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条锈病发生各个时期 条锈病病原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484 次
条锈病发生各个时期 条锈病病原

条锈病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对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造成危害,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了解条锈病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春季发病期

春季是条锈病的主要发病期,一般在4月至5月之间。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增大,为条锈病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此时水稻正处于拔节至抽穗期,叶片生长迅速,易受到条锈病的侵害。

2.夏季发病期

夏季是条锈病的次要发病期,一般在6月至8月之间。此时,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为条锈病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时,夏季也是病原菌的活跃期,容易引起病害的暴发。

3.秋季发病期

秋季是条锈病的再次发病期,一般在9月至10月之间。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湿度逐渐减小,但是由于此时水稻正处于灌浆期,穗部易受到条锈病的侵害,因此仍然需要注意防治。

4.冬季发病期

冬季是条锈病的休眠期,此时病原菌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对水稻造成危害。如果冬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仍然有可能引起病害的发生。

5.如何预防条锈病

为了预防条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条锈病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避免水稻生长过于密集,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养分,有利于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 采用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但是应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条锈病的危害

条锈病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降低产量:条锈病会破坏水稻的叶片和穗部,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水稻减产。
  • 降低品质:受到条锈病侵害的水稻,其粒质较差,口感不佳,品质下降。
  • 增加生产成本:为了防治条锈病,需要进行病害监测和防治措施的实施,会增加生产成本。

7.相关问题


问题一:条锈病如何传播?

条锈病主要通过气溶胶、风、水、虫媒等途径传播。病原菌可以通过水、土壤、种子等途径长期存活,等待适宜的条件再次发病。

问题二: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化学防治等。在实施化学防治时,应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问题三:条锈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条锈病的发病规律主要包括春季发病期、夏季发病期、秋季发病期和冬季休眠期。在不同的发病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问题四:如何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时,可以参考品种的抗病性评定结果,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同时,也可以考虑品种的生长期、产量、品质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种植的品种。

问题五:化学防治条锈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化学防治条锈病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需要注意防止药物残留对水稻的影响,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因素有哪几点?

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决定我国多数稿源麦区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

1.品种抗病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的抗病性,根据其生理小种专化性的有无分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我国历年培育和种植的抗条锈病品种多数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品种的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常产生对抗病品种致病的稀有小种的定向选择效应,造成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引起病害流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对病菌生理小种无专化性,抗病性持久且稳定。目前发现的非小种专化性抗条锈病性有慢锈性和高温抗条锈性等。慢锈性主要表现减慢病害流行速度,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实践中难于鉴定和应用。高温抗条锈性是小麦品种在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表键段态现的一种抗病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易鉴定和利用。我国已发现一些高温抗条锈性的品种(系)。

2.菌源

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如果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就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凡当地有越冬菌源的地区,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早且重;如病菌在当地不能越冬,则异地越冬菌源通过远距离气流传播侵入本地区,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小麦条锈病菌的传播距离可达800~2400km,燃老距菌源地越近,发病越重。

3.气候条件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之后又多雨,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并持续发展,造成病害早流行和大流行。

问答拓展:据报道,今年小麦条锈病存在春季大流行风险,该如何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已在湖北、陕西、河南、甘肃、云南、四川、贵州、重兆耐橡庆等8个省份232个县区发生215万亩,为近10年来第三重发年份。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麦秆及小麦穗。针对今年病虫害加重发生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措施有:

第一,亩滑要坚持综合防治的策略。当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暴发流行时,药剂防治仍是当前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在条锈病发病初期的小麦拔节和孕穗期用药物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在防控资金、药械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条锈病突发流行。

第二,要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们要培育聚合品种、多系品种或多抗品种。

第三,要严密监控春季引发流行的因素。春季是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密切监控病菌来源、菌源量大小、春季降雨量及早春气温回升早晚等。

第四,要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我们要在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种植不同抗原类型的小麦品种,在品种的合理利用方面,实行多品种分区布局。另外,还要注意应用具有避病性、慢病性、耐病性和高温抗病性等特点族旁的品种。

第五,要栽培防治。越夏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减少条锈病发生。另外我们要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间和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防治时间:小麦条锈病的哪汪乱最佳防治时期在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3月底以前,各地区稍有差异。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手段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合理施肥、培育壮苗等。化学防治手段包括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常用药剂有粉锈宁、三唑醇和戊唑醇等),以及大田喷药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陵颂宁乳油喷洒。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间和方法

1、防治时间

小麦条锈病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最佳防治时期在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3月底以前,各地区稍有差异,发病率达到5%时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时间。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使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与小麦条锈病的发病高峰期避开;合理施肥,培育壮苗,避免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的发生;严密监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及时做好应对准备;掌握有关种植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技术等。

(2)化学防治: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常用于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的药剂有粉锈宁、三唑醇和戊唑醇等。大田则采用喷药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乳油喷洒。若病情严重,可在10天后进行第2次喷药,做到“发现一片、控制全田”。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药剂,以降低环境污染。

二、小麦条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引起,李档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结露、下雨和降雾等。

2、条形柄锈菌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较低,其中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宜温度7-10℃;侵入适宜温度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