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冬天小麦条锈病怎么治 冬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945 次
冬天小麦条锈病怎么治 冬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冬天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冬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治疗冬天小麦条锈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一、冬天小麦条锈病的症状

冬天小麦条锈病在小麦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在苗期,小麦叶片上出现淡***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加大,形成条状或不规则形状,叶片变黄,叶尖弯曲,甚至变黑。在拔节期,小麦叶片上出现长条状或不规则的***条斑,条斑两侧有明显的绿色组织,条斑逐渐加宽,叶片变黄,叶尖弯曲,甚至变黑。在抽穗期,小麦叶片上出现***或褐色条斑,条斑两侧的组织逐渐干枯,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二、治疗冬天小麦条锈病的方法

治疗冬天小麦条锈病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治疗冬天小麦条锈病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环丙沙星、苯醚甲环唑等。化学防治的优点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而且容易产生药剂抗性。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治疗冬天小麦条锈病的一种新方法。常用的生物制剂有拮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不易产生药剂抗性,但是治疗效果相对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冬天小麦条锈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熏蒸、紫外线辐射、电磁波辐射等。物理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但是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治疗成本较高。

4.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针对不同的冬天小麦条锈病症状,制定不同的综合防治方案。综合防治的优点是治疗效果好,不易产生药剂抗性,并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三、冬天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

冬天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小麦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优化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2.加强病害监测

可以通过定期巡视、病害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加强田间管理

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清除病残体、消毒农具、合理轮作等,减少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4.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虽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的剂量和方法使用,以达到治疗效果,减少药剂残留。

四、相关问题拓展

1.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是条锈菌感染小麦植株,导致小麦叶片发生***条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2.冬天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冬天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气溶胶传播、种子传播、风传播等。

3.冬天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冬天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加强病害监测、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等。

4.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有哪些药剂?

冬天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环丙沙星、苯醚甲环唑等。

5.如何判断冬天小麦条锈病的病情严重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小麦叶片上的***条斑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以及叶片的弯曲、枯死等情况来判断冬天小麦条锈病的病情严重程度。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危害及病症图片)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神亩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
小麦条锈病,这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范围发生,而且发生的严重程度逐年递增。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梁敬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发生面积1327万亩。2024年的发生面积预计还要大。
如何防治?推荐使用戊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特性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俗称“黄疸病”。主要是在叶片和叶鞘上危害,有生锈状的病斑,延叶脉依次排开呈条形,所以称为条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担子菌纲锈菌目。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周年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1-2℃时,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侵染。可随气流远程传播。
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掠夺养分和水分,增加蒸游渣森腾量,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另外导致灌浆受阻,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
近几年使用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己唑醇、戊菌唑比较多。
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另外农户对该病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病不打药预防,一旦发现病害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很严重了。
小麦条锈病推荐防治用药方案
(1)每亩地使用:10%戊菌唑乳油3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克叶面喷雾。吡唑嘧菌酯既有治疗作用,还有保护功效,使持效期更长。
(2)每亩地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32%唑酮乙蒜素乳油40毫升叶片喷雾。有条件的话,建议加入20毫升植物精油,以提高展着和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
(3)如果严重发生,适当加大药量,另外5天左右重喷一次。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发生该如何防治?

小麦是我国很多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在小麦生长时期,经常出现各种病害,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有很大的危害,比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那么该如何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小麦是我国很多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在小麦生长时期,经常出现各种病害,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有很大的危害,比如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那么该如何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小麦条锈病如何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小麦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要想有效控制其为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品种选用方面,应做到抗锈品种的布局合理以及品种的定期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防止抗性丧失。
2、适时播种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通常在10月中下旬播种小麦比较容易在春前发病,在11月之后播种小麦往往就不容易发病,而且发病的时间也比较晚。
所以在种植小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播种时间。
3、种植密度
播种密度不宜过大,每亩25-30斤即可,可根据地块的肥沃度,适当增加或减少。
播种深度要把握在5cm左右,过浅不能低于3cm,过深不能高于8cm。
4、科学肥水管理
施用氮肥较多的小麦在一般情况下的发病程度也比较严重,所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合理施用氮肥,速效氮的施用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对于两季田块应注意深沟高厢,在土壤湿度大的时候或者雨后尽快开沟排水,更好避免条锈病的发生。
5、药剂防治
已经出现条锈病的话,要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亩、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3毫升/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30%氟环唑悬浮剂20-25毫升/亩、250克/升戊唑醇水乳剂30毫升/亩等等,根据田间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效果,间隔7-10天,可喷施2-3次。
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岁历衫多个抗赤霉病品种,7个抗赤霉病品种已经通过审定。
在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首选抗赤霉病品种,有效预防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
2、做好排水措施
如果是地势比较洼的农田,遇到雨天时,注意做好排水措施,田间不可长时间有积水,积水过多也会增加赤霉病的感染几率。
3、注意追肥使用量
年后追肥要烂扰注意使用量,不要过多,如果小麦出现了旺长,感染赤霉病的几率也会加大,相反,如果小麦长势正常,自身的抵抗力相比会增加,减少赤霉病的发生几率。
4、药剂防治
小麦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一定要在赤霉病发生前喷药防治。
目前比较优秀的杀菌剂有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等药剂。
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5-35克/亩,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具有预防作用,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发生病害,每年均有发生,严重会造成小麦绝收,因此为乎腔了有效提高小麦种植产量,一定要做好管理防治工作。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三唑酮类、丙环唑类、腈菌小麦锈病唑类、烯唑醇类、戊唑醇类农药是目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药剂。

如果小麦在扬花期出现锈病,也不能不管,不得不打药时,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都会更好一些。

小麦锈病一定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小麦锈病没察空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从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防控方式由传统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

农业防治

1、播种地块选择及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没拆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2号、3号、39号、55号枯瞎、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等系列品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建立小麦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适期晚播: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

5、消灭田间菌源: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

小麦自生苗是小麦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和麦收后及时深翻消灭麦田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锈病大量的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减轻小麦锈病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