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桑葚的灰霉病怎样防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0 次
桑葚的灰霉病怎样防

桑葚的灰霉病怎样防?

桑葚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桑葚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灰霉病的侵袭,给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桑葚的灰霉病怎样防?

一、灰霉病的症状

灰霉病又称灰霉疫霉病,是一种由灰霉疫霉引起的病害。在桑葚上,灰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表面出现灰色绒毛状的霉斑,逐渐扩大并蔓延到整个果实,导致果实腐烂变质,甚至会引起果实掉落。桑葚树枝、叶片等部位也容易受到灰霉病的侵袭。

二、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合理管理土壤:灰霉病的病原菌往往隐藏在土壤中,合理管理土壤是防治灰霉病的首要措施。在种植桑葚之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清除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

2.加强病害监测:定期巡视桑葚园,及时发现灰霉病的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果实成熟期,要加强果实的质量检测,防止病害果实进入市场。

3.科学施肥:桑葚的灰霉病与营养状况有关,过度施肥容易导致灰霉病的发生。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桑葚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度施肥。

4.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度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病情和农药的使用说明,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三、桑葚的灰霉病防治的意义

桑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灰霉病的防治不仅可以提高桑葚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四、相关问题

1.桑葚的灰霉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吗?

桑葚的灰霉病主要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灰霉病的果实不能食用,应该及时剔除。

2.如何判断桑葚是否感染了灰霉病?

桑葚感染灰霉病后,果实表面会出现灰色绒毛状的霉斑,逐渐扩大并蔓延到整个果实。果实还会出现腐烂变质的现象。

3.灰霉病的病原菌有哪些?

桑葚的灰霉病主要由灰霉疫霉引起,也可以由其他真菌和细菌引起。

4.桑葚的灰霉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桑葚的灰霉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管理土壤、加强病害监测、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等。

5.桑葚的灰霉病防治对保护环境有何意义?

桑葚的灰霉病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桑葚的灰霉病防治是桑葚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加强防治,才能保证桑葚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问答拓展:桑葚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种植桑葚时如何进行病虫防治吗

一、桑葚的主要病害

1、桑里白粉病:为害叶片,在桑叶背面开始散生白色小霉斑,逐渐扩大,并常连成一片,最后布满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到后期,在白色霉层上出现***小颗粒,并逐渐增多,由黄转为黑色。与病斑相应的叶表相应处的叶表,则可见到微黄乃至淡黄褐色的斑块。

该病分布极广,在全国蚕区均有发生,浙江省以杭、嘉、湖地区发生较多,夏秋两季易发病。

2、桑污叶病:该病发生在老化的桑叶背面。开始时产生小块煤粉状黑斑。在相应的叶表面侧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斑,叶表随之变色。

3、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烂斑病、焦斑病。主要为害桑叶。发病初期在叶片正反两面可见芝麻粒大小的暗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暗褐色斑,病斑继续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中部色淡,直径约2—10mm。

病斑正、背两面均生淡红色粉质块,粉质块内有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后期变为黑褐色残留在病斑上。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变黄。

4、桑芽枯病:桑芽枯病多发生在早春枝条上的冬芽附近,围绕冬芽出现暗褐色、油渍状、菱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枝皮干皱,在多雨潮湿情况下,皮层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味。

发病不久,病斑上出现橙红色小颗粒,围绕冬芽作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能萌发。如病情继续发展,多个病斑互相连接并围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便全部枯死。

5、桑炭疽病:主要在秋季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病斑初为浅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斑,四周暗褐色至红褐色,中部灰***或浅褐色。

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斑吸水膨胀,出现腐败穿孔,天气干燥病斑中部常裂开。

叶脉、叶柄、实生苗根颈部的短线条状病斑呈鲜红至赤褐色,病斑正、背两面均散生有棕褐色至黑色疹状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多个病斑融合后,造成叶片枯焦脱落。实生苗受害重。

6、桑葚菌核病: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模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模弄破后散出臭气。

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

病葚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四川、江苏、辽宁、浙江、台湾均有发生。

7、桑萎缩型萎缩病:萎缩型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糜桑等,是桑树重要病害。一般先由少数枝条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全株,各植桑区均有发生。

发病轻的叶片小、皱缩,裂叶品种叶片变圆,枝条细短,叶序乱,节间短缩。中度染病,枝条顶部或中部腋芽萌发提早,有的生出很多侧枝,全叶黄化,致秋叶早落,春芽早发,没有花葚。

染病重的枝条瘦细徒长,病叶小,当全株所有枝条都发病时,顶端病叶长6cm左右,最后致全株枯死。一般自发病开始到末期症状的出现,要数年时间。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病株隔2年进行1次春伐,对轻病株有康复之效;温汤处理接穗,嫁接前接穗用55℃温汤浸泡10分钟,进行物理防治,可起防病之效。

治虫防病,菱纹叶蝉卵孵化盛期喷洒10%一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隔3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8、桑黄化型萎缩病:又称萎缩病、癃桑、猫耳朵、塔桑等。分布在全国各植桑区,70年代以后不少地区暴发成灾。

多发生在夏伐后,早的5月上旬始发,6~8月进入发病高峰。病树2~3年后死亡,严重的病株率达60%,使成片桑园被迫毁掉。

发病轻者桑枝顶端桑叶缩小变薄,叶脉细,略向背面卷缩,叶色黄化,腋芽早发。

发病中等者叶缩小更明显,向后卷缩更严重,色黄质粗,节间短缩,叶序变乱,侧枝细小且多,不座桑果。

发病重者叶瘦小似猫耳朵,腋芽不断萌发,细枝成簇丛生,似帚状。一般先由单枝发病,后向全株扩展。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对无病区或无病桑园进行严格保护;采用脱毒技术,培育桑苗;选栽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加强桑园管理,如春伐复壮,适量采用夏秋叶,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适时喷药消灭传毒昆虫,切断传染途径;发病株率高于30%的桑园则应考虑刨除旧病树,然后重栽。

9、桑细菌性疫病:主要为害新梢和嫩叶,使叶片出现褐斑或腐烂、卷缩,顶芽枯萎或新梢变黑,致减产20%。

常见有黑枯型和缩叶型两种,在高温多湿条件下,两型病部溢出浅***粘附物—“溢脓”,干燥后菌脓凝结成有光泽的小珠或呈菌膜状。

二、桑葚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对于新栽种的果园来说,所选苗木品种应该是抗虫害,抗逆性强的,栽种前要注意果树根系的消毒处理。

对于所有果园来讲,土壤施生物菌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有害病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施有机底肥时,一定要注意有机肥是否是腐熟好的,否则影响的不仅是肥效,还会增加土壤中的有害病菌。

2、保证果园的湿度适中以及阳光的通透度,潮湿密闭的环境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因素。果树的及时修剪可以去除树体的病枝,保证充足的阳光透过整个树体,从而预防由细菌感染而产生的病害。

3、桑树落叶后的中耕除草也要及时,并及时清理园内的残枝落叶。一方面中耕时将土壤中的害虫,病菌翻到表面,可使部分冻死;另一方面残枝落叶的腐烂会滋生大量病菌,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园内的干净。

4、通过药剂来防治,针对自己园内桑树品种的常见病种类以及发病期来选择提前施用,不要等到有病才去治疗,也不要盲目什么药都用,导致药剂成本高,桑果农药残留过量。

问答拓展:桑葚菌核病识别?如何进行防治?

为害症状,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洞拆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肥大性菌核病花被厚肿,灰白色,病模膨大,中心有一黑色菌核,病模弄破后散出臭气。缩小性菌核病椹显著缩纳迹枣小,灰白色州源,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膨大,内生小粒形菌核。病椹灰黑色,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格桑园中病模落地后应集中深埋。翌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时,及时中耕,并深埋,减少初侵染源。
(2)药剂防治花期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树冠有良好的防效
供您参考!

问答拓展:桑葚泡醋发霉了怎么办

扔了噻,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