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症状有哪些?
这篇知识总结会给网友们分享一下“口蹄疫症状有哪些?”的内容进行详细,期望对农友们稍微有点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一般18~20小时就可发病,病猪主要表现为鼻镜、口唇形成水疱或突起,在蹄部有毛与**交界处、蹄叉、蹄踵、母猪**上发生水疱。在多数病例蹄部病变起于蹄叉侧面的趾枕前部,其次是蹄叉后下端或蹄后跟附近。发生水疱之处表现深红斑块,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拒食、沉郁、卧地,蹄不敢着地,用腕关节爬行,严重的腕部磨破鲜血直流,个别猪因患部感染其他细菌而使蹄部烂掉。
当水疱破后体温下降,一般4~7天康复。妊娠后期母猪患病,除有以上症状外还发生**、死胎,产下仔后全窝全部迅速死亡。断**仔猪发病常因病毒侵入心脏,引起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
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清洁吃易消化食物,可以迅速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500毫克,**磷酸钠30毫克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毫克即可。
1、潜伏期平均2~4天,最长可达7天左右,病牛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
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发生蚕豆大至核桃大的水疱。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挂满嘴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
2、在**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然后逐渐愈合。若病牛衰弱管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糜烂部可能继发感染化脓、坏死、甚至蹄匣脱落,**皮肤有时也可能出现水疱,而且很快破裂形成烂斑。
3、有时当水疱病变逐渐愈合,病牛趋向恢复健康时,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虚弱、肌肉震颤、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因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0%~50%,主要是由于病毒侵害心肌所致。
4、犊牛患病时特征性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广捕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一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
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
在**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
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
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病理变化除**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
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诊断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
①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
③口蹄疮定位明确(**粘膜、蹄部和**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
⑤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骏、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五号特攻(为预防心肌炎每100公斤添加5-8mg**或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合头孢,一般一次即可,严重者连用两次。
1、如有拉稀症状可用氟苯尼考或痢菌净等抗生素肌注配合治疗,大群可于料中添加白头翁散/黄连解毒散+硫酸粘杆菌素适量,连用3-5天。
2、如有呼吸道症状可用替米考星或林可霉素等抗生素肌注配合治疗,大群可于料中添加麻杏石甘散/麻黄桂枝散+利高霉素适量,连用3-5天。
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做好预防注射工作,每年要按国家制定的口蹄疫免疫计划进行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免疫期一般为半年,故每隔半年应进行一次口蹄疫免疫注射。
要坚持自繁自养,必须从外地购入优良品种时,一定要请动物检疫部门帮助做好检疫工作,坚决不能从疫区购入病牛,因牛的带毒时间较长,一旦引入该病,则遗害无穷。
口蹄疫**(fmd)又称口疮热、流行性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粘膜、蹄部、**、皮肤出现水疱及烂斑。本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著称,可危害牛、猪、羊等30多种动物,国际兽医局(ol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道。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