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斑潜蝇识别及防治南美斑潜蝇须知知识-
斑潜蝇识别及防治南美斑潜蝇须知知识
斑潜蝇是一种危害作物的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南美斑潜蝇是斑潜蝇的一种亚种,对于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更加具有威胁性。我们需要了解斑潜蝇的识别和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斑潜蝇的识别
斑潜蝇成虫体长约5mm,呈黑色,有白色横纹。翅膀透明,有两条棕色纵纹。幼虫体长约10mm,呈白色,有黑色斑点,体表有短刺。蛹呈棕色,体长约4mm。
二、南美斑潜蝇的防治
1.采用黄板诱捕:在果树、蔬菜等作物周围放置**黏板,吸引斑潜蝇成虫飞过来,被黏住后死亡。
2.使用生物防治:斑潜蝇的天敌有瓢虫、蚜茧蜂等,可以将其引进,控制斑潜蝇的繁殖。
3.手动捕捉:在果树、蔬菜等作物周围放置人工捕捉器,手动捕捉斑潜蝇成虫,减少其数量。
4.使用化学农药:可以选择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三、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四、斑潜蝇的相关知识
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品。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杀死或抑制病虫害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安全、环保、持久等优点,但是需要注意生物防治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黏板
**黏板是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工具,外观呈**,表面涂有胶水。它可以吸引昆虫飞过来,被黏住后死亡,达到防治的目的。
参考来源:
1.《农业害虫识别与防治手册》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问答拓展:苋菜斑潜蝇产生原因是什么?正确防治方法有哪些?
美洲斑潜蝇属于双翅目和斑潜蝇科。这种昆虫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传入中国,现在已经遍布全国。南美斑潜蝇是各种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尤其是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豆科等蔬菜。美洲斑潜蝇有两种,一种是美洲斑潜蝇,另一种是南美斑潜蝇。南美斑潜蝇是甘肃的优势种。
南美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对作物的危害主要在于幼虫潜入叶片,钻入叶肉中取食,形成弯曲的俯冲路径,只留下叶片的上下表皮。随着幼虫的生长,幼虫地下道逐渐延伸变宽,最后叶子受损甚至死亡。
01生活习惯
南美斑潜蝇一年可发生几代。在北方的露地作物和蔬菜中,有专家认为昆虫可以以蛹的形式在**作物的枯叶或土壤中越冬,也有专家认为昆虫不能在北方越冬。南美斑潜蝇可以在日光温室中一年四季在蔬菜和其他作物上繁殖,无论是冬季还是早春。天气转暖后,昆虫从温室飞到露地各种寄主植物上,继续为害,是露地作物的主要越冬来源。秋季转入温室,从而形成一个年周期。日光温室是控制美洲斑潜蝇危害的关键场所,应优先控制。
南美斑潜蝇引起的叶片损伤症状
南美斑潜蝇喜温凉,最适生长温度在22℃左右。幼虫沿着叶片中的叶脉形成一个水下隧道,也吃叶片下的海绵组织。所以从叶子正面看,水下隧道一般不完整,时有出现。地下道里的幼虫成熟后,大部分从树叶背面钻出来化蛹,但也有少数倒挂在树叶背面化蛹。
02预防和控制方法
(1)农业防治:在播种蔬菜或移栽蔬毁纯菜苗前深耕土壤,培育无虫苗。植物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虫叶,降低老叶。有虫源的前茬作物的茎和枯枝应清除出农村,深埋或集中焚烧。
(2)化学防治:一、可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10%甲氧氯普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40%甲氧氯普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持效期10-15天。该药物能使南美斑潜蝇幼虫和蛹变形,使成虫难以羽化,更好地控制其危害和扩散。二是选择20%半潜精微乳1000倍;三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高效氯氰菊酯、功夫乳油、杀虫双、氟虫脲、氟啶脲等化学药剂也可用于喷洒,均有良好的防纤铅咐治效果。
(3)注意事项:如果是防治幼虫,应在幼虫进入叶片前控制施药时间,激漏或以幼虫1-2龄为最佳施药时间,6-7天一次,连续使用3-4次。如果是控制成年人,最好每天上午9点到12点用药。用药时,建议交替用药,注意在叶片背面喷洒药液,杀死成虫、虫卵和幼虫。
问答拓展:美洲斑潜蝇如何危害茄子?怎样防治?
(1)形态及危害特征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成虫是2~2.5毫米的蝇子,背黑色。幼虫是无头蛆,乳白色至鹅**,体长3~4毫米,粗1~1.5毫米。蛹橙**至金**,长2.5~3.5毫米。美洲斑潜蝇是一种寄主广泛、传播快、防治难、危害广而严重的检疫性害虫。其成虫、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飞翔过程中将植物叶片刺伤,取食并产卵,叶片上布满约0.5毫米的半透明的斑点,成虫产卵有选择高处的习性,以新生叶裤拍片为多;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危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幼虫排泄的黑色虫粪交替地排在虫道两侧,虫道的长度和宽度随幼虫生长而增大,终端明显变宽。美洲斑潜蝇具有个体小、繁殖能力强、食量大等特点,偌大一片瓜叶,可在1周左右时间里被吃尽叶肉,仅留上下表皮,致使叶片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干枯脱落。(2)发生规律美洲斑潜蝇的发生期为4~11月,发生盛期有两个,即5月中旬至6月、9月至10月中旬。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3℃或高于35℃时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情况下,美洲斑潜蝇一年可完成15~20代,若进入冬季日光温室,年世代可达20代以上。(3)防治方法美洲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对目前市售的多种农药,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菊酯类均有极强的抗性,一旦暴发,危害严重。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加强防治。
①强化检疫监管,控制传播蔓延。
严格检疫,防止该虫扩大蔓延。北运菜发现有斑潜蝇幼虫、卵或蛹时,要禁止北运。各地要指派专家重点调查和普查,严禁从疫区引进蔬菜和花卉。②农业防治。
将斑潜蝇喜食的瓜类、豆类与其不危害的蔬菜进行轮作,或与苦瓜、芫荽等有异味的蔬菜间作;适当稀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及时棚纯局清洁田园,把被斑潜蝇危害的作物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种植前深翻土壤使掉在土壤表层的卵粒不能羽化。③物理防治。
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用黄板或灭蝇纸诱杀成虫,每667米2设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一张灭蝇纸。④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斑潜蝇寄生蜂,如姬小蜂、分盾细蜂、潜蝇茧蜂等,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不施药时,寄生率可达60%;施用昆虫生长调节剂5%抑太保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对潜蝇科成虫具**作用,用药后成虫产的卵孵化率低,孵出的幼虫死亡。防治时间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的8~12小时,效果更好;植物性杀虫剂绿浪2号、1%苦参素、苦瓜籽浸泡液、**水等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也较高。⑤药剂防治。
在受害作物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类2龄前喷洒巴丹原粉1500~2000倍液,或1.8%齐螨素(又名爱福丁、阿维菌素、农家乐等)乳油3000~4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或5%蝇蛆净粉剂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链让1000倍液等,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