。

叶部受害

产生不规则圆形水浸状褐色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白霉。

果实受害

初期出现水浸状圆形病斑,稍凹陷,黑褐色,后逐渐扩大,为害整个果实。

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棉絮状物,果肉褐黑色,腐烂,易脱落或干瘪收缩成僵果。

茎部受害

呈水浸状缢缩,上部萎蔫,易折断。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用精甲霜.锰锌浸种后催芽播种。

(2)药剂选择:

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唑菌酯+百菌清等。

2.茄子早疫病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发病:

前期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有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病部长细的灰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中部脆裂,严重时病叶早脱落。

果实发病:

产生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的凹陷斑,湿度大时长出黑绿色霉层。

防治方法:

(1)棚室消毒

栽前可用硫磺熏蒸,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

(2)药剂选择

发病初:

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春雷霉素.氢氧化铜、恶酮.锰锌、苯菌灵+百菌清等

发病普遍时:

异菌.多菌灵、异菌脲、氟嘧菌酯+春雷霉素等药剂。

3.茄子黄萎病

危害特点:

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和叶脉间褪绿变黄,后发展到整个叶片。

病株中午失水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随病情发展不能恢复。有时全株发病,有时植株半边发病。

维管束变褐色。

防治方法:

(1)开花坐果期

琥胶肥酸铜、二氯异氰**酸钠、乙蒜素

(2)进入结果期后

苯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水杨菌胺+氨基寡糖素、乙蒜素等。

4.茄子枯萎病

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特点:

发病初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下部叶片,有时同—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

主要是叶脉变黄,最后整个叶片枯黄,叶片不脱落。

剥开病茎维管束呈褐色。

防治方法:

(1)轮作

与非茄科蔬菜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对病株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3)药剂选择:

琥胶肥酸铜、苯菌灵、恶霉灵、乙蒜素、络氨铜等。

5.茄子褐纹病

危害特点

叶片:

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有轮纹,后期病斑上轮生大量小黑点、

茎部:

水浸状梭形病斑,上散生小黑点,后表皮开裂露出木质部。

果实:

椭圆形的凹陷斑,上布满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易腐烂。

药剂选择:

(1)苗期加强预防

嘧菌酯、醚菌酯、丙森锌、恶唑菌酮.锰锌喷雾。

(2)结果期发病前可选

苯醚.咪鲜胺、嘧菌.百菌清、甲硫.硫磺、腐霉利+三氯异氰**酸等

6.茄子灰霉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

危害特点:

苗期染病:

子叶先端枯死,后扩散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长出灰霉、腐烂。

成株期叶片染病:

叶缘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或“V”字型浅**轮纹病斑,密布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致整叶干枯。

茎、叶柄染病:

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

果实染病:

幼果果蒂周围局部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成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灰色霉状物。

药剂防治:

异菌脲、腐霉利+百菌清、甲硫.霉威+代森锰锌、噻菌灵等。

7.茄子叶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危害特点:

叶片染病:

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褪绿斑点,病斑背面长有灰绿色霉层,致叶片早期脱落。

果实染病:

病部呈黑色,革质,多从果柄向下蔓延,果实呈现白色斑块,成熟果实长**、下陷病斑,后逐渐变为黑,最后成为僵果。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

可选用戊唑醇、春雷·王铜、醚菌酯+百菌清、氟菌唑+百菌清等喷雾。

(2)大棚可用

百菌清闭棚熏烟

8.茄子炭疽病

主要为害果实。近成熟期发病较重。

危害特点:

果斑近圆形或椭圆至不定形,稍凹陷,黑褐色,有轮纹或微具轮纹。

后期斑面生黑色小点,有时溢出红色黏质物。

本病与茄褐纹病的区别在于其病征明显,颜色偏黑褐色至黑色,严重时致茄果腐烂。

防治方法:

(1)管理

控制温、湿度;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增加树势;及时摘除残枝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

溴菌腈+代森联、苯醚甲环唑、唑菌胺酯、苯醚.咪鲜胺等。

9.茄子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

危害特点:

叶片上出现白色小霉斑。

外观上好像撒了一层白面粉是该病主要症状特征,很好区分。

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盖,最后致叶组织变黄干枯。

药剂选择:

(1)发病前

可选用硫磺或百菌清或代森锰锌喷雾。

(2)发病初期

可选用**酮或腈菌唑或苯醚甲环唑或氟硅唑或丙环唑喷雾。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即可。

10.茄子白绢病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

危害特点:

初期出现水浸状褐色斑,后扩展绕茎一周,生出白色绢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病健部分界明显。

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变黄,最后根茎部褐腐,全株枯死。

后期在根茎部先生出白色、后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高湿时病根部产生稀疏白色菌丝体。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和烧毁。

(2)药剂选择:噻呋酰胺、丙环唑、甲基立枯磷、异菌脲等药剂。

11.茄子菌核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危害特点:

苗期发病:

多从茎基部开始,初期呈褐色水浸状。

潮湿时有白色绵絮状菌丝,发生软腐,但无臭味,菌丝中混生黑色小菌核

干燥时病部变灰白色;后病部缢缩,苗枯死。

成株期茎基部或侧枝发病:

产生水浸状褐色稍凹陷病斑,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长出白絮状菌丝,皮层湿腐,表皮和髓部长出黑色小菌核;干燥后髓部变空,病部表皮易破裂,维管束外露呈麻状,植株枯死。

叶片发病:

先为水浸状,后为褐色圆斑,偶有轮纹,有白色菌丝;干燥后斑面易破。

果实发病:

初期端部或向阳面有水渍状斑,后变稍凹陷褐腐,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成菌核。

防治药剂:

噻菌灵、甲基硫菌灵、嘧啶核苷酸、戊唑醇、异菌脲等。

12.茄子根腐病

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

危害特点:

幼苗

萎蔫,根部变褐腐烂。

成株期

发病初,植株白天萎蔫,早晚恢复。

根、茎基部表皮变褐色,后根系腐烂,木质部外露,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

(2)种子处理

用咯菌?精甲霜拌种,晾干后播种。

(3)定植时用恶霉灵浸根。

定植缓苗后,用多菌灵+强力生根粉,对茄子灌根。

发病初期,可用咯菌腈+精甲霜?锰锌或氯溴异氰**酸浇灌防治。

13.黑枯病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也可危害茎、果实。

叶染病:

初生紫黑色圆形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紫黑色,中间淡紫褐色病斑,有时有轮纹;严重时,布满病斑,导致早期落叶。

茎部染病:

初呈淡褐色,后呈干腐状凹陷,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果实染病:

多在果蒂或尖部,有紫色边缘的似日灼状褐斑,凹陷或开裂,果实畸形。

防治方法:

(1)管理上

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增加树势;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温水浸种。

(3)发病用药

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甲霉灵、腐霉.多菌灵、苯醚.咪鲜胺等药剂。

14.黑斑病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茄子叶片,有时果实也会受害。

叶片发病:

始于中下部老叶,在两条叶脉之间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潮湿大时其上布满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早枯。

果实发病:

有近圆形淡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病斑,斑面轮纹多不明显,后病斑融合果面出现大黑斑,病斑下面的果肉变褐呈干腐状。

潮湿时斑面布满黑色霉层,严重时黑斑密布,果实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

(1)管理上

实行轮作;高垄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增加树势;及时摘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种子处理:

可用用咯菌腈或百菌清拌种。

(3)药剂防治

发病前:戊唑醇、异菌脲、嘧菌酯等药剂。

15.赤星病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茄子叶片。

叶片发病,初期产生褪绿,苍白色至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中心暗褐色至红褐色、边缘褐色的圆形斑,其上丛生许多轮文状排列的黑色小点,背面黄褐色,后期病斑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易破裂穿孔。

防治方法:

(1)管理上

实行轮作;选种早熟品种;合理密植,雨后注意排水通风;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增加树势;及时摘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发病期用药

可选用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药剂。

16.茄子根霉果腐病

主要危害果实。

危害特征

果实受害,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迅速扩展,使整个果实变为暗褐色,软化腐烂。

后期大多病果脱落,个别果实成僵果。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顶端带有灰黑色头状物的毛状霉。

防治方法

(1)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尤其进入雨季或生育后期要避免果实过熟。

控制田间或棚室内的相对湿度,防止该病发生蔓延。

加强田间管理,减少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

定植前用硫磺熏蒸进行设施消毒。

(2)发病初期:

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注意保护果实,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17.茄子猝倒病

危害特点:

主要在苗期侵染。种子发芽后及出土前均可发病。

出土前,发病即烂种或烂芽。

出土后,到2片真叶以前,主要发生在茎基部。

病苗近地面的茎基部呈水渍状斑点,随即变黄缢缩成线状,子叶没有萎蔫时,幼苗便折倒在地面上,即秧苗折倒时,叶片仍为鲜绿色,故称猝倒病。

环境潮湿时,在病苗及附近土面上长出一层明显的白色绵状菌丝。

防治药剂:

丙森.异丙菌胺、氟吗.锰锌、烯酰.吡唑酯、霜脲.百菌清、吡唑醚菌酯+恶唑.锰锌等药剂。

18.立枯病

危害特点:

一般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

病苗的茎基部生有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失水后病部逐渐凹陷,干腐缢缩。

初期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后期茎叶萎垂枯死,潮湿时生淡褐色蛛丝状的霉层。

病苗枯死立而不倒,故称立枯病。

防治方法:

腐霉利+百菌清、苯醚甲.丙环、代森锰锌+灭锈胺、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等药剂。

19煤污病

危害特点:

叶片发病背面生淡黄绿色近圆形至不定形边缘不明显病斑,斑面生褐色毛状霉。

严重时,可覆盖整个叶片,叶柄或茎也常长出褐色毛状霉层。

注意:

当植株上有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排泄物会加重煤污病的发生。

防治药剂:

治病也要防虫:吡虫啉、吡蚜酮、螺虫乙酯等。

苯醚甲环唑、苯菌灵+百菌清、异菌脲+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药剂。

20.病毒病

常见的有花叶型、坏死斑点型2种。

危害特点:

花叶型:

整株发病,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老叶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花斑纹,心叶稍显**。

坏死斑点型:

病株上位叶片出现局部侵染性紫褐色坏死斑,有时呈轮点状坏死,叶面皱缩,呈高低不平萎缩状。

药剂预防:

缓苗后喷施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乙酸铜、琥铜.吗啉胍等药剂。

21.茄子细菌性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

危害特点:

叶片

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开始是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融合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

花蕾

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病斑,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致花蕾干枯。

嫩枝

从花梗处扩展,病部变灰,腐烂,致病部以上枝叶凋萎。

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棚室内避免出现低温高湿环境。

(2)药剂

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等药剂。

22.根结线虫病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根部。

病部会产生不定的根肿、畸形瘤状根结,剥开根结有乳白色线虫,在根结上会部产生新根,再侵染后又形成**。

发病重时地上病株生长衰弱、矮小、黄化,状似水分不足引起的,不结实或结实不良。

防治药剂:

(1)采取高温闷棚防治保护地根结线虫和土传病害。

(2)定植前处理土壤,可用阿维菌素或噻唑磷拌药土,然后再定植。

23.茄子沤根

原因:

定植早期也会发生沤根,过多是由于定植过早,地温过低、浇水过多造成的。

不产生新根和不定根,根皮呈铁锈色,然后腐烂,地上部分萎蔫,容易拔起,叶片黄化、枯焦。

防治:

避免苗床过湿,正确掌握揭膜、放风时间及通风量。

发现茄子幼苗沤根后覆盖干土或用小耙松土,降低土壤湿度。

24.茄子裂果

病因:

(1)主要是受高温、强光和干旱等环境因素影响。

久旱后突然浇水过多或遇到大雨,会造成植株迅速吸水,果肉迅速膨大,导致裂果。

(2)激素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裂果。

防治:

(1)合理使用激素

(2)合理浇水,避免忽干忽湿,特别注意防止久旱后浇水过多。遇下雨时,要及时排水。

25.蓟马

危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取食叶肉为害,造成叶片上产生白色缺刻,为害严重时造成畸形,此虫还会传播病毒病。

药剂防治:

用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

26.二十八星瓢虫

主要危害茄子的叶片和果实。

危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半透明的细凹纹,有时被吃的仅剩叶脉,严重时整株死亡。

被害果实常开裂,内部组织僵硬且有苦味,产量和品质下降。

防治药剂: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维盐.氯氰、阿维.氯氟氰等药剂。

27.茶黄螨

危害特点

可为害叶片、新梢、花和果实。

叶片

变厚变小变硬,叶反面茶锈色,油渍状,叶缘向背面卷曲。

果实

受害后,果面黄褐色粗糙,果实表面变硬,随着茄子生长,果实龟裂,不能食用。

防治药剂:

联苯肼酯、藜芦碱、哒螨灵、唑螨酯、噻螨酮、浏阳霉素等药剂。

28.棉铃虫

危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蛀食花蕾、果,也为害嫩茎、叶和芽。

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

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

防治药剂:

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脲、顺式氯氰菊酯、高氯·马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