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技术及要求
白芨种植技术及要求
种植环境白芨原产于中国华北、华中、东北地区,适应性强,能够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生长。白芨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
育苗白芨育苗期一般为3-4个月,适宜温度为15-20℃。在育苗时,应选用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培育土,将种子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细土覆盖种子,最后浇透水。在发芽后,应及时进行追肥和疏苗,保持苗床的湿度和透气性。
定植在选择定植的地点时,应注意避开低洼、积水、草木丛生的地方。定植前应将地面整平,然后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将苗移植到地里。定植后,应及时浇透水,并在植株周围铺上一层厚度为3-5厘米的有机肥料。
施肥白芨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其生长发育。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施肥。一般来说,在种植初期应以有机肥为主,后期再适量施入化肥。同时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白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飞虱、螟虫等。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病虫源、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虫品种、使用生物农药等。
白芨种植技术及要求与其他农作物相似,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科学育苗、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白芨的产量和质量。
拓展百科知识:白芨,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川白芨的干燥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华中等地区。白芨性温,味甘,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祛痰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毒上炎、咳嗽、痰多等症。白芨的主要成分是白芨酮、白芨甙、脂肪油等。白芨甙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等作用。
参考来源:杨清华.中药材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4.相关问答拓展:
白芨生长环境?
1、土壤
白芨对种植的土壤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要比较丰富,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度要高,否则对白芨块茎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像干沙土、重黏土等土壤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白芨种植地一般是选择沙质土壤、种植地靠近水源地带、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湿、保肥性都要良好。
定期冲施益富源枯草芽孢杆菌或者益富源药材营养液,补充有益微生物,恢复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团粒,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透气性,抑制病原菌和病虫害,预防疾病,增强白芨抗逆性。
2、温度
白芨的成活率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白芨能在温度6-30度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但更适合白芨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当温度低于5度的时候,白芨就会出现叶子发黄枯萎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对种植地的温度进行严格的管理。
3、湿度
白芨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保持种植地的土壤湿润。但不能出现积水,当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是连续降雨天气的话,要及时的做好排水处理,以免影响白芨的生长。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土壤板结不透气,白芨容易烂根死苗,根茎发黑,影响成活率。可以在水中加入益富源植物营养液,补充有益微生物,恢复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团粒,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透气性。同时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茎叶生长。
4、光照
白芨具有耐阴、怕强光的特性,所以要做好遮阴处理,避免阳光直射,伤到白芨。可以选择在有天然的遮蔽条件下种植白芨,保证田间有一定的散射光即可,或者进行人工搭建棚架,进行遮阴,但还要保留一定的光照,即散光照射。
当然还有就是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培土等,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白芨移栽的最佳时间?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3~5月份。
1、选种:挑选当年生的嫩芽作为种苗。
2、催芽:将白芨的嫩芽放入河沙中,并在河沙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阴凉处。
3、土壤:选择疏松、透气且肥沃的土壤,将土壤放在阳光下消毒。
4、栽种:将白芨按照一定距离栽种在土壤中,注意芽嘴朝上。
白芨的养护
水分:旱季每天早晚***一次,湿润土壤达到3cm深度,注意土壤水分过多会引起烂根、整株死亡。气温低只需在早上***,时间要短,雨季不***。
光照:白芨是阴生植物,为了避免高温和强光危害,需要搭建棚遮阳。
培土:培土能保护白芨越冬过夏,避免白芨根部***露,保护芽苞,促进生根。
追肥:追肥适宜在晴天或者阴天进行。白芨在气温20-30℃时生长旺盛,每月需追肥一次。
白芨种植海拨高度?白芨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的生长条件: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白芨10月份以后怎么管理?采收加工: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耙挖出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的、带芽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捞出炕至全干,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白芨以个大,饱满,色白,味苦,嚼之有黏性,质坚实者为佳。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待售。
白芨播种前该怎么处理?一、白芨播种前的工作
1、选地: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或腐殖质土壤,选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2、整地: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农家肥1000千克/亩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亩),并使壤土和肥料拌均匀,栽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选芽: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并沾上草木灰。
二、白芨播种的注意事项
1、开沟沟距在20~25厘米,深5~6厘米,10~12厘米距离播种块茎一个;
2、播种时芽向上,填土,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