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锈病病害什么样 海棠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海棠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也是园林中常见的花卉。海棠锈病却是海棠栽培中的一大难题。海棠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海棠叶片上,严重影响海棠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本文将从病害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防治海棠锈病。
一、病害症状
1.叶片出现黄斑:受病菌侵染后,海棠叶片上会出现***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黄斑。
2.叶片表面生锈:病菌在叶片上形成菌丝和孢子,使得叶片表面覆盖了一层锈色物质。
3.叶片干枯脱落: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逐渐枯黄、干燥,最终脱落。
二、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病菌孢子在空气中传播,易在潮湿环境下繁殖。
2.土壤传播:病菌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感染物传播,因此要注意土壤的消毒和清理。
3.器具传播:如浇水壶、剪刀等工具若未进行消毒,也容易成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三、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海棠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及时清理落叶、残枝等感染物。
2.药物防治:使用有效的药物对海棠进行喷雾,控制病情的发展。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减少海棠锈病的发生。
4.土壤消毒:在栽培前进行土壤消毒,杀灭感染物,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相关问题
1、海棠锈病如何预防?
答:可以从加强管理、药物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土壤消毒等方面入手,减少病害的发生。
2、海棠锈病对海棠植株有什么影响?
答:海棠锈病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表面生锈、干枯脱落等症状,严重影响海棠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
3、如何识别海棠锈病?
答:海棠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表面生锈、干枯脱落等,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症状进行初步识别。
4、海棠锈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答:海棠锈病的病原体是锈菌。
5、海棠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海棠锈病的发生与环境湿度、通风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有关。
问答拓展:海棠锈病海棠锈病是什么
1、海棠戚孝烂锈病是各种海棠的常见病害,危害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以及梨、木瓜高漏等观赏植物。在我国各个省市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海棠叶片上病斑密布,致使慎昌叶片枯黄早落。该病同时还会危害桧柏、侧柏、龙柏、铺地柏等观赏树木,引起针叶及小枝枯死,影响园林景观。2、海棠锈病发生时,叶片上会有黄绿色斑点,病情加重的同时,病斑会扩大,颜色会变为黑色、黑褐色,枝条会因病斑出现而干枯。发病后要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洒,还要剪掉发病的部分。想要防止此病发生,要避免将海棠和松柏栽种到一起,并适当修剪来增加苗木间的通风透光性。
问答拓展:海棠花病虫害如何防治
核心提示:可用乐果和菊酯混合喷洒.海棠花繁殖以嫁接为主,也可压条与分株,播种法仅用于育种。嫁接砧木多用海棠果楸子或山荆子。耐粗放栽培,适应性较广。栽培中只须适当灌溉、施肥,并注意整形修剪,即可株健花繁。主手携要病虫害有海棠锈病,要及时喷布波尔多液或粉锈宁。腐烂病,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蚜虫,可用杀螟松或乐毕肆伏果防治...可用乐果和菊酯混合喷洒.海棠花繁殖以嫁接为主,也可压条与分株,播种法仅用于育种。嫁接砧木多用海棠果楸子或山荆子。耐粗放栽培,适应性较广。栽培中只须适当灌溉、施肥,并注意整形修剪,即可株健花繁。主要病虫害有海棠锈病雹或,要及时喷布波尔多液或粉锈宁。腐烂病,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蚜虫,可用杀螟松或乐果防治。山楂叶螨,可用三氯杀螨醇防治问答拓展:海棠有哪些常见的几种病虫害
海棠褐斑病在南方,垂丝海棠褐斑病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垂丝海棠提早落叶的主要原因。该病在垂丝海棠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呈白色斑块,随后斑块不断扩大,20多天后,白色斑块转为褐色斑块,叶片逐步焦枯脱离。如不防治,海棠可能在7月份叶片就落光,并可能出现二次开花;如防治及时,海棠叶片可保留到霜冻期。海棠整个生育期都需要防治该病。
防治方法:
1.培密度要适当,不可栽培过密,也不宜在背风向阴地块栽植,否则发病重。
2.据浙江气候特裂喊征,一般4月上中旬预防一次,此后每隔20至30天预防一次。初期施药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后肆悔野期改用治疗性杀菌剂。建议用药如下:4月15日之前,结合防治蚜虫用碧卡叶面肥+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5月上中旬,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防治;8月下旬至9月份,根据生长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防治,如需要可继续用戊唑醇与咪鲜胺交替喷雾。
3.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喷一次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能有效降低越冬病菌。
海棠锈病
垂丝海棠锈病一般初现在4月下旬,早期出现橙色圆点,随后圆点扩大,病部组织变厚,继而叶背隆起,5至6月份隆起处长出黄白色毛状孢子器,并借气流转移到桧柏、龙柏等柏科树上,来年4月再次转回。孢子器转出后病部变褐色,似炭疽病或褐斑病,随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首先避免和龙柏、桧柏等柏科苗木栽培在一起,以免锈病不断循环出现。
常规防治海棠褐斑病的药剂一般都能有效兼治海棠锈病。但如果病害仍大面积发生,可用特效药如12.5%腈菌唑乳油600倍液、40%氟硅唑水分散剂7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500倍液等药剂交替治理,连用两次一般就能有效控制。
蚜虫
海棠蚜虫危害嫩梢嫩叶,吸取汁液,造成新梢停止生长、叶片扭曲回缩,同时还带来煤污病和传播病毒病,是早春时期海棠主要害虫。该虫一般4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之后逐渐减少,8月中下旬虫口数逐渐上升,直到落叶结束。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剪去出现害虫嫩梢(但要考虑对苗木生长有无不利影响)。
2.化学防治: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5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8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70%啶虫脒水分散剂4000倍液(早春低温时不宜使用)等药剂防治。
蓟马
蓟马危害嫩梢嫩叶前裤,特别是嫩尖,危害初期,嫩尖叶片一直不展开,蓟马躲在里面吸食汁液,此时不易被发现;后期嫩梢嫩叶变黄褐色油渍状并逐渐焦枯,似火烧状,常被误以为是干旱缺水或日灼。蓟马是缨翅目害虫总称,个头很小,肉眼较难观察,加上危害部位较为隐蔽,因此很难发觉,需要认真察看。该虫耐高温能力很强,一般5上旬出现,7至8月高温季节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该虫只危害嫩梢,剪去嫩梢可短时间控制危害(但需考虑对苗木生长有无不利影响)。
2.化学防治:可用70%啶虫脒水分散剂4000倍液、70%吡虫啉4000倍水分散剂倍液、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1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网蝽
网蝽一般在叶背刺吸叶脉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现苍白的斑点,后连接成斑块,叶背成铁锈色,变厚,并引发落叶,严重时甚至落光,造成二次开花。该虫全生育期均可出现,但以7月份之后危害更大,是海棠夏秋季节主要害虫。
防治方法:
网蝽虽危害很大,但生命却较脆弱,一般杀虫剂都能致死,无需特别农药。考虑综合治理原则,可用以下几种药剂:70%啶虫脒水分散剂5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75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剂5000倍液、25%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等防治。
茎蜂
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害虫,该虫幼虫危害嫩梢,造成树梢干枯死亡。
该虫成虫一般4月份产卵,4月下旬至5月初幼虫开始蛀食嫩梢,被害后嫩枝很快***枯死,后该虫继续危害两年生枝条,直到8至9月份才逐渐停止。
防治方法:
1.剪去被蛀枝条。
2.该虫需要用较强的内吸或渗透药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如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液、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7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1000倍液等。
刺蛾
刺蛾身上有很多毒刺,人若不小心碰触会立马引起红肿疼痛、难受无比,甚至引起淋巴发炎。该虫不仅会给苗木带来危害,也给日常管理带来极大麻烦。
该虫低龄幼虫取食老叶背部叶肉,留下透明网状筋脉,高龄幼虫取食全部叶片,具有群食性,常十几只集中一起危害。
该虫一般6月份出现,8至9月危害重,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700倍液、25%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2%甲维盐乳油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红蜘蛛
红蜘蛛以危害下部老叶为主,一般寄生在叶背,以幼、若、成虫吸食叶背汁液,受害后叶面呈白色失绿小斑点,严重时整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叶片大量脱落。该虫危害程度与气候、种植密度关系密切。干旱、密植状态下危害严重,南方地区一般下半年危害重于上半年。
防治方法:
可用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000倍液、24%螺螨脂3000倍液、50%苯丁锡乳油2000倍液、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750倍液、20%双甲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天牛
天牛是最重要的蛀干类和最具毁灭性的害虫之一,被其危害的苗木轻则树势衰弱,重则死亡。
该虫一般能在树体里生活3年,头两年幼虫都在树体里蛀食,第三年羽化出孔交配产卵。长江流域成虫出孔交配产卵一般在5至9月,其中6至7月是交配盛期,此时是预防的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
1.5月中下旬根据天牛出孔情况在树干及树干分支点附近喷一次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剂(绿色威雷)200倍液杀灭出孔成虫,间隔40至50天后再喷一次。
2.对于树干内天牛幼虫,人工注入5倍敌敌畏乳油或毒死蜱乳油,并用泥土封口,从而杀死幼虫。
3.对于成片种植的苗木,可释放天敌管氏肿腿蜂,严重时可用管氏肿腿蜂携带白僵菌治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