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和蝈蝈 蛐蛐和蝈蝈是一种东西吗
蛐蛐和蝈蝈:两种重要的农业害虫
蛐蛐和蝈蝈是两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们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害。了解这两种虫子的生态和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它们,保护农业生产。
一、蛐蛐和蝈蝈的生态和习性
1.蛐蛐
蛐蛐是一种昆虫,体长约2-3厘米,主要栖息在草地和农田中。它们以植物为食,特别是谷类和豆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蛐蛐是夜行性昆虫,白天躲在草丛中休息。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繁殖期多在6月至8月间。
2.蝈蝈
蝈蝈是一种飞行能力很强的昆虫,体长约3-5厘米,主要栖息在草地和农田中。它们以植物为食,特别是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蝈蝈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夜间躲在草丛中休息。它们也喜欢潮湿的环境,繁殖期多在7月至9月间。
二、蛐蛐和蝈蝈对农作物的危害
1.蛐蛐
蛐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吃掉农作物的叶子、茎和花。它们还会啃食农作物的根,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蛐蛐还是一种介壳菌的传播媒介,会给作物带来**。
2.蝈蝈
蝈蝈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吃掉农作物的叶子和茎。它们还会啃食农作物的根,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蝈蝈还是一种病毒的传播媒介,会给作物带来**。
三、蛐蛐和蝈蝈的防治方法
1.预防为主
在田间种植时,要注意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作物周围的环境整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作物营养不良,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化学防治
在出现蛐蛐或蝈蝈危害时,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3.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天敌如蜻蜓、黄蜂、蚂蚁等进行生物防治。引进寄生性天敌如蜂类、寄生蜂等,控制害虫的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
:
蛐蛐和蝈蝈是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农业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了解它们的生态和习性,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
1.《农业害虫与病害防治》
2.《中国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手册》
3.《农业昆虫分类学》
相关拓展:
蝈蝈和蛐蛐释义:
《蝈蝈和蛐蛐》为济慈所作的一首诗歌。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国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16年**作为《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和蛐蛐》从此崭露头角。其一生还写出了其他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希腊古翁颂》《忧郁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为他赢得巨大声誉。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问:蛐蛐和蝈蝈怎么区别?
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就好象“氯化钠一定是盐,但是盐不一定专指食盐”这个道理一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鉴别特征是蝈蝈一般是草绿色,不发亮;蟋蟀和蛐蛐黑褐色,油光发亮!而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科昆虫。
1,蝈蝈
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
2,蛐蛐:
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就好象“氯化钠一定是盐,但是盐不一定专指食盐”这个道理一样。
问:蛐蛐和蝈蝈是同一种昆虫吗
蛐蛐和蝈蝈是同一种昆虫吗
关于蛐蛐
蛐蛐是蟋蟀的俗称,它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昆虫,蟋蟀是蟋蟀科下所有昆虫的统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900多种,而我国约有50多种,所有的蟋蟀的体色差不多,主要以黑色和褐色为主。
在如此多的蟋蟀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中华蟋蟀、多伊棺头蟋以及油葫芦。其中中华蟋蟀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的体长通常在2厘米左右,体色以浅黑色为主,经常出现在我们院子里半夜叫的就是它。
而多伊棺头蟋是蟋蟀中长相最有个性的一种,它们通体以黑褐色为主,体长平均1.7厘米左右,它的头部比较有意思,头顶有明显的向前凸起,边缘呈弧形,看起来就像是古代棺材的一端侧面一样,它们在田野里,尤其是农田里是比较常见的。
最后就是油葫芦了,油葫芦是蟋蟀科油葫芦属下50多种蟋蟀的统称,在我国有7种,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整体看起来有些油光锃亮的,而且体型相比较上面几种都要大一些,平均体长在2.5厘米左右,我们在玉米地里,尤其是掰完玉米拉秸秆时,秸秆底下藏着的通常就是油葫芦,这家伙的雌性腹部很大,满籽,油炸喷香。
所有的蟋蟀都是典型的独居动物,它们一只一穴,有着一定的领地意识,通常是互不打扰的,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了蟋蟀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尤其是两只雄性相遇,通常会爆发生死大战,人们也是敬巧肢发现了蟋蟀的这个特点,才有了“斗蛐蛐”这个古老的娱乐活动。
为了避免打斗,雄性蟋蟀会在晚上频繁的摩擦自己的翅膀发出吱吱的叫声,这种叫声大多数时候是用来警告其他同性不要靠近的,到了繁殖期,它们的叫声会吸引雌性蟋蟀,虽然雌性蟋蟀不会叫,但它们前腿下方有一个“音鼓”,可以接收到同类的叫声,而且音鼓比较敏锐,这样它们就能通过叫的声音大小和音质来判断对方的健康以及强壮状况了。
关于蝈蝈
抓蝈蝈可是有技巧的,蝈蝈喜欢栖息在黄豆田和花生田中,而且是在植株的上面的叶片上,要在烈日当头时,它们才叫得欢,之后就是听声辨位了,蝈蝈的听觉非常的敏锐,听觉范围在2000赫兹到赫兹之间,相比较我们人类,它们能够听到超声波,所以,想要抓它们动静不能太大,只要亮世低于我们揉搓纸张的声音(大约就是2000赫兹),它们宽枝就听不到了。
这样慢慢的靠近,然后观察一下它们头的方向,要背对着它,因为蝈蝈的视觉虽然不太好(迟螽的视觉比较好),但一大人靠近它还是能够发现的,这样慢慢的接近它,从后面捏住它的大腿或者背部就能抓住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螽斯的牙齿很大且锋利,不要被咬到手,而且不要伤到它的翅膀,因为这是它的发声系统。
螽斯的种类要比蟋蟀还要多,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7000多种螽斯,我国就有6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优雅蝈螽了,它们的体色以绿色和褐色为主,叫声非常的清脆,体型比较大,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我们常说的蝈蝈其实就是优雅蝈螽了。
优雅蝈螽一般在夏季出现,一直会持续到黄豆叶片都黄了还有部分在鸣叫(大约9月份),是鸣叫时间最长的螽斯之一
总结
蝈蝈和蛐蛐都会叫,而且它们叫的方式都是摩擦翅膀,不同的是蛐蛐体色一般都是黑色,而蝈蝈体色以绿色为主,在体型上,最为大型的蛐蛐油葫芦不过只有2.5厘米左右的体长,但蝈蝈的体长通常在3厘米以上,像优雅蝈螽的体长平均在5厘米左右。
除此之外,蛐蛐是穴居的,但蝈蝈通常是以植物为家的,而且蛐蛐通常是植食性的,而蝈蝈是杂食性的,不仅吃植物还吃其他的昆虫。
问:促织是蟋蟀还是蝈蝈
都是。蛐蛐和蟋蟀代表同一种昆虫,只是叫法不同。蟋蟀在生活中的别称有: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蟋蟀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蛐蛐和蟋蟀代表同一种昆虫,只是叫法不同。蟋蟀在生活中的别称有: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蟋蟀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而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