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噻夫酰胺能预防纹枯病吗
水稻的病害比较多,其中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不同病害发病时期不同,防治适期不同。
纹枯病
属真菌病害。近年来由于水稻栽培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栽培管理水平和施肥量的提高,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
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发病,圆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危害叶鞘、叶片,水稻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发病条件
(1)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水稻徒长、灌水过深、通气透光差都的利于发病;
(2)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最盛;
(3)矮杆多穗的品种,分蘖多,叶片密集,容易发病;
稻纹枯病防治适期:在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一般在病情激增时或穴发病率为15%左右进行第一次用药,以后隔10天左右再喷一次。
目前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
稻瘟病
属真菌病害,其危害程度因水稻品种、栽培条件及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15%,重的可达30%—50%,籼稻发病较少、晚稻发病较多,粳、糯稻较易发病。
根据被害部位不同,田间主要发生苗瘟、叶瘟、穗颈瘟、节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稻瘟病是否流行是综合因子影响的结果。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气候条件;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条件是栽培管理和品种的抗病性。
(1)气候最适宜于病菌孢子形成和侵入的气温在24℃-28℃,相对湿度92%以上则有利于发病;
施肥不当: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使用过迟,常能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
(3)品种抗病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异。同一品种一般在四叶期、分蘖期、孕穗末期到始穗期最易发病。
防治适期:加强秧田和大田分蘖期检查,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型病斑,应立即用药防治。发病的秧田,移栽前还要喷药一交次;如果气候和其他条件适宜应在孕穗末期、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进行防治。
可选用药剂:三环唑、稻瘟灵、肟菌酯戊唑醇等。
稻曲病
又叫青粉病,属真菌病害。通常在晚稻上发生,糯稻和杂交稻的发病高于其他品种,水稻多在抽穗、扬花期感病,形成穗部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气候条件和肥水管理等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严重的发病率可达60%以上,造成较大损失。
水稻孕穗期是易感病期,孕穗末至破口期是稻曲病厚垣孢子主要侵染时期。水稻破口后9~12天即灌浆期开始发病。
防治水稻稻曲病,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发病后较难用药治疗。在水稻破口前7~10天用药,用药过早或过迟防效均会下降。生产上一般可以掌握在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相平或在叶枕平后向后推2~3天用药。也可以以全田1/3茎蘖的剑叶全部抽出为施药时间,。
目前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苯甲·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等唑类以及嘧菌酯、井冈霉素、咪鲜胺、肟菌酯、烯肟·戊唑醇、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这些药适期足量施用均对稻曲病有较好防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