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黑斑蛙养殖 黑斑蛙养殖成本与利润

2024-06-0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05 次
黑斑蛙养殖 黑斑蛙养殖成本与利润 市场前景

黑斑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其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水上燕窝”、“水中珍珠”。据统计,目前我国黑斑蛙的市场需求量已经十分庞大,而且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因此黑斑蛙养殖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黑斑蛙的养殖周期短,成本低,回报周期短,因此备受广大农民朋友的追捧。

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相对较为简单,但是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最好是靠近水源、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地方。
  • 选购健康的种蛙,最好是公蛙。
  •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饮用水。
  • 合理饲喂,最好是选择专业的黑斑蛙饲料。
  • 防止**的发生,定期检查黑斑蛙的身体状况。
食品安全

在黑斑蛙的养殖过程中,需要保证黑斑蛙的饲料、水质、药品等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在收获黑斑蛙后,需要进行屠宰、贮存、加工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也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黑斑蛙养殖不仅需要注意养殖技术,还需要注重食品安全。

拓展百科知识

黑斑蛙:是一种常见的蛙类动物,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区。其身体呈椭圆形,背部为深褐色或黑色,故名黑斑蛙。黑斑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参考来源:
  • 《畜牧学基础》
  • 《蛙类养殖技术》
  • 《食品安全法》

相关问答拓展:

1、人工养殖蝎子?

养殖蝎子的方法如下

1、生活规律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动物,且有钻小缝、喜独居的生活习惯。

人工养殖时应尽量模拟蝎子的自然生存环境,根据养蝎规模,建造适宜的养蝎池,并在池中用石头、砖块或瓦片垒成有缝隙的墙体,使蝎子有宽松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2、养殖密度

因蝎子具有互相残杀本性,个体大的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脱皮的。

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放养适宜的密度,按大小尺寸分养,规格一致有利于蝎子同步生长。

3、养殖温度

蝎子具有冬眠的习性,其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繁殖率,使蝎子快速生长,必须解除蝎子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在28℃~30℃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最快。

因此冬季养殖场要安装加温设备,保持室内恒温,此外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4、饲料多样

蝎子是食肉动物,喜食质软多汁的昆虫,投喂时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目前人工养殖主要用黄粉虫作饲料,养殖蝎子不能单一饲喂同一种饲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要合理搭配,可以添加蚯蚓、麸皮、西瓜皮等一同饲喂。

5、蜕皮期管理

蝎子出生后,要经过六次蜕皮才达到性成熟,而在蝎子蜕皮期间,日平均气温应控制在25℃~30℃,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15%~20%,空气湿度要保持在80%。蝎蜕皮后供食,要注意营养搭配,要注意适口性及可采食性,做到少投勤投,防止蝎子由于饥饿,导致互相蚕食,可以主食用黄粉虫,搭配其它辅食。

2、想问一下,青蛙养殖需要哪些条件?

1、掌握技术在下定决心养殖之前,应全面掌握好青蛙、苍蝇、蚯蚓、黄粉虫、EM生物等全面养殖技术,技术是生产的核心力量,是成功的基础,没有掌握好全面的青蛙养殖技术,就不要盲目行动,这样会得不偿失。

2、选择好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环境安静,地势稍高不被水淹的地方建场。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3、场地建设找好场地,应及时修建好种蛙池、孵化池、蝌蚪池、驯化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

4、完善配套设施青蛙是以虫为生,主要扑食活性昆虫为食,在人工养殖青蛙的情况下,也要着手发展人工养殖一些活性昆虫,但最方便也最快捷的手段还是养殖蝇蛆、蚯蚓、黄粉虫等,但在养殖之前,一定要做好饵料生产工作,有句裕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5、准备好种源各项工作做好后,应准备好青蛙的种子,青蛙繁殖期是每年的3-6月,所以在产卵之前,应充分准备好青蛙的种子,为高产打下基础。而衡水福哥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真正养殖技术经验的公司,具备资质。养殖**齐全,驯养繁殖证,经营许可利用证是最基本的,作为有实力的企业像无公害检测,水域滩涂证等**齐全才能有更多的销路,养殖技术可靠。青蛙养殖还需要根据青蛙的生活习性注意一些外部条件:1、温度:青蛙生长适温为20~30℃,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超过32℃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2、湿度: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3、光照: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4、水质: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成蛙、幼蛙虽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8为宜,一般盐度不高于2。青蛙养殖池建设也非常重要,衡水福哥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这些方面同样很重视。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

3、河南省亚泰蛋白虫养殖靠谱吗?

蛋白虫养殖是骗局。

黄粉虫商品虫的产量是由产卵成虫的数量决定的,而不是由引入多少幼虫数量决定的。那些靠卖种赚取暴利的公司却把商品虫的产量说成是:引8龄幼虫200公斤,经20天饲养,可羽化为成虫最少100公斤。接着,还给你算出了经济效益,描绘出一副诱人的前景。其实,这是糊弄那些还没有涉入养殖的门外汉。当引回去种后养上一段时间就会明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4、亚太蛋白虫养殖靠谱么?

蛋白虫养殖是骗局。

黄粉虫商品虫的产量是由产卵成虫的数量决定的,而不是由引入多少幼虫数量决定的。那些靠卖种赚取暴利的公司却把商品虫的产量说成是:引8龄幼虫200公斤,经20天饲养,可羽化为成虫最少100公斤。接着,还给你算出了经济效益,描绘出一副诱人的前景。其实,这是糊弄那些还没有涉入养殖的门外汉。当引回去种后养上一段时间就会明白,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5、我想找个养殖项目,最好能包回收项目请问有什?

养殖黄粉虫,黄粉虫养殖项目上网找广东新丰县鹏翔黄粉虫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们提供种虫,养殖技术,包回收商品虫。

目前他们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黄粉虫养殖生产基地。

拓展好文:不能卖钱、养着烧钱:特种养殖扶贫何去何从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月2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随后,各地都拿出严厉措施大力加强监管。

  采访中,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为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一禁令必须严格执行。同时也须注意到,这一禁令让不少地方的特种养殖业陷入停摆,而这些产业多是当地**扶持的扶贫产业,相关贫困户不同程度遭受损失,一些脱贫户面临返贫风险。

  脱贫攻坚决胜之际,特种养殖产业何去何从?依附于此的贫困户、脱贫户怎么办?部分学者与基层干部疾呼,唯有充分吸取过去的教训,广泛倾听意见建议,加强精细化治理,才能真正解决好冲刺脱贫攻坚的这一新难题。

  扶贫产业奄奄一息

  “现在是产子季节,按说不能让人进场,母竹鼠受到惊扰,会咬死竹鼠仔。不过已经这样了,你们随便看吧。”一个在湘西排得上号的竹鼠养殖场负责人田忠冬说。

  田忠冬从2024年开始养竹鼠,后来又成立合作社带着乡亲们一起养。不算今春产下的竹鼠,目前存栏种鼠就有6200多只。他说,以前效益不错,每年都扩大规模,现在砸在手里了。“如果损失由自己承担,恐怕会倾家荡产。”

  跟他一样担忧的还有当地扶贫部门。田忠冬的合作社帮扶了511个贫困群众,他们原本有希望脱贫奔小康,现在可能前功尽弃。

  湖南凤凰大山里的麻冲乡高通村,山坳间水田里蛙声一片。黑斑蛙养殖大户谭永生说,去年有52名贫困群众入股分红,每人分红6600元,“大家还盼着今年大干一场,我现在根本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讲”。

  曾经在扶贫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种养殖业,一个冬天之后,变得奄奄一息。

  湖南湘西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该州扶贫办项目科科长陈昌保说,一些特种养殖产业见效快,效益好,贫困地区的产业选择本身也不多,在上级支持下,近年来当地投入2443万元财政资金,帮扶54个特种养殖项目,涉及贫困群众9773人。“特种养殖户群体本来稳固脱贫了,现在面临返贫风险。”

  在中国大鲵之乡湖南张家界,由于人工养殖大鲵目前不得上市,从事大鲵养殖的贫困户因不能及时进行大鲵交易,出现资金断档,承担贫困户利益联接、负责分贷统还、接受贫困户务工的大鲵产业相关企业、合作社等,也出现效益下滑、利润收窄,甚至运转困难,间接导致参与贫困户收入减少,就业困难。

  除了湖南,广西、贵州、江西等地也是特种养殖扶贫产业较为集中的省份。常年调研扶贫的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凌经球说,不少贫困地区没有很好的产业选择,特种养殖确实帮助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现在如果禁养、禁食,对广大已经脱贫的养殖户、期待借此脱贫的养殖户来说,都将带来不小的损失。

  一名业内人士说:“特种养殖户目前的心态是,不能卖钱,养着烧钱,马上没钱,前途渺茫。”

  补偿、转型、合理利用:三道难题亟待破解

  养殖户们只能边养着边观望。田忠冬说,每天员工工资、饲料成本、水电费等就达800元左右。湘西州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贾志明说,只要是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每天运营成本基本都在500元以上,他们处境尴尬:**不让处置,只能一边等待最新政策,一边保持继续投入,这些都是二次损失。

  受访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野味禁令,不管是**还是群众,都必须站在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角度,遵守和落实这一决定。同时,各地干部群众期待尽快妥善解决三道难题。

  如何补偿?各级财政怎么分担?在部委层面的相关政策没有明确前,各地干部对此讳莫如深。中部某省人大系统一名干部坦言,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地方人民**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受影响的农户一定补偿,但在上级政策和规定进一步细化前,各地财政一般不会主动承担。老百姓等不起拖不起,拖得越久,补偿金额必然越多,**承担的补偿压力也越大。

  二是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转型转产。湖南省一位野生动物专家认为,这个产业其实不好转产,所谓特种养殖,场地、设施、设备多是特别的,养殖技术也是如此,这些设施设备难以回收,养殖转型困难重重。“有些养殖户投入了好几年时间来专门学习技术,这种无形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中部某市一位扶贫办主任说,中央和省里规定出来后,今年所有特种养殖项目以及专项资金都取消了,这笔钱投到哪里,他们开会讨论了4次也没有拍板。“养猪有污染,养牛羊见效慢,担心脱贫任务难以完成。”

  三是明确特种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最期待的措施,还是那些养殖已成规模、技术足够成熟的品种能够最终进入白名单。

  有受访者指出,特种养殖在检疫检验方面的制度远不如传统家畜家禽养殖完善,相关疫病研究也较为滞后,但恰因如此,目前治理重点应在这几方面发力,做到严格、科学、合理利用,而非管死。

  部分干部群众认为,鸽、兔后面的“等”字留了弹性空间,大鲵、竹鼠、黑斑蛙等品种能否列入,有值得研究的余地。张家界市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王建文说,大鲵养殖加工业在张家界有40多年历史,实现了大鲵从濒危到保护再到合理利用,全国相关从业人员有10万人。“希望在疫情后,国家大的法律法规给个出路,能够继续发展。”

  统筹处置考验地方施政能力

  多位受访者表示,野味禁令的颁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有利于革除某些陋习、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但在具体操作上,因程序庞杂、牵涉人群众多、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协同。

  多名干部表示,部委层面的政策要尽快出台,也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和系统研究,且要多部门合力,不能部门政策冲突、“神仙打架”。比如特种养殖到底哪些品种禁,哪些不禁,必须充分吸收地方的意见,如果标准模糊,甚至彼此冲突,加上环保和**带来的压力,地方就容易不知如何落实。

  “省林业局前不久下发了一个文件,但是内容很虚,不讲这些扶贫产业怎么办,也不讲怎么补偿和转型转产。国家层面的决定是没错的,地方也要有担当,可以自己明确的就要明确,不能明确的就要跟中央积极反映和沟通,不能什么都推到基层,最后把问题越拖越严重。”某市林业局一名负责人说。

  同时,不少干部担忧,由于在执行层面缺乏统筹和长远考虑,各地会重复前两年生猪禁养退养限养政策落地时的一些乱象。

  南方某农业大县一名副县长说,从国家层面来说,生猪“禁退限”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在相关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但到了执行的时候,各地就层层加码、甚至擅自扩大“禁退限”的范围和类别。

  “本来是限制规模化养殖,但有的地方把散养户也限制禁止了;有的符合环保要求,但地方要么出于减少麻烦和包袱的考虑,要么想趁机把投入的土地用来搞工业,对养殖多加限制;有的地方甚至大搞无猪县、无猪乡,只顾迎合上级,罔顾群众利益。如今,受非洲猪瘟叠加影响,猪肉供应紧张,一些地方又通过给予大额补贴、环评一路绿灯等方式鼓励养殖户增产……”该副县长说。

  “这样的情况,希望不要重复。”凌经球说,特种养殖扶贫产业何去何从,建议有关部门多调研,听听各方的意见和呼声。(刊于《半月谈》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