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什麽--
这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农资从业者们解释“大黄是什麽--”的内容进行细致详细,但愿对农资人们有点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144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50万公斤。
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
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2000-3500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
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叶似蓖麻,每年4月发芽,6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爪大黄,花淡**。
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黄南五州分布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现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黄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
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黄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
大黄以其根茎入药,根茎肥大粗壮,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故名为“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
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
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据药理实验,大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行瘀破积、降压止血之功效。
大黄还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
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
(一)、西宁类型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腰鼓形或切成块瓣,外皮有“锦纹”,来源于掌叶大黄及唐占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等地,围之均集散于西宁故名为西大黄。
过于曾以产地及加工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西宁大黄:主产干青海贵德、玛沁、班玛等地,品质优良,体重质结,内有“槟榔纹”及星点(“点”),其形状多为圆形。名为“箱吉”“蛋吉”“蛋黄”等,为大黄中质量者。
2、河州大黄:主产于甘肃夏河,临夏及碌曲、玛曲等地,过去曾集散于临夏(古称河州),故名河卅大黄,产品亦以圆形居多,但与西宁货相比其体质略松,逊于西宁大黄。
3、岷县大黄:主产于甘肃岷县、卓尼、临潭,形状亦似于西宁大黄,但不及西宁货。
4、凉黄:产于甘肃武威(古称凉州)、水登等处,均为多年野生产品,形似狗头,质佳,但市场现已很少见。
(二)、铨水类型的大黄:此类大黄来源同于西宁类型,多为长形,但表面“锦纹”不明显。
1、铨水大黄:主产于甘肃西和、礼县等县。产于武都者又名为阶州大黄。
其形状多为长形,加工后切段块,分有中吉、苏吉等名称,亦有圆个。常纵剖成片。
名为“开片大黄”,品质较好。过去集散于天水。
2、文县大黄:主产甘肃康县,文县,形似铨水大黄,但圆形大只。多开成片瓣,名为“文片大黄”。
其内色较铨水大黄淡,质较松。过去集散于碧口,经四川输出,与四川北部松潘、茂县,南坪所产大黄相似。
3、清水大黄。产甘肃天水,个大体松,亦为圆个开片。质较次。
4、庄浪大黄:产于甘肃庄浪,形似清水大黄,质较差。
(三)、马蹄类型的大黄:主产于四川,另外**、湖北、云南所产大黄也多属此类,主要来源于药用大黄。多未去拴皮,其横切面干后中心多凹陷,形似马蹄,故名。
1、雅黄:产于四川西部,因主产雅安故名。以形大为佳。
此品体松泡、色茶黄、内心疏松(俗名“糖化黄”,“马粪黄”)。外形似马蹄,过去多出口**。
2、南川大黄:主产于四川南川,系雅黄移植,体重质次。其体较重,内色淡黄夹白绿,亦切成马蹄形。
另外,四川东部、南部及陕西南部及鄂西北所产大黄,多属此类。
过去另有山大黄类,经鉴定为波叶属大黄类,不宜药用。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期、哺乳期应忌用。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云:“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
”《名医别录》亦谓:“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甘肃)。”可见自古大黄就以甘肃、四川北部为主要产地。
《本草图经》曰:“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傍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
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
”所述青叶似蓖麻、根如芋、开黄花的特征,与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1相符,而开青红似荞麦花的特点与掌叶大黄RpalmatumL和唐古特大黄RpalmatumLVartanguticumMaximexBalf一致。《本草图经》所附大黄附图,基生叶具长柄,叶宽卵圆形,具浅或深裂,根茎粗大,具残存托叶鞘,与大黄属掌叶组植物特征吻合。
综合上述大黄的产地、形态、附图,可以认为古今所用大黄是一致的。。
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1蒽类衍生物分为:⑴游离蒽醌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异大黄素(isoernodin)、虫漆酸D(laccaicacidD)、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⑵结合蒽醌化合物,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单和双葡萄糖甙。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单糖甙。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黄二蒽酮(rheidin)、掌叶二蒽酮(palmidin)以及与糖结合的甙如番泻甙(sennoside)A、B、C、D、E、F等。。
2苷类化合物:土大黄甙(rhaponticin)、3,5,4’-三羟基芪烯一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羟基茋烯-4’-O-β-D-吡喃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
3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决明松(torachryson)。。
4鞣质类: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tetrann)等。
大黄四聚苯经水解,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rheo**in)。此外合有树脂。
尚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延胡紊酸等。。
大黄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
作用表现: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泻下有效成分:认为主要是番泻甙类。
泻下作用机理: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
(3)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止血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止血作用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
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虫、**滴虫、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菌作用机理:影响叶酸的酶系统。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生干扰素。。
(3)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明显。薄壁组织发达。
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
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土大黄苷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50%(附录ⅨG)。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附录ⅨK)。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各5mg,分别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大黄素溶液1ml、大黄酚溶液2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大黄素每1ml中含4μg、大黄酚每1ml中含8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二法)],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5ml,置50ml圆底烧瓶中,挥去甲醇,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酸液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约8ml,合并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氯仿液移至100ml锥形瓶中,挥去氯仿,残渣精密加甲醇10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后,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05%。。
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取净大**,照酒炙法(附录ⅡD)炒干。。
熟大黄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ⅡD)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取净大**,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色。。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及根供药用(见彩图大黄)。
栽培种主要为掌叶大黄(Rpalmatum),次为唐古特大黄(Rpalmatumvartanguticu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中国用大黄于医药有悠久历史,西汉初已成批运销欧洲。
为中国主要出口药材之一。
掌叶大黄茎中空,高2米左右。
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掌状半裂。茎生叶互生,具膜质鞘状托叶。
圆锥花序,顶生,夏季开淡**花。瘦果有3翅。
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裂片窄长。药用大黄的叶片则为浅裂,裂片呈宽三角形。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
忌连作。用种子繁殖时,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
春季或秋季播种,而以秋播为好。如用子芽繁殖,可于收获根茎时切取子芽种植。
用种子或子芽育成的幼苗均在次年秋季定植。栽后3~4年,在茎叶枯萎时采挖根状茎及根,阴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主要病虫害有大黄轮纹病、大黄炭疽病及金花虫等。青海、甘肃等地主产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商品称“北大黄”。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药用大黄,商品称“南大黄”。
大黄根状茎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衍生物,均无致泻作用。
另含以上物质的葡萄糖苷及番泻叶苷A、B、C等结合状蒽醌衍生物,均有致泻作用。此外尚含鞣质等。
大黄根状茎及根有清热泻下、破积去瘀、抗菌消炎等作用。生用为峻下药,炮制后使用为缓下药。
炒炭后又可用于止血。小剂量服用时有健胃、收敛作用。
~~~~~~~~~~~~~~~~~~~~~~~~~~~~~~~~~~~~~~~~~~~~~~~~~~~~~~~~~~~~~~~~~~~~~~~~~~~~~~~~~~~~~~~~~~~~~~~~~~~~~~~~~~。
异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中空。
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厘米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呈心形,有3~7条主脉,上面**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毫米,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6毫米。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呈V字形。
瘦果三角形,有翅,长9~10毫米,宽7~8毫米,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
分布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①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
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
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
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二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
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陕西、湖北、贵州、云南、**等地亦产。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
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
炮制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100斤用黄酒14斤)。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
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
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性味苦,寒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治实热**,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
宜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