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花生茎腐病的特效药(红薯茎腐病特效药)

2024-06-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701 次
花生茎腐病的特效药(红薯茎腐病特效药)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病害特征和防治方法。因为不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大家只有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懂得通过症状表现去断准病情,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正确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花生茎腐病,也经常被农户叫做歪脖子病、掐脖瘟、烂腰病,它是花生种植过程经常发生的一种爆发性病害,从苗期到成株期随时都可能发生,但一般多发生在花生的中后期,连茬种植地上发病较高、病情较重。

花生苗期染病症状:在重茬种植地或者使用带病菌种子播种的花生,在花生苗出土前就会发病受害,茎腐病的病害菌一般通过子叶侵害幼苗,先造成幼苗的子叶失绿变黑甚至腐烂,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害菌在传染到离地面较近的幼苗根茎部,使根茎部出现一些水浸状的黑色小病斑,并逐步环绕根茎部形成黑褐色的环形病斑,等到病斑绕根基部一圈后,根基部的纤维管组织会腐烂,导致苗株发生心叶黄化、植株枯萎死亡。如果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根茎部会出现大量的黑色凸起的小颗粒,而且这些凸起的小颗粒容易会表皮脱落;如果是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根茎部的病患处会出现表皮往里凹陷紧贴茎秆的现象,切开茎秆会发现内部已经空秆。花生成株染病后:病害菌主要侵害花生植株离地面较近的根茎中上部和第一对侧枝分生部,病害处先会出现水浸状且凹陷的黄褐色病斑,这些病斑会随着病情的发展从病害处四周传染蔓延,并逐步的变黑腐烂;病害初期时,会造成植株上的叶片退绿变黄,中午时叶片会萎焉下垂,到傍晚和早上时又会恢复原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整棵植株会发生叶柄完全下垂、中上部枝叶枯萎、根基部黑腐的现象。如果把根基部的茎秆切开,会发现根基部茎秆的内部组织已经变褐变黑,秉承干腐状态。气候干燥的情况下,染病植株受害处黄褐色干枯死亡,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染病植株受害处黑腐死棵。

一般来说,花生苗期染病后,从发病到死棵仅需3-5天的时间,但成株染病后,从发病到死棵则需要10-30天才会死棵。

二、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

花生茎腐病的病害菌可以一般寄藏田间30公分的土壤中、病株残枝、果壳、种子、未腐熟的农家粪肥等中越冬,等到第二年春季地温回升到20度以上时,病害菌即可大量繁殖侵害,造成花生发生茎腐病,并且可以借助雨水、浇水、大风、农具机械以及田间管理等进行传播蔓延,23-25的温度、60%以上的土壤湿度,最容易发生花生茎腐病。

从发病环境上来看,花生茎腐病在重茬种植地、土壤湿度大、地势低洼地、土质板结黏性重、苗株瘦弱的种植地,带菌播种、基肥使用不足、出苗迟缓、使用未腐熟有机肥的地块,以及降水较多的年份、持续阴雨或雨后骤晴的天气情况下,发病率比较高。但在低温寒冷、雨频过湿、气候干燥、土壤干旱、土质疏松通透、植株健壮以及排水性能强的地块和环境中,发病少、病害轻。从发病时间上来看,6月中下旬的春花生和8月中下旬的夏花生,此时水肥充足、温湿度适宜,是花生茎腐病发病的两个高峰期,但病菌大多是通过苗株上的伤口入侵危害花生。

从种植方法上来看,播种前进行晒种和药物浸拌种的花生地,发病率明显要少于未晒种、未进行浸拌种的花生地;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和优质种播种的地块发病率较轻。播种期较早的花生也明显要比晚播种的花生发病少、发病轻。

从花生的生育期上来看,花生苗期发病率最高、结果期发病率花期发病率较低。

除此之外,如果收花生时遇到多雨潮湿的季节,或者花生收获期遭遇水浸淹,收获的花生种子上容易发霉并携带茎腐病害菌,如果使用这些种子播种,会大大增加花生茎腐病的发生率。

三、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1、优种播种,避免带菌播种

带菌种子和有菌土壤是导致花生茎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花生播种前应当特别处理。

①合理采收,适度晾晒

对于留种播种的花生地,成熟后应当避开雨期及时采收。在采收后应当及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摊开晾晒,一直晾晒到种子含水量小于10%,(判断标准:捧起花生自然散落发出清脆声,或者剥开外壳把花生米放在嘴里咬发脆),晾晒过短、种植水分过大,储藏时种子容易受潮、发霉,晾晒时间过长、种子过度失水,播种后容易导致花生发芽慢、出苗不齐。

花生种晾晒好后,要及时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进行储藏,等到播种前3-5天再拿出来晾晒,一方面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灭杀果壳上残留的病菌虫卵,另一方面可以让种子适度失水、唤醒休眠期、促进种子内部进行水氧互换,播种后吸水发芽更快、出苗整齐度会更高。②优选良种

花生播种使用的种子,应当优选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比如说豫花7号、豫花8号、豫花9号、鲁花11号、豫花10号、豫花14号等),在选择种子时,同时应当结合晒种、浸拌种挑选那些个头均匀、外壳光亮、籽粒大且饱满、无霉变病斑、无变黄发黑、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空壳干瘪的种子,而且以夏花生留种为最佳。

再次强调一下:雨期采收期的花生、遭水浸田的花生以及发霉受潮的种子,不可做花生种使用。

②浸种、拌种

花生浸拌种是预防花生茎腐病等病虫害比较有效措施,在防治效果上要比喷施药物防治效果好很多,十分有利于花生的稳产。在花生播种前,可以用多菌灵(如25%多菌灵或50%多菌灵)等药物进行浸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种子用少量的水喷淋湿润,然后按照种量0.5%的25%多菌灵(或种量的0.3%的50%多菌灵)的用量,把多菌灵与种子进行搅拌均匀后使用。

浸种方法:先把25%多菌灵(或50%多菌灵)按照种量的1%(25%多菌灵按照0.5%浓度使用)与30-50公斤水搅拌均匀后,把种子放到药水溶液中浸种24小时,浸种过程中需要搅拌2-3次,捞出自然风干后使用即可,用水量以完全淹没种子、水面高于种子2-3公分为佳。如果想提高浸种效果,可以把药水溶液中在加入适量的新高脂膜。浸拌种时,除了常用的多菌灵以外,也可以使用福双美或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药物、花生专用包衣药物处理种子。

浸拌种的好处在于,通过浸拌种使花生种与外界的病菌相隔离,使土壤中花生种不受地下病虫害的侵害,并且能够促进花生种早发芽、早出苗、幼苗健壮。2、避免重茬,合理轮作

花生重茬种植地,中后期发生茎腐病的情况比较多、比较重。

为此,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长年重茬种植。对于经常发生花生茎腐病以及其他病虫害的花生地,可以进行2-3年的换茬种植,发病较轻的地块,可以轮作1-2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应当轮作3-5年。

在轮茬作物上选择上,可以选择高粱、玉米、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一定不可与大豆、棉花等易发病的作物轮茬,否则会交叉感染、加重病害。对于花生种植来说,进行小麦与花生套种,也是减轻花生茎腐病的有效种植措施。3、加强田间管理

花生茎腐病菌可以在土壤以及田间的病株、残枝、杂草中寄生。应当加强花生种植的田间管理。

一方面在上茬花生收获后或者在当茬花生播种前,应当彻底清理田间的病株、枯枝、落叶、杂草等,并集中移出田外进行焚烧或深埋,因为茎腐病菌可以生活在30公分的土壤中,因此深埋深度应当在35-40公分以上,播种方法以起垄覆膜播种防病效果较好;

另一方面要加强田间巡查,对于零星发现的病株、病枝应当及时进行拔除清理,并用多菌灵、生石灰、新高脂膜等进行喷撒病穴周围,以防病害菌在田间传播蔓延;

再一方面,要加强田间的中耕、除草、控旺管理,中后期适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以此来疏松花生根际土壤环境、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培育健壮花生植株,进而增强花生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从而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4、抓住防治有利时机,科学合理用药

防治花生茎腐病应当以早期预防为主、后期药物治理为辅,而且早期用药比等病害大面积发生后用药效果要好很多。

一般来说,防治花生茎腐病,可以在花生齐苗后、开花前、落针期时,按照500倍的25%多菌灵或1000倍的50%多菌灵或8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或700倍的65%多克菌或800倍的30%恶霉灵或1500倍的50%苯菌灵或1000倍的普力克或1000倍的百菌清或800倍的甲基硫菌灵等药物浓度,每亩兑水50-75公斤重点喷施花生苗株的根基部,基本就可以完全控制株花生茎腐病的蔓延与危害。发病轻的地块,可以适当喷施1-2次,病害重的可以喷施2-3次,或者在药物喷施的基础上进行药物灌根处理。

对于苗势较差、墒情不好或者有旺长苗头的花生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配0.3%的磷酸二氢钾、300倍的15%多效唑以及芸苔素内脂、高新脂膜等进行复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