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赤眼蜂 赤眼蜂为什么能防治害虫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893 次
赤眼蜂 赤眼蜂为什么能防治害虫

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性极大。为了有效防治赤眼蜂对农作物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赤眼蜂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赤眼蜂的特点

赤眼蜂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1.5-2.5毫米,身体呈黑色,眼睛呈鲜红色,因此得名。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它的寄主包括许多农作物,如西瓜、黄瓜、甜瓜等。赤眼蜂的危害表现为:幼虫寄生在寄主昆虫体内,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寄主死亡。

赤眼蜂的防治方法

赤眼蜂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生态学的防治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天敌和减少寄主数量来控制赤眼蜂的数量。其中,增加天敌是指在田间引入赤眼蜂的天敌,如寄生性蜂类、捕食性蜘蛛等。减少寄主数量则是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如采用轮作、深翻土壤等方式,减少寄主的生长发育环境。

2.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赤眼蜂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具有速效性和可控性,但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对农作物产生残留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3.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天然资源对赤眼蜂进行防治。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安全和持久性等优点,但是防治效果有时不如化学防治方法。

针对赤眼蜂的防治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同时要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相关百科知识

1.寄生性蜂类(jìshēngxìngfēnglèi):是一类以其他昆虫为寄主的蜂类昆虫,寄生性蜂类对农业害虫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2.轮作(lúnzuò):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轮流种植作物,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土地疲劳、增加农作物产量等目的。

3.环保(huánbǎo):是环境保护的简称,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

参考来源:《农业昆虫防治技术手册》

相关拓展:

赤眼蜂(赤眼蜂科赤眼蜂属动物)释义:

赤眼蜂,赤眼蜂科赤眼蜂属动物。

赤眼蜂科体长0.5~1.0毫米,最小的仅有0.17毫米。触角短,柄节较长,与梗节成肘状弯曲,鞭节在各属之间差异甚大,但均不超过7节;常有1~2个环状节和1~2个索节,有1~5节组成的棒节。玉米螟赤眼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亚洲玉米螟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

问:赤眼蜂的生活方式?

赤眼蜂是一种蜜蜂科昆虫,也叫盾蜂。它们的生活方式如下:
1.寄居于其他蜜蜂蜂巢: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它们会入侵其禅谨他蜜蜂的蜂巢,利用其他蜜蜂的劳动果实放置自己的卵。它们寄居的蜜蜂包括蜜蜂、胡蜂等多种种类,寄生的时间约为2-4周。
2.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赤眼蜂生活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较不能忍受潮湿的环境,因此通常在夏季出现。
3.对花袭举粉有较强的需求:赤眼蜂的幼虫需要花粉作为食物,所以在入侵蜜蜂巢时也会携带足够的花粉。它们还会从植物上收集花粉,以备用或供自己食用。
4.繁殖能力较强:一只赤眼蜂一般能寄生并产下贺禅基数十个卵,这些卵在宿主的巢穴中会孵化并进食幼虫期的食物。赤眼蜂的种群数量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扩散。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生活方式是寄居于其他蜜蜂蜂巢和对花粉有较强的需求,由于繁殖能力较强,它们有时会对蜜蜂等宿主造成一定的危害。

问:赤眼蜂为什么能防治害虫,赤眼蜂的发育过程

赤眼蜂可以将自己的卵产在害虫卵内,使害虫卵无**常孵化,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将赤眼蜂的柞蚕卵块制成蜂卡,再将蜂卡放在田间,雌蜂孵化后会在田间寻找玉米螟卵作为寄主对象,当它产卵后可以抑制玉米螟卵的发育。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发生第1代玉米螟后可于5月底释放赤眼蜂,间隔衡晌5天后释放第2次,到了6月底或7月上旬再次释放可防治第2代玉米螟。

一、赤眼蜂为什么能防治害虫

1、防治原理

(1)将赤眼蜂的柞蚕卵块制成蜂卡桐基,再把蜂卡放在田间,从蜂卡里面出来的雌蜂会主动在田间寻找玉米螟卵,然后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卵内。

(2)蜂卵会在玉米螟卵内发育,导致玉米螟卵无**常孵化,从而抑制虫害。

2、使用方法

(1)以黄淮海平原地区为例,第1代玉米螟发生后,可在5月份底释放赤眼蜂,间隔5天后(6月份初)释放第2次。

(2)到了6月份底或7月份上旬,再次释放赤眼蜂防治第2代玉米螟。出现第3代玉米螟后,可选择释放1次或不放蜂。

二、赤眼蜂的发育过程

1、赤眼蜂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局拦谨属于完全**发育类型。

2、常用的赤眼蜂以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等种类为主,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喜欢在旱地、旱地附近的水稻田中生活,主要寄主对象为烟青虫、玉米螟、棉铃虫、小地老虎、棉小造桥虫等害虫。

3、稻螟赤眼蜂集中分布在河北、浙江、河南、陕西、辽宁等地,它们喜欢在稻田、与稻田环境相似的沼泽中生活,主要寄主对象为稻螟蛉、稻苞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问:赤眼蜂身体很小,它虽不能捕食其他昆虫,却是许多农业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这是为什么

赤眼蜂,把卵产在害虫的幼虫体内并麻痹幼虫.等卵孵化的时候,幼蜂就会以害虫的幼虫为食物,吃掉它.所以是很多害虫的天敌.

问:赤眼蜂的特点


1、形态特征:赤眼蜂科体长0.5~1.0毫米,最小的仅有0.17毫米。触角短,柄节较长,与梗节成肘状弯曲,鞭节在各属之间差异甚大,但均不超过7节。常有1~2个环状节和1~2个索节,有1~5节组成的棒节。大多数属的雌雄触角相似,仅少数属在触角的构造上表现出性二型的特征(如赤眼蜂属等)。

2、寄生习性: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化蛹,并引起寄主死亡。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赤眼蜂的寄主范围是广泛的,赤眼蜂寄主中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广翅目、脉翅目、同翅目等7个目,44个科,203个属,400多个种。其中以鳞翅目的昆虫最多,占28个科。

3、发生规律:玉米螟赤眼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亚洲玉米螟卵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甜玉米田赤眼蜂寄生率的季节变化符合典型的天敌跟随现象,即2~6月卵块寄生率较低,7~9月是赤眼蜂寄生的高峰期,田间寄生率可达90%以上。

问:赤眼蜂为什么能防治害虫

赤眼蜂能防治害虫是因为它具有寄生习性。

能够对多种害虫的卵和幼虫进行寄生,比如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害虫和卵,而当赤眼蜂的卵孵化出来后会咬破寄主的外壳,从而使害虫的卵或幼虫死亡。

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通过这些信息素,赤眼蜂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害虫卵,然后在害虫卵内产卵,赤眼蜂幼虫吸食害虫卵内营养生长,成熟后赤眼蜂就破壳而出,害虫卵死亡,达到生物防治目的。

赤眼蜂寄主范围非常广,能寄生松毛迹御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竹青虫、松梢螟数州铅等400多种农林害虫的卵。赤眼蜂是应用面积最广、防治效果最好的天敌昆虫之一。

赤眼蜂的寄生习性:

赤眼蜂在自然界中一般以老熟幼虫或前蛹状态在寄主卵内越冬翌年春经过2-4次转主寄生之后才进入农田在害虫卵内繁衍,形成农田中的赤眼蜂种群。由于农田生态系是间断性的,赤眼蜂不可能在农田昆虫寄主卵中完成它的年生活循环史。

在早春农作物田中几乎查不到赤眼蜂寄生。在北方由于林木上害虫寄主环境较稳定,冬季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寄主卵不易失水干瘪,赤眼蜂多在林木害虫的卵中越冬。

另外,林木害虫卵表面多有分泌物包裹、这也是生物生存的一种本能,在冬季即将降临,越冬害虫不像候鸟可以南迁,它只好在越冬卵上施加保护,越冬昆虫受环境影响产出利于越冬的卵。

赤眼蜂的老熟幼虫或前蛹即在此种卵中越冬,抗薯好御冬季的不利因素,增强越冬抵抗力。所以林木环境是赤眼蜂越冬的理想场所。林木中的越冬昆虫有很多是赤眼蜂越冬的良好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