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槠是橡树吗
此篇经验会给广大网友分析一下“苦槠是橡树吗”的内容进行诠释,期待对广大农资人有少许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苦栎不是橡树,是山毛榉木,壳斗科植物,生长高度5-10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浅纵裂,小枝灰色,叶革质,长椭圆形,植物产长江以南,武陵以北,西南地区仅见于川东、贵州东北部,常与杉、樟树混生,喜阳光充足的环境。
苦栎不是橡树,是山毛榉,壳斗科植物,生长高度5-10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浅纵裂,小枝灰色,叶革质,长圆形,7-15厘米,3-6厘米宽。
栲产于长江以南、武陵以北。在西南地区,仅见于四川东部和贵州东北部。
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和半山腰林中。常与杉树、樟树同生。
它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环境。
树高大,树冠茂密,造型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适宜在草坪上单植或丛植作为园林背景。
苦山竹的木材呈浅棕**,有韧性、弹性、致密性。独特的功能。
幼苗出土后,表土会被雨水冲刷,导致根茎**。为避免影响幼苗生长,需对土壤进行中耕。
5-8月可用细壤土或草木灰分2-3次。小心不要损坏幼苗。
好文探索: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苦储(Castanopsissclerophylla)是壳斗科(Fagaceae)拷属(Castanopsis)树种。是**带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产湖南各地,以湘中丘陵地最集中。
常绿乔木,幼枝晃毛,树皮暗灰色。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6~14cm,宽3~5.5c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具灰白色蜡层,有侧脉10~14对。
花小,单性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单生于总苞内。壳斗全包坚果,仅顶端稍露出,壳斗鳞片瘤状。
坚果卵圆形。径约lcm左右。
4~5月开花,10月果熟。
湖南省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低山丘陵区,常与钩栗、枫香、石栎、樟树等混生。
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中,在较为瘠薄的土壤上也能生长。深根性,主根发达,生长速度中等,萌芽力强。
环孔材,边材灰褐色,心材红褐色,略带灰色,材质坚韧,纹理直或斜,结构略粗,供建筑、桥梁,枕木、机械、图板家具等用材。种实含淀粉25%~30%,味略苦,浸提后可食。
树皮及壳斗含鞣质,可提取栲胶。
苦槠木材坚韧致密,纹理直,富有弹性,耐湿抗腐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同时树叶革质、树冠浓密、枝叶茂盛,也是良好的防火、防风树种,防火能力高于油茶、杨梅、女贞等。
苦槠的寿命非常长,树叶对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能力强,树冠圆球形,叶常绿,枝繁叶茂,观赏价值高。同时苦槠富含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是良好的栽植香菇树种。
苦槠属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苦槠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价值。
乔木,高5~10m,稀达15m,胸径30~50cm。
在湖南广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能耐受极端低温为-10℃,喜阳光充足,耐旱。
在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常见,常与马尾松、木荷、青冈栎、毛竹等混生,偶见纯林。
选择20~40年生健壮母树,在10月下旬当壳斗成棕褐色时,种子成熟,可通过敲击的方法,使种子脱落后捡拾即可,采集后的种子通过人工挑选饱满的种子或水选法,去除空瘪粒,于阴凉处晾干后与湿沙层积贮藏,放在阴凉避风处,也可以湿沙或湿**贮藏后放在4℃的冰箱里保存。由于苦槠的种子安全含水率较高,若失水过多会造成种子开裂,丧失发芽能力,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否则易失去活力。
苦槠的幼苗喜湿润肥沃的土壤条件,因此育苗地宜选择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适中,土壤肥沃的阳坡或半阳坡,苗床以25~30cm的高床最好,能有效的保持土壤水分,又可以防止水淹。做床时应将土壤把细耙平,最好选用肥沃的轻沙壤土,种子随采随播的发芽效果最好,但要防止老鼠的危害或早春冻害,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播种量为20粒/m,播种时将果脐向下放置土中,浇透水后再覆盖细土2~3cm,在覆盖地膜或干稻草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种子翌年3月即可出苗,种子春季播种的出苗时间推迟到4~5月份,出苗1/3之后即可揭去稻草或地膜,但要用60%的遮阳网适当遮阴,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幼苗10cm以上时即可去除遮阴。
种子处理:选择饱满的种子,放在50~60℃的温水中浸泡30min,滤去水分备用。
营养土可采用腐殖质土20%+厩肥17%+火烧土20%+黄心土40%+过磷酸钙3%。
将配好的营养土粉碎后过筛,装入直径12cm的容器钵。
用竹签打洞1~2cm深,将浸泡过的种子播入2~3粒,覆土后浇透水,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以促进发芽。
播种后注意保持温度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化,保持土壤的湿润。
二年生以上苗木定植前,对移栽苗床可深施部分基肥,用复合肥30kg/667m2,或用腐熟的农家肥150~250kg/667m2,但必须深翻拌匀或种植穴外围沟施。
苗木生长期每间隔15d施肥一次,施复合肥5~7kg/667m2,或与农家肥交替施用,但要做到少量多次,在雨前撒施,但不要沾苗,避免在大雨前施肥。9月下旬起要停止施氮肥。
水分管理以沟不积水、苗圃能灌溉、能排水、土壤疏松湿润为宜,夏天高温干旱要注意浇灌,时间以傍晚或夜间地温下降后为好,要一次灌透。
苦槠幼苗生长较慢,主根粗壮但侧根较少,因此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对于一年生的实生苗,可以采用切根处理的方式,或者切根后蘸一定浓度的GGR或生根粉等,促进侧根的发生。
定植前进行摘叶修剪并截除过长的主根以保成活,一年生苗摘去1/3~1/2的叶子,二年生以上苗木摘叶柄剪去下部1/3~1/2的枝条,中苗要保留1m高度以上分支并形成良好的树冠,要做到随起苗、随蘸浆、随造林。
苦槠适应范围广,在干旱瘠薄的土壤条件下仍能正常的生长,在湖南“三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钙质岩)困难立地条件下也能正常的生长。
在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红色粘土、河湖冲积物发育的红壤、山地黄壤、潮土中能生长,苦槠对造林地的坡向、坡位、坡度没有严格的要求,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在土壤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中等以上的沙土、沙壤土、轻壤土,土壤pH值5~6,立地类型较好(11、12、21、22、31、32、61、62、71、72)的土壤条件下能获得最佳生长效果,苦槠在土壤深厚湿润的中下坡,生长状况最好。
在荒山或采伐迹地造林前,应将林地内的枝叶、杂灌等清理干净,然后集中粉碎掩埋或焚烧,对于杂草较多的林地,可以根据林地情况采用炼山的方式进行,但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林木不受破坏。
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冬季或造林前一个月进行,冬季整地效果较好,既能防止杂草的发生,又能较好的改善土壤立地质量。
整地方式根据立地环境确定,采用全垦整地、穴垦整地和带垦整地。
全垦整地适合于缓坡、平地,但面积控制在很小范围,如土壤板结等。全垦深度为25~30cm,穴的规格为40cm×40cm×40cm。
穴垦整地低山、丘陵、平原广泛采用,规格为50cm×50cm×50cm或60cm×60cm×50cm。带垦整地适应于缓坡地造林,采用沿等高线挖水平环山带,带宽1.2~1.5m,深度为25cm,带面挖穴规格为40cm×40cm×40cm,带面内切外垫呈反坡梯田状,以利保持水土。
苗木选择:苦槠人工林一般选用3年生以下的苗木,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及立地条件,选择一、二级苗木造林成活率高。
栽植密度:造林初始密度控制在200~250株/667m2,株行距1.7m×2m,若营造大径材林,密度可适当减少,若以营造培育食用菌材为目的时密度可控制在300株/667m2左右,培育果用林时密度可以控制在20~30株/667m2,株行距控制在4m×5m或5m×6m。
亦可与马尾松或杉木混交(1:2行状混交)。苦槠防火林带一般选在在山脊或山坡地带,在营造防火林头年冬季,开辟9~12m的防火线,采用大块状整体的方式,深度为25~30cm。
开挖种植穴规格为60cm×60cm×40cm或50cm×50cm×40cm,造林季节在春季2月中上旬至3月,株行距2m×2m,造林密度166~200株/667m2、开挖种植穴的同时可以每株施磷肥0.5kg,或腐熟的农家肥1kg。
造林时间一般为2月至3月上旬造林,以苦槠的芽还未萌动之前栽植为最好,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栽植,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最好做到随起苗随造林,并在起苗前一天浇水灌根,减少起苗时对根系的损伤,栽植时要适当修剪部分枝叶(2/3左右)及过长主根或离地面30cm以下的侧枝,并做到随起苗、随蘸泥浆、随造林,栽植时要求做到防止窝根。
苦槠幼林时期生长较慢,在造林的头5年时间内要加强抚育管理,第6年基本上可以达到郁闭,前三年每年松土除草等抚育两次,分别在5~6月份和8~9月份,后两年每年抚育一次,时间在8~9月份。
在丘陵区造林时的第一年要预防日灼,林农间作可以起到以耕代抚的效果。
幼树施肥:在栽植的头3~5年,树高4~5m时,在栽培上要保证营养生长的同时,结合施用足量的肥料,促进花芽分化。
一般施氮肥20kg/667m2、磷肥15kg/667m2、钾肥10kg/667m2,8~10年开始进入始花、结果期,12年进入盛果期,此时进入高产期,氮、磷肥的施用量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增加到15~20kg/667m2、
在头3~5年及时剪除树根处的萌发枝、树干上的霸王枝,确保主茎的生长。
苦槠幼苗基部喜生萌生枝,另外由于一年多次抽梢,容易形成多个顶梢,影响主干生长,以培育用材为目的时,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和及时剪除主梢侧边的次顶梢,以确保主顶梢的生长,加快主干高生长。抹芽是离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减少养分消耗。
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修枝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
过多修枝会丧失一部分制造营养物质的树叶,而影响树木生长。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苦槠的首次间伐期一般在造林后10~12年,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间伐强度为5%~15%不等。
苦槠生长较快,为培育大径材,主伐期一般为25~30年,采伐时一般采用皆伐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二年生以上苗木病虫害较少,且以常见的病虫害为主,虫害轻微的可不予杀灭,对苗木生长影响不大,病虫害的防治以清洁林地、清除虫卵、蛹和病菌,在必要时可以药物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