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种是什么意思地理复种指数是什么意思
复种是什么意思?地理复种指数是什么意思?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作物的种植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过去,农民们都是采用传统的自然农法,即只有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进行种植。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其中复种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季节内,对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进行多次种植,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复种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地理复种指数是什么?
地理复种指数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通过计算某一作物的复种次数和复种面积之间的比例得出的指数。这个指数可以用来评估该地区内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效率,以及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地理复种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的农民越注重种植技术和生产效率,农业发展水平也越高。
复种技术的优点
1.提高产量:通过复种技术可以在同一季节内种植多次作物,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2.提高品质:通过复种技术可以使作物的生长周期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
3.减少浪费:通过复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浪费。
4.节约成本:通过复种技术可以减少种植所需的农资和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复种技术的缺点
1.对土地的要求高:由于复种技术需要在同一季节内多次种植作物,因此对土地的肥力和水分要求比较高。
2.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由于复种技术使得作物生长周期变长,因此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对管理要求高:复种技术需要对作物进行精细管理,对农民的管理要求比较高。
地理复种指数的影响因素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影响地理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土地肥力越高,复种技术应用的越广泛。
2.水资源:水资源是影响地理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可以更好地应用复种技术。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地理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气温、降雨等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可以更好地应用复种技术。
相关问题
1.复种技术对环境有影响吗?
复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同时采取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复种技术在哪些作物中应用比较广泛?
复种技术在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中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复种技术的实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复种技术的实施需要注意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等问题,同时需要对作物进行精细管理,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
复种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地理复种指数可以用来评估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是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的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
1.《农业生产技术大全》
2.《现代农业技术百科全书》
3.《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
问答拓展:复种指数是什么意思
复种指数是什么意思: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一、复种指数解析
1、复种是指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如麦一年二熟,稻一年三熟;还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上茬作物收获后,除了采用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于前作物茬地上以外,还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达到复种目的。
2、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它与热量高低成正比。计算公式为: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复种指数愈大,说明耕地利用程度愈高。
3、复种主要应用于生长季节较长、降水较多的暖温带、**带或热带,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地区。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通过延长光能、热量的塌此利用时间,使绿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年总产量;使地面的覆盖增加,减少土壤的水蚀团旦迅和风蚀;充分利用人力和资源.
二、复种的作用
1、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通过延长光能、热量的利用时间,使绿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年总产量;使地面的覆盖增加,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充分利用人力和资源。
2、实行复种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确定可能的复种程度,选择适宜的复种方式,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才能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获得应有的效果。迟仿为保证季季高产,还应培育选用早熟、高产、抗逆、优质的作物品种,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如套作、育苗移栽等,以克服复种中的季节矛盾,增加效益。
问答拓展:地理中复种是什么啊那个还有影响因素是什么
定义: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条件:复种是一种集约化皮芹程度较高的种植方式,复种的发展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热量条件常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中国在无霜期约180天以上、≥10℃积温在3600℃以上的地区,热量条件可满足小麦玉米套作一年二熟的要求;无霜期在230天以上、≥10℃积温在5000℃以上地区,可安全种植双季稻和实行稻田三熟制。在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农业劳力又不足的情况下,过高的复种指数常会导致过高的劳动强度和影响作业进度。由于复种增大了作物对水、肥的要求,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施肥料,才能满足多熟生产的需要。因此一个地区实行复种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确定可能的复种程度,选择适宜的复种方式,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才能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获得应有的效果。为腊握掘保证季季高产,还应培育选用早熟、高产、抗逆、优质的作物品种,轮核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如套作、育苗移栽等,以克服复种中的季节矛盾,增加效益。
问答拓展:什么是“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复种指数等于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它反映复种程度的高低,用来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单位之间耕地的利用情况。
影响因素: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复种指数与作物熟制有一定关系。中国复种指数已从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1.2%。
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拆敬,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旅慧慎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碧虚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复种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复种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