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病害及防治 玉米病害及防治措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755 次
玉米病害及防治 玉米病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病原菌是禾谷类真菌。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点,后期斑点会扩大,叶片变黄,甚至干枯。防治方法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 使用药剂进行喷洒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后期斑点会扩大,叶片变黄,甚至干枯。防治方法包括:

  •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 使用药剂进行喷洒

玉米赤霉病

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毒素引起的病害,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有害。病害初期,玉米穗上会出现黑褐色的霉斑,后期霉斑会扩大,玉米粒变黑。防治方法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 使用药剂进行喷洒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害虫,幼虫在玉米叶片和穗上进行食害。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斑点,后期斑点会扩大,叶片变黄,甚至干枯。防治方法包括:

  • 选择抗虫品种种植
  •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 使用药剂进行喷洒

玉米病害的防治需要综合施策,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使用药剂进行喷洒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知识的普及,共同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拓展:

问:玉米病害有哪些?造成什么危害?防治用什么药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子,使叶子枯死;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叶子皮饥梁,果穗的穗粒,会造成玉米粒腐烂,掉落;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子,使叶子提早枯死;玉米茎腐病:主要危害根茎部,使得玉米的根部,茎部腐烂。针对不同的病害需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防治。

一、玉米病害有哪些?造成什么危害?

1、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子,叶鞘以及苞叶部位,病发时,叶片下方出现青色的水渍状斑点,然后向叶脉两端扩张,变成梭形,一般为5-10cm,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枯死。

2、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子,茎部以及果穗部位,病发时,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病斑,后续扩大为0.5cm的椭圆形病斑,边缘有紫红色的晕圈,会造成叶绿组织受损,穗粒腐烂,掉落。

3、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果穗以及苞叶部位,病发时,在叶片两面出现浅***的斑点,慢慢扩展为褐色的长圆形脓疤,脓疱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圆形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使叶子提早枯死。

5、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茎干以及果穗部位,病发时,基部1-2茎节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成云纹状大病斑,会造成茎基腐败,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严重时会使穗粒变扁,次生根腐烂。

4、玉米茎腐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根茎部,病发时,玉米的茎基部皮层呈淡黑色,绕茎基部一圈,同时叶片变黄,变焉枯萎,严重时茎基和根部腐烂,整株玉米死亡。

二、防治用什么药

1、玉米大斑病: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这段时间,每亩地使用50g的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兑水肢返喷洒,每隔10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3次。

2、玉米小斑病:在病发时,每亩地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

3、玉米锈燃运病:病发时,每亩地使用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喷洒,每隔10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

4、玉米茎腐病:病发时,每亩地使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问:玉米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丝黑穗病。

一、大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亩用卖薯50-10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中兄者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亩用50克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二、小斑病

症状:植株的叶片、茎部、果穗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病部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病斑,之后病斑会扩大至0.5厘米左右,形状呈椭圆形,边缘具有紫红色晕圈,导致叶绿组织受损,尘念穗粒腐烂掉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三、锈病

症状:植株的叶片、果穗、苞叶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叶片的正反面会出现浅***斑点,之后斑点会逐渐扩散成长圆形的脓疤,脓疤破裂后会飘散出铁锈色的粉状物。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的圆形突起物,破裂后会飘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提前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茎腐病

症状:植株的根茎部是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为淡黑色(环绕茎基部1圈),叶片会变黄枯萎,如果病情较严重,则茎基部和根部会腐烂,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五、丝黑穗病

症状:发病植株的果穗、顶端较小,基部较大,不吐花丝。除了苞叶之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苞叶不易破裂,黑粉不外露。发病后期,苞叶破裂后会散出黑粉。

防治方法:将2%立克秀按照种子用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用量的0.4%进行拌种。植株抽雄前,喷施20.75%万兴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问:玉米苗期病害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玉米苗期病害类型与防治
1、黄叶苗
1.1症状起初秧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严重时全叶枯死。
1.2防治方法
①适时间苗。在玉米4叶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及田间杂草。
②在玉米间苗后,适时补施氮肥。
2、白化苗
2.1症状叶片上有白色的条纹,严重的全株叶片发白。发生原因是土壤中缺锌。
2.2防治方法
对已出现缺锌的苗,每亩用0.4~0.6g的硫酸锌加水100斤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只需2-3次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3、紫叶苗
3.1症状秧苗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变紫,一般在玉米3叶期出现,在4-5叶时表现最明显,严重时茎叶细小,叶片枯死。
3.2防治方法
秧苗出现紫苗时,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一般隔7-10天喷1次即可。
4、黄绿苗
4.1症状秧苗叶片细窄,株形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面呈褐色,最后焦枯。
4.2防治方法
①增施钾肥,如果没钾肥可补施草木灰。
②对缺钾严重地块,可在苗3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钾宝、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幼苗喷雾。
5、玉米矮花叶病苗
5.1症状在植株心叶茎部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然后逐渐沿叶脉发展成虚线,向叶尖扩展,叶脉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褪绿条纹,严重时叶片褪绿并且干枯。
5.2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的优良杂交种。②调整播期,使幼苗期避开蚜虫迁飞高蜂。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销毁,④注意防治蚜虫,减少发病。

问:玉米病害图片数据库

玉米病害图片数据

.***.com/2024/145_0714/.html

第一类叶部病害

1、玉米大斑病。

大斑病叶

初期出现灰绿色或水浸状小斑点,沿叶脉向两端扩大,成为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斑。后期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连接成条状,叶片枯死。

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任选其一喷雾,同时可加入云大120的1500~2000倍液、1%~3%的尿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2、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常和大斑病混发。

小斑病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要与大斑病相同。常用药剂:苯醚甲环唑(世高)、氟硅唑、异菌脲(扑海因)、烯唑醇、三唑酮(粉锈宁)、以及多菌灵等任选其一喷雾防治。同时可加入云大120、绿风95、尿素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

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4、玉米圆斑病

防治措施:在玉米吐丝盛期,也就是50-80%已经吐丝时,向穗上喷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氟硅唑8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5、玉米褐斑病

褐斑病

防治措施:玉米10-13叶时,喷20%三唑酮3000倍液或50%苯菌灵1000倍液。

6、玉米灰斑病

灰斑病

防治措施:主要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候进行药剂防治,先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洒,正反喷施。

药剂可以用:80%塞森锰锌60g、25%丙环唑30g、50%甲基硫菌灵100g进行稀释喷雾,交替使用。

第二类叶鞘病害

7、玉米纹枯病

纹枯病

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和叶片上,逐渐向上发展。叶鞘病斑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常互相接合成不规则的云纹状斑。

防治措施:早期预防效果好,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用井岗霉素、菌核净、烯唑醇、退菌特、代森锌等,任选其一喷雾,

重点喷施茎基部,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注意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第三类穗部病害

8、丝黑穗病又叫乌米,

丝黑穗病

是一个苗期侵入的系统***害,一般每株只在果穗或雄穗上表现症状。发病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后期散出黑粉,露出丝状物。

防治措施:种子包衣处理。药剂可用含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唑环菌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处理。

9、疯顶病

疯顶病

玉米的雌、雄穗增生畸形,结实减少甚至绝收。雄穗叶化;雌穗粗长严重的内部无花丝、全为苞叶;叶发病为心叶和上部扭曲成牛尾巴状。

防治措施:加强玉米拌种,可用25%甲霜灵拌种。发病初期可每亩用90%乙林铝400倍液或60%灭克锰锌等喷雾。

10、穗腐病

穗腐病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侵染的果穗局部或全部变色,出现粉红色、黄绿色、褐色及灰黑色的霉层。抽丝灌浆期雨水多则易发。

①实行轮作,清除并消毁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

②药剂防治

大喇叭口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染叶鞘和茎秆。吐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

11、瘤黑粉病

瘤黑粉病

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至叶鞘等相续感染而出现病瘤。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前旱后雨多或者旱涝交替、上茬秸秆残渣多、高肥密植田、甜玉米品种等因素发病多。

防治措施:播种前用三唑酮、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其中一种拌种,

在生长期3-4叶时,及时拔出弱苗病株,拔节后症状明显的要及时割瘤子。

第四类根茎部病害

12、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茎基腐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细菌性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病部软化、腐烂,关键是会发臭,然后从茎基部往上扩散;

一种是真菌性的,由瓜果腐霉菌所致,就是老百姓习惯称的青枯病。

细菌性茎腐病:

细菌性茎基腐病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开始发病,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最后造成病株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病株容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或结实。

防治:发病初期可施用溴菌腈、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严重的拔出大田销毁。

重点在预防,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播种时可以采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进行药剂拌种进行药剂拌种。

真菌性茎腐病:

茎腐病

乳熟后期到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现青枯症状。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骤然青枯,没有明显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时较为多见。病株根部、茎基部空心变软,遇风易折倒,破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须根减少,易拔起。

防治:合理轮作,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药剂防治:病发生初期,可每667平方米用57.6%冠菌清15~2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13、青枯病(茎腐病)同真菌性茎腐病

第五类病毒病

14、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

玉米粗缩病

植株矮化严重,雄穗退化、雌穗畸形。

防治措施:选抗病品种,清除杂草避免传播媒介灰飞虱残留。防治重点在传播媒介,播种前进行包衣处理,防治灰飞虱危害,杂草较多可喷施克芜踪除草、发现灰飞虱及时喷施扑虱灵等杀灭灰飞虱,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15、矮花叶病毒病

矮花叶病

幼苗染病后心叶基部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断续排列成条点花叶状,发展成为黄绿相间的条纹,发病重的叶子发黄变脆。矮化明显。

该病毒主要寄生在燕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过冬。依靠蚜虫传播。

防治措施: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及时喷药杀灭蚜虫,可用吡虫啉、抗蚜威等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