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霉病危害症状 大豆灰霉病危害症状
大豆灰霉病是大豆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和茎部出现灰色霉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茎部腐烂,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一、大豆灰霉病的危害
大豆灰霉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减少。
2.大豆灰霉病病菌会随着种子传播,导致种子的质量下降。
3.大豆灰霉病病菌还会引起土壤的污染,使土壤的肥力下降。
二、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减少大豆灰霉病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施肥,保证大豆的生长发育。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受病毒感染的植株。
4.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大豆灰霉病的病因
大豆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灰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可以感染多种植物,并在植物体内繁殖。
四、大豆灰霉病的传播途径
大豆灰霉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和空气传播。病菌会通过种子传播到下一代植株中,同时也会在土壤中存活并通过根系感染植株。空气中的病菌也会随着风传播到其他地区。
五、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时机
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时机主要是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防治。在大豆生长初期,可以通过种子处理等方式进行防治;在大豆生长中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大豆成熟期,可以采取摘除受病毒感染的果实等方式进行防治。
六、大豆灰霉病的常见误区
大豆灰霉病的常见误区是认为化学药剂可以完全控制病害。实际上,化学药剂只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不能完全控制病害。在防治大豆灰霉病时,要采用多种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七、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如何评估
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变化来评估。如果大豆生长良好,产量增加,说明防治效果较好;反之,如果大豆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说明防治效果不佳。
八、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在防治大豆灰霉病时,需要选择安全、环保的防治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问答拓展:灰霉病的表现症状及如何防治?求大神帮助
(1)症状病菌从开败的花部侵入,使花腐败。先谢花的花瓣、柱头被病菌侵染发病后,大枯发展到果实。嫩瓜感病后,蒂部初呈水浸状,幼瓜迅速变软,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后期有时在霉层长出褐色小菌核,导致果实萎缩腐烂。脱落的烂花和幼瓜附着在叶面,可引起叶片发病,在接触处产生褐色病斑,出现同心轮纹和灰霉,引起腐烂,形成大型的枯斑;如附着在茎上,引起茎部腐烂。(2)发病条件由灰葡萄孢真菌引起。病菌寄主广,多种蔬菜发病,病残体在土中存活几年,开花坐果期遇连阴雨后棚室内温度低、湿度大,开毕行始发病。密植、通风透光不好、土壤水分大,发病加重。一般情况下15~27℃均能发病,最适宜温度22℃。
(3)防治方法开花结果期重点防治。
①及时摘除病叶,拔除杂草,加强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手仿哗
②10%灭克粉尘剂每公顷15千克喷粉。
③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④速克灵烟熏剂傍晚盖严棚膜熏蒸。
⑤如需用药剂蘸花,可在药液中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
问答拓展:黄豆病虫害
一、大豆病害(一)、大豆灰霉病:
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
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效果较好的防治农药有: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克;2、40%多菌灵胶悬剂,亩用量100克;3、80%多菌灵超微粉,亩用量50—60克;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540%灭病威胶悬剂,亩用量100ml。喷药时间要选在晴天上午6—10时,下午3—7时,喷后遇雨要重喷。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侵染而致,属病原细菌。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耐喊病情防治1次或2次。
(三)、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大霜蚂亏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开展药剂防治。在发病昌物野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80%大生—M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上述药剂应注意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问答拓展:灰霉病为害表现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灰霉病属真菌病害,是草莓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危害尘码严重,病害发生年份可使草莓产量损失50%左右。灰霉病发病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朵和果梗。在浆果成熟期,颂知为害症状非常明显。受侵染的浆果开始形成单个褐斑,呈油浸状,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肉组织变软,失去香味和色泽,使整个果实腐烂。果实表面形成一层灰色绒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带到其他植株上再侵染。该病在气温20℃左右的阴雨连绵天气条件下发病野兄消最重。在地势低洼,植株过密,杂草丛生,通风不良,潮湿的地段上发生严重;在空气干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发病较轻。
病菌以菌丝形式在叶柄、枯叶、病果和落果中越冬,也可以菌核的形式越冬。该病的适应性很强,在2~30℃下均能生长发育,但以17~26℃最为适宜。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发育,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生活力。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枯叶、烂果和落果,以减少病源;②要合理密植,经常去除老叶,枯叶,为通风透光创造条件;③蕾前用50%速克灵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④从花序出现开始喷布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防治灰霉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