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 南鹤虱别名
此篇农资总结说明“南鹤虱”的内容进行诠释,但愿对各位有些许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南鹤虱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危害,它们会吸取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汁液,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阻碍,同时还会传播病毒,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对于南鹤虱的防治至关重要。
南鹤虱的生态特征南鹤虱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区域。它们的生命史短暂,寿命只有约30天左右,但繁殖能力极强,每只雌虫可产卵100-300颗。南鹤虱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们吸取植物汁液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和病毒传播,同时还会因为分泌物使叶片变黄、凋萎,并且在植株上排泄的蜜露会滋生黑粉菌、蚜虫等二次害虫。
南鹤虱的防治方法南鹤虱的防治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种方法。
化学防治是目前效果最好、用得最广泛的防治方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益虫和天敌的危害。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尽量采用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并且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农药使用规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这种方法绿色环保,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但是它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弱,需要长时间的施用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杀死南鹤虱,如利用粘板、黄板、**水滴、灯光等方法,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防治方法,但是需要长时间的施用,且防治效果相对较弱。
南鹤虱的防治策略南鹤虱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栽培措施、合理施肥、合理间作、清除杂草、及时排灌、适时施药等方法。同时,要加强南鹤虱的监测,及时掌握虫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南鹤虱对作物的危害。
南鹤虱是一种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的害虫,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进行防治。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种类,尽可能采用环保、低毒、高效的农药。同时,也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天敌和益虫,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拓展百科知识1.黑粉菌:一种真菌类病原体,寄生在植物体表上,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2.寄生性昆虫:指以寄主昆虫或其他昆虫的幼虫为食物的昆虫。它们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3.粘板:一种利用胶水制成的板子,能够有效地诱杀害虫。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于防治各种飞行害虫。
参考来源:1.《农业害虫综合防治》
2.《农业昆虫学》
3.《农业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拓展好文: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鹤虱(附鉴别用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鹤虱(附鉴别用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药物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鹤虱在《中国药典》中收载有鹤虱和南鹤虱,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是南鹤虱,以及“华南鹤虱”,也就是“窃衣”,鹤虱恐怕见之不多。“华南鹤虱-窃衣”,非药典品。“窃衣”为地方习用品,湖南省炮制规范2024年版有收载。本文介绍“鹤虱”,附鉴别。
:为菊科植物天名精(北鹤虱)CarpesiumabrotanoidesL.或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南鹤虱)Daucuscarota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产地:
天名精主产于华北各地,称北鹤虱,为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正品野胡萝卜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地,称南鹤虱。
相关名字:鹄虱、鬼虱、北鹤虱。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性状鉴别:
天名精(北鹤虱):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油性很大,极易结成团块,极容易粘附在人们的衣服上,并且不易弹掉手触摸有油感,放在纸上稍压,纸面可出现油迹。黄褐色或暗褐色,表面具多数细密的纵棱,常10-22个。顶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较浓烈,味微苦。
南鹤虱:为双悬果,呈椭圆形,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5mm。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窄翅状次棱,翅上密生1列黄白色钩刺,刺长约1.5mm,次棱间的凹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条脉纹,上具柔毛。种仁类白色,有油性。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
小窃衣为长圆形的双悬果,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mm。表面棕绿色或棕**,顶端有微突的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常残留有小果柄。背面隆起,密生钩刺,刺的长短与排列均不整齐,状似刺猬。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
东北鹤虱:为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又名:赖毛子、粘珠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黑龙江中药材标准(2024年)
主治病证:
1.虫积腹痛。
本品苦辛,苦降辛行,能除逆气。虫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有杀虫消积之功,可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对蛔虫、蛲虫、钩虫及绦虫等引发的虫积腹痛均有效。
《新修本草》单用本品作散剂服,杀蛔虫、蛲虫《千金方》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咬痛亦可与楝实、胡粉、白矾、槟榔等同用,治疗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等证,如安虫散(《小儿药证直诀》)或与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治肠胃诸虫,如化虫丸(《医方集解》)用治蛲虫病,可用鹤虱、百部各6g,苦楝皮12g,研末装胶囊,每晚塞入**1粒。
2.小儿疳疾。
本品驱虫面广,并能消疳。
可与使君子、槟榔、木香同用,治湿热蕴结之蛔疳,如下虫丸(《医宗金鉴》)或与胡粉、槟榔、苦楝皮、白矾同用,治虫积所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如化虫丸(《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服后可有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故**、腹泻者忌用又南鹤虱有抗生育作用,**忌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2.《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天名精果实中含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三十一烷、豆甾醇及天名精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等挥发油中含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天名精素、格瑞尼林、埃瓦林、埃瓦内酯等。野胡萝卜果实挥发油中含细辛醚、?没药烯、巴豆酸、细辛醛牻牛儿醇及胡萝卜醇、胡萝卜烯醇等。
2.临床研究:鹤虱洗净,水煎2次,浓缩成150%浓度,**每晚**服30ml,连服2天,小儿及老年体弱者酌减,治疗钩虫病57例,15天后复查大便,钩虫卵阴转率为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19例蛔虫卵阴转(新医药通讯,1972,5:45)鹤虱30g,苦参、蛇床子、野菊花各15g,水煎过滤,先熏后洗,严重者洗时加猪胆汁1枚,与药汁搅匀,每日2次,一个月为1疗程,治疗妇女**白斑病多例,效果满意(湖北中医杂志,1980,1:16)。另有用鹤虱治疗囊虫病、肠道滴虫病、妇女阴痒等。
3.不良反应:北鹤虱中毒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四肢软弱无力,不能行走,说话困难,严重时能引起阵发性痉挛、抽搐。南鹤虱的毒性小,服药后数小时或第2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但症状可自行消失。中毒原因主要是用药过量,或配伍不当。中毒后可采用对症治疗,或用甘草、绿豆各30g,煎汤当茶饮。
鉴别用药
据考证,唐代以山道年头状花序作鹤虱用,驱虫功效确实,但毒性大宋代改用天名**作驱虫之剂,属小毒之品清代民间则以野胡萝卜子作为鹤虱药用。
另外,近代华南鹤虱在昆明、广东、新疆等地区使用东北鹤虱仅东北三省习用。四种鹤虱均有驱蛔作用,但以南鹤虱驱蛔力较强,毒性小,应用范围广,已成为鹤虱主流商品北鹤虱驱蛔作用次之,毒副作用较大华南鹤虱与东北鹤虱驱蛔作用则较弱。鹤虱风乃野胡萝卜的全草,亦属杀虫之品,并兼解毒消肿,消气祛痰之效。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