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2023泗洪地区高温期河蟹养殖生产管理建议

2024-03-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87 次
2023泗洪地区高温期河蟹养殖生产管理建议

  这一篇内容会给农资人介绍一下“2023泗洪地区高温期河蟹养殖生产管理建议”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愿对各位农资人们有几许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近期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对河蟹的生产影响较大。池塘表层水温最高时达40以上,导致部分正在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蟹死亡。恶化导致大量河蟹死亡。

  未来几天,泗洪地区气温将持续在37以上。为此,小编建议养殖户加强蟹塘管理,做到“两少、两高、两勤、三防”,确保河蟹安全度过高温期。

  1、保持池水两个高位:高水位和高溶氧。

  -及时补充淡水和低温水:高温时期池水蒸发量大,应及时补水,保持池内最高水位。如果加地表水,应在清晨加地表水,这时水温比较低,地表水溶氧比较高。

  -及时开启增氧机或喷洒增氧机:高温时期池底更容易缺氧,可比平时提前开启增氧机,从晚上22:00至第二天8:00左右。若池塘水位较高,可提前19:0020:00开启增氧机。

  如果草头上有养螃蟹的池塘,要开增氧机,直到螃蟹在草头下。无增氧机或增氧机不足的池塘可洒增氧剂,保持池底高溶氧状态,防止蟹类和水草缺氧,防止池底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池塘的。

  2、做到两全其美,即勤巡塘、勤换底水。

  -经常巡查池塘,观察水质变化、河蟹摄食活动、水草涨落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养殖进入中后期,底部会堆积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有机物的分解在高温时期会加速。

  一旦池底溶氧不足,就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特别配备曝气机械。对于水量不足的池塘,应增加换水次数,每隔35天使用光合菌或乳酸菌等有益菌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调节水质。

  3、二少即控制投饵量,酌情少投,少用,慎用消毒产品。

  -少投饵料,如果水温超过30,河蟹的食欲会下降。投喂量要根据河蟹的摄食情况相应减少,尽量避免残饵。

  同时可适当添加VC、大蒜素、免疫多糖等保健品,保障河蟹的肝脏和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谨慎使用消毒剂、杀虫剂和耗氧生物制剂。

  4、做好三防,即防水草腐病、防暴雨、防人员中暑。

  -防水草烂了。泗洪地区的蟹塘大多以不耐高温的伊乐藻为主。

  对于昼浮夜沉,尚有一定生命力的白须水草,及时补充碳源等护草产品,使其安全度过高温期。对于没有水草的蟹塘,需要及时补充水、花生等。

  -防止人员中暑,注意人员安全,河蟹养殖均为室外作业,蟹塘管理应做好人员防暑措施,避免高温户外作业,注意用电等安全。


好文探索:江苏泗洪七月河蟹养殖情况调查与建议


  江苏泗洪七月河蟹养殖情况调查与建议。

  江苏泗洪七月河蟹养殖情况调查与建议。

  2023年7月1日,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闸蟹专业委员会按照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心的工作部署,在宿迁市泗洪县开展了河蟹产业调研活动。

  活动上午,3个调研专家组分别前往泗洪县的几个河蟹主养区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一组由江苏省淡水所周军研究员带队,开展河蟹苗种养殖与安全调研,专家组详细询问了当前苗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现场检测了扣蟹质量和苗种塘的水质指标,同时采了底泥和养殖用水样品。调研二组由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养殖投入品分会会长邢华带队,开展河蟹养殖投入品安全调研,专家组共走访了5家养殖户,检查了养殖户的投入品库房,现场对养殖户进行了投入品知识普及和科学使用指导。

  调研三组由扬州大学张晓君教授与泗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孙修云站长带队,开展河蟹养殖病害防控调研,专家组现场取样,检查了河蟹“水瘪子病”等的发病情况。

  活动下午,3组调研团队对此次调研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反馈,结果如下。

  1、调研地区的部分河蟹养殖池渗水严重,池塘保水能力差,水体肥度不够,水体藻类少。

  2、池塘溶氧偏低,增氧配比功率不足,池塘容易处于亚缺氧状态。

  3、池塘水位较浅,水草管理不佳,蟹种池水花生覆盖率太低。

  4、池塘外源水质量差,当前时期养殖池补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存在一定隐患。

  5、部分池塘河蟹“水瘪子病”情况仍然存在。

  1、调研地区的养殖户投入品使用情况良好,未发现使用黑名单投入品及农药产品情况。

  2、投入品成本处于合理使用区间,但养殖户对于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并未完全掌握。对于有关投入品使用定位不明确,高价低效。

  1、调研地区的成蟹平打规格目前80~85克/只,个别塘口河蟹摄食情况不佳,经内服药饵调控有所改善。

  2、当前河蟹主要病害为河蟹“水瘪子病”和“水肿病”。

  河蟹“水瘪子病”主要体现在放养外地购入的蟹种发病率较高,而放养本地培育的蟹种基本没有“水瘪子病”。

  部分河蟹、小龙虾混养池塘出现河蟹死亡现象,初步认定为由白斑病毒导致。

  随后,调研组各位专家对反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分析,综合给出如下指导意见。

  1、对于渗水池塘、水体肥度不够问题,建议在养殖前期使用充分发酵的生物肥作为基肥,保证水体肥力基础。养殖中后期使用“挂袋”施肥法,逐步释放肥力,全程保证养殖水体肥度。

  2、对于池塘溶氧不足问题,建议提高池塘增氧配比功率,不低于0.5千瓦/亩。有条件的对池塘进行相应改造,改善池塘渗水问题,合理使用地下水。

  3、切勿盲目追捧“高密度、高产量”的扣蟹养殖模式,注重做好当前扣蟹养殖管理工作,补足池塘水花生覆盖面积,保证池塘生态良性循环。

  4、进入高温期,河蟹养殖在投入品使用上,应注重底质改良和水草维护工作,光合细菌对于水草养护具有很大益处,搭配沸石粉使用,可提高光合细菌活力。

  5、今后投入品使用更为严格规范,加强培养养殖户的投入品科学使用意识。

  成蟹“三壳”以后,建议每半个月下1次地笼,每次抽取30只河蟹检查其外表、肠道和肝胰腺的情况。

  7。针对本次调研的水肿病,为弄清病因,已取样,并送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检测。


精选问答:


  1、临淮是什么时候开始养螃蟹的?

  上世纪90年代后,地处洪泽湖边的泗洪县临淮镇养蟹之风悄然兴起。仅有1.6万人的临淮镇养蟹面积却达5.5万亩,其螃蟹畅销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1996年临淮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2、骆马湖水位现在多少?

  相应水位21.81米

  骆马湖,《宋史·高宗本纪》称乐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跨宿迁和徐州二市,湖盆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黄河夺淮后,成为沂河和中运河季节性滞洪区。1952年导沂整沭工程修建了皂河闸、杨河滩闸,1958年又建嶂山闸和环湖大堤,成为滞洪水库。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相应水位21.81米),蓄水量达2.7亿立方米。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岛屿60多个。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

  骆马湖有灌溉、调洪、航运和水产之利。湖区水生植物芦、藕、菱、蒲等二十多种,盛产鲫鱼、银鱼、鲢鱼、青虾、白虾、螃蟹、河蚌等十多种水产品。是调蓄沂、沭、泗洪水的大型防洪蓄水水库、京杭运河中运河的一段,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