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根肿病特点及防治技术
这篇知识会给广大农资人分析“白菜根肿病特点及防治技术”的内容进行说明,希望对各位农友们有一点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出苗正常,但十多天后,白菜苗白天枯萎,逐渐停止生长,严重的开始枯死。
根表现是主根肿胀成球形瘤,瘤成簇,最大直径1.5厘米,白色,表皮粗糙。
室内镜检:病标本室内镜检,在显微镜下切片,根细胞内有一近椭圆形的病体,为胚芽的孢子囊,由小圆形胚芽组成。
生产中有两种病害可引起白菜根瘤病,一种是根结线虫,一种是根肿病。镜检未发现根结线虫,检出的病原为芸苔疟原虫,属于粘液菌,可引起白菜根肿病,证实这些地区发生了根结病。
卷心菜根肿病是一种不常见的病害,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病为顽固性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015年。
这种细菌感染大白菜、油菜、卷心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远距离传播是靠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体进行的。
农田通过雨水、灌溉用水、害虫和农业作业传播。
1、种子处理:种子灭菌处理是最主要的防治方法,可用益福源种植菌液稀释200-300倍拌种。
2、改作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45年,可改作草莓或瓜果类。
3、土壤处理:病田每亩用益福源种植菌液3-5公斤,播前将药液喷于地表500倍,旋耕拌土后播种。
4、病苗防治:幼苗期用益福源种植菌液500-1000倍液灌根,一株需药液0.4升,7天重新灌水一次。
精选问答:
1、白菜根肿病症状及防治?
白菜根肿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在白菜根部形成肉质的肿块,使白菜无**常生长和吸收养分。以下是白菜根肿病的一些常见症状和防治措施:
1. 症状:在白菜的根部或根颈处形成软而肉质的肿块,肿块表面可能会出现白色霉屑。生长发育停滞不前,叶片黄化,老化早、失去光泽,严重时甚至会枯死。
2. 防治措施:首先应该清除病株和病根,使用新土壤栽培,杜绝传染。其次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1)施用有机肥:为白菜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自身抵抗力。
(2)喷洒药物:如对水果腐烂霉菌、代森锰锌等广谱杀菌剂和福美双等专门的甘蓝根肿病药剂,每隔7-10天喷1次。
(3)合理用药:根据药剂的使用量、浓度和频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用药。
(4)定期轮作:避免连作,不同作物之间轮流种植,减少病菌对土壤的污染。
(5)加强管理:平时加强白菜的排水、换气和通风,定期消毒,有效控制害虫和病菌的传播。
预防和控制白菜根肿病需要多方面综合施策,从营养管理、病害诊断、药剂喷洒、注重农田卫生等方面进行防治,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保障白菜的健康生长。
2、白菜根肿病有什么为害特点?
十字花科根肿病,在卷心菜、青菜等作物上皆可发生。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引致的植物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10~15年。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经10天左右根部长出**。感病植物包括甘蓝、白菜、花椰菜、撇蓝、芥菜、萝卜、芜菁等十字花科植物。农作物受根肿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光滑或龟裂粗糙的**。根肿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发病初期根部常变形,出现纺锤状**。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受害初期,地面上部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矮小,重者表现为缺水状态,基部叶片在中午时萎蔫,早晚可恢复;到了后期则叶片发黄,枯萎至全株死亡。酸性、潮湿土壤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危害, 根肿病在冷凉而排水不良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最严重。
目前,尚无根肿病特效防治药剂,该病一旦发生再行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采用无病移栽苗,在净土中种植并防止污染。
2.深耕、轮作:土壤深翻晒垡,并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轮作。
3.调节土壤pH值至中性,防止土壤酸化。
4.土壤消毒:利用夏季进行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5.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