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羊身上长痘痘

2024-01-0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65 次
羊身上长痘痘

  本篇农资知识会给农资从业者们阐述“羊身上长痘痘”的内容进行分享,但愿对各位网友们稍微有点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毒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

  但山羊痘发病比绵羊痘发病较缓慢。

  1、饲养管理不善:患病或病愈的羊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等,如果不注意隔离病羊与健羊,在一起放牧,互相接触,共同饮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健羊很易被传染。

  羊舍狭窄,羊只过多,拥挤,通风不良,不及时清除粪便,一些有害气体就会升高。另外,饲料不足,营养价值不全,以致羊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羊只机体,使其发病。

  2、季节因素:我国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羊痘病的发病率不同。羊痘病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强,因此在寒冷的冬末春初季节多发。

  而本病毒对热耐受力差,夏季阳光充足,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杀死病毒,因而少发。

  3、病苗因素:生物制品贮存有一定的要求,本疫苗要求0℃以下保存,如果保存温度过高,很易失效,达不到免疫效果。

  在疫苗运输途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同样降低保护力,使用时不当,也达不到免疫目的。

  4、体外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是本病毒的携带者,如果不及时驱虫和搞好灭虫工作,将使羊只发病。

  5、人员素质因素:防疫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方**确使用疫苗,则降低甚至达不到免疫效果。使用不消毒旧针头注射,亦能传染健羊,提高发病率。

  饲养员素质较低,不懂管理方法,未能及时消毒病羊舍,饲槽等接触物件,使该病迅速蔓延。

  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

  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疱液和痂快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

  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肌体。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

  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也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8天。

  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黏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经1-4天后开始发痘。

  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及**上。山羊大多发生在**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疱,内含清亮的浆液。

  此时病羊体温下降。由于白细胞破裂或内容物干涸,形成棕色痂后痊愈。

  在羊痘流行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病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病程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这些重剧病例多死亡。

  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尽量减少羊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一旦发病,迅速将病羊隔离。建筑羊舍应宽敞,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加强疫苗管理:疫苗保管必须按说明书温度保存,不得随意乱放。

  运输途中必须防止日光曝晒,采取降温设备。使用时按说明书及瓶签上各项规定使用。

  3、定期驱虫:寄生虫传播途径须予以重视,必须搞好体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4、应定期开办培训班:为学员切实学到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免疫防治:每年对羊只注射接种一次羊痘疫苗。

  (1)对患部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然后涂上碘甘油、紫药水。

  (2)为防止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可能是山羊痘。病羊首先要隔离,死羊要深埋处理。

  圈舍用20%的漂白粉消毒。局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

  抗菌药对痘无效,但是可以预防继发感染。对尚未发病的羊或领进已受威胁的羊群用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接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疫苗05ML。

  最好打给你所在地的兽医站,羊痘属于法定一类动物传染病,最好让兽医站的人来看下。

  羊痘症状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病程,在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

  1、症状潜伏期2-12天,平均6-8天。

  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粘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约经1-4天后开始发痘。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及**上。

  山羊大多发生在**皮肤和**上。开始为红斑,1-2日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泡,内含清亮的浆液。

  此时病羊体温下降。在羊痘流行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或坏疽,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

  这些重病例多死亡。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

  如有并发肺炎(羔羊较多)、胃肠炎、败血症等时,病程可延长或早期死亡。2、

  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最初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

  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

  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人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

  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3、防治方法①平时做好羊的饲养管理,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

  冬春季节要适当补饲做好防寒过冬工作。②在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大小羊一律尾内或股内皮下注射05毫升,山羊皮下注射2毫升。

  ③当发生羊痘时,立即将病羊隔离,羊圈及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对尚未发病羊群,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注射。

  ④对于绵羊痘采用自身**疗法能**淋巴、循环系统及器官,特别是网状内皮系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组织代谢,增强机体全身及局部的反应能力。⑤对皮肤病变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如用01%高锰酸钾洗后,涂碘甘油、紫药水。

  对细毛羊、羔羊,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每日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10-20毫升,肌肉注射1-3次。用痊愈血清治疗,大羊为10-20毫升,小羊为5-10毫升,皮下注射,预防量减半。

  用免疫血清效果更好。当前我国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羊业生产出现萎缩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发展养猪业出台了许多有效的扶持发展措施,进行了力度很大的财政补贴和奖励,与养猪业,甚至与**牛业、肉牛业、养禽业相比,养羊业发展后劲和比较效益明显下降。由于许多地区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缩小了发展养羊的空间,改为舍饲后又明显增加了饲养成本。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多,许多农区劳力缺乏,从而无暇顾及养羊等原因,近年来,农区养羊户不断减少,养羊数量逐年下降,养羊业呈现出明显的萎缩状态。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在许多养羊地区,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与现代化的养羊生产要求格格不入。由于投入严重不足,科学研究经费少得可怜,致使许多严重制约肉羊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技术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由于对草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重用轻养,放牧过度,长期超载,加上管理不力,致使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在不同程度地退化,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发展养羊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由于投入严重不足,优良种羊、地方良种保种等补贴没有或不到位,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羊的良种化进程。绵阳和山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近60年来,尽管我国在引入国外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培育新的高生产力绵羊和山羊品种方面,或在选育提高地方良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时至今日,我国肉羊产业中的良种化程度依然不高,主要依靠宰杀生产力水平低的当地土种绵羊和山羊获取羊肉。由于我国对原有地方优秀肉用品种羊重视不够,经费短缺,选育提高进展缓慢。培育出的阿勒太肉用细毛羊、南江黄羊和巴美肉羊等新品种,其生产力最多只能达到“二流”水平。国家和地方花了大量外汇引进的许多优秀肉羊品种,由于种种原因,在改良地方低产肉羊方面进展不大。近年来,种羊市场虽有复苏,但力挺过来的许多种羊场以及公司企业,至今种羊经营**环境仍十分艰难。随着农牧区牲畜家庭承包、户有户养等责任制的推行,近年来,羊的改良不是增加了,而是有所降低。

  我国肉羊产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良种繁育体系或缺乏活力,或名存实亡良种繁育体系是推广和普及良种的重要载体,在实现良种化的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体制、机制、投入、工作等方面的因素,现在全国的许多种羊场或名不副实,或倒闭破产,或虽能维持,但处境艰难。许多基层技术服务推广单位工作条件差,队伍不稳,服务不到位,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

  人才匮乏人才,特别是有事业心、精通业务技术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一个单位、一项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许多羊场、企业,在养羊生产第一线,热爱事业,精通业务,善于动手和操作的相关业务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笔者到过许多羊场、企业,到过很多生产第一线,不要说研究生、本科生,就是中专生也没有。现在很多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错误导向学生、研究生热衷于在实验室分析血样,研究皮肤组织,热衷于搞分子标记,追逐发表SCI论文,热衷于学外语,搞计算机,就是不到农牧业生产实践中去,不到基层生产单位去,在教室里讲养羊,在实验室里搞育种,理论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培养出来的许多专门人才,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科教人员几乎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夸夸其谈,到基层、到生产实践中,既发现不了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基层和生产单位不欢迎,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许多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相关政策和农业教育的悲哀。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规模小,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在我国的农村牧区,绵羊和山羊基本上实行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生产方式落后。

  在牧区,由于受生态经济条件的制约,饲养管理和经营比较粗放,不少地区至今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局面。在农区,品种良种化水平不高,畜舍简陋,设备落后,饲养管理粗放,规模小,农户文化科技素质低,信息不灵,市场观念差,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困难等,仍然是当前制约农区养羊业迅速发展提高的拦路虎。

  由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和粗放的饲养管理,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标准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疫病很难控制,因而养羊业在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隐患严重,这本身就削弱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对我国养羊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丘疹-水泡-脓胞-结痂。

  根据查询山羊痘典型病例相关资料可知,山羊痘典型病例发展的过程是:丘疹-水泡-脓胞-结痂。山羊痘: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在尾根、**、**、尾内**的周围、**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有时还出现在头部等。


精选问答:


  1、羊肉皮上有白色疙瘩是寄生虫吗?

  羊肉皮上的白疙瘩不是寄生虫,是羊肉里面的脂肪,可以放心吃。如果是羊肉里面有疙瘩就要注意了,一般情况下是羊身体里的淋巴结,它是不能食用的,是羊有结核病或羊链环菌病等,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出现的疙瘩,要仔细检查羊肉剔出疙瘩,放心吃羊肉就可以啦。

  2、羊皮上有疙瘩就一定是羊痘吗?

  很有可能是羊痘,这是羊群中的传染病,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

  以在**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该病病原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杀死。其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目前市场上有治疗该病的药,可以去比较正规点的兽医站买药。也可以用下面的土方, ①新砷矾纳明(九一四)静注。成羊0.3克~0.5克;5月龄以下羔羊0.1克~队2克;5月龄以上的青年羊0.2克~0.14克,溶于50毫升~100毫升的糖盐水中一次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3天~5天后再注射一次,剂量减半。②土霉素25毫克/千克~50毫克/克,每日分两次日服。③氯霉素30毫克/克~50毫克/克,分两次口服。④病初也可应用中药草清肺散煎后灌服。⑤其他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