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如何防制?
这一篇农资总结会给大家剖析“鸡马立克氏病如何防制?”的内容进行讲授,期待对网友们有所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外周神经、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部位发生淋巴细胞浸润,神经型的常引起一肢或两肢麻痹。
(1)流行特点雏鸡对病毒的易感性高,尤其是日龄越小易感染性越高,肉用仔鸡在40日龄之后发病的比较多,常在屠宰时发现。但种鸡发病大多在2~5月龄,急**例都发生在比较年轻的鸡群。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空气传染,病毒生活力很强。
粪便和垫草中的病毒在室温下,其传染性可达4个月之久,分泌物、排泄物、羽毛、皮屑被鸡吃入或吸入都会发病,其他昆虫可用传播媒介,急性带毒的鸡是鸡群中传播本病的祸根。
(2)主要症状和剖检病变本病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
神经型的病鸡表现运动障碍,先是一只脚或两只脚发生不全麻痹,步态不稳,其后即发生麻痹,其特征姿势是一只脚向前,另一只脚向后,瘫痪在地上。臂神经麻痹时是翅**。
眼型病鸡可见单眼或双眼失明,虹膜正常色素消失,呈斑点状或弥漫的灰白色,故又叫“白眼鸡”。内脏型会出现全身性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也常有下痢症状。
皮肤型病鸡一般缺乏明显的**,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羽毛囊增大,形成白色节或瘤状物。
主要病变是坐骨神经水肿,可比正常的肿大2~3倍,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灰白色或黄白色,好像在水中浸泡过一样,纹路消失。
神经表面可看到节,病变的神经多是一侧性的,在剖检时应注意与另一侧变化轻微的神经相比较,内脏器官可能出现一个或几个**,**可出现在心、肝、脾、肺、肾等器官,以及虹膜、骨骼肌、皮肤等处,以卵巢最易受害。
(3)防制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①认真做好鸡场综合性防疫工作,加强检疫,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淘汰,做好消毒工作,彻底消灭传染源。②雏鸡比成鸡易感性大,故必须与成年鸡分开饲养,执行全进全出制度,严防接触传染(成年鸡有隐性感染现象)。
③尽量坚持自繁自养,或从健康场引种,出壳苗鸡坚持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1)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本品系用自然低毒力的马立克氏病弱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培养,收获感染细胞,加入适当冷冻保护液制成。
为淡红色的细胞悬液,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各种品种1日龄雏鸡均可使用。
注射疫苗后8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用法用量: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稀释液稀释,每只雏鸡肌内或皮下注射02毫升(含2000PFU——蚀斑单位)。
注意事项:①本品必须在液氮中保存及运输。②本品从液氮中取出后,应迅速放于38℃温水中,待完全融化后再取出,加稀释液(稀释液的配制:乳汉氏液中加犊牛血清2%、青霉素、链霉素适量、pH72~74)稀释,否则影响疫苗效力。③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在免疫注射期间,应经常摇动疫苗瓶,使其均匀。
本品在液氮中保存期为2年。
(2)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病毒活疫苗:本品系用火鸡**病毒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培养,收获感染细胞,加入稳定剂后,经裂解、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为乳白色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本品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无治疗作用,适用于注射各种品种的1日龄雏鸡。
用法用量:按瓶签注明羽份,加专用稀释液稀释,每只鸡肌肉或皮下注射02毫升(含2000PFU)。
注意:①已发生过马立克氏病的鸡场,雏鸡应在出壳后立即进行预防接种。
②疫苗应随配随用,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疫苗稀释后放入盛有冰块的容器中,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
本品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2~8℃为6个月。
(3)鸡马立克氏病双价活疫苗:本品系用鸡马立克氏病Ⅱ型(Z4)、Ⅲ型(FC126)毒株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经消化收获离心沉淀的细胞,加入适量的细胞冻存液而制成。
为淡红色细胞悬液。用于鸡马立克氏病的预防,1日龄接种后可终生免疫。
用法用量:①从液氮罐中取出疫苗,立即放入37℃温水中摇动,使疫苗迅速溶解,快溶完时,立即取出。②按瓶签注明的羽份将安瓿中疫苗全部吸出注入到专用稀释液中。
③每只雏鸡皮下或肌肉注射02毫升(含1500PFU)。
注意事项:①防止早期强毒感染,本疫苗注射1周后产生免疫力,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孵化室和育雏室内发生早期强毒感染。
②液氮检验,在疫苗运输和保存中,如液氮容器中液氮意外蒸发完,则疫苗失效,应予废弃。疫苗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检验补充液氮,以防意外事故。
③从液氮罐中取出本品时应戴手套,以防冻伤,取出的疫苗应立即放入37℃温水中速溶(不超过30秒钟),用注射器从安瓿中吸出疫苗时,必须使用16~18号针头。④疫苗现配现用,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注射过程中应经常轻摇稀释的疫苗,使细胞悬浮均匀。
本品在液氮中保存,有效期1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