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什么是稻螟虫

2024-03-2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75 次
什么是稻螟虫

  这篇技术知识会给广大网友分解“什么是稻螟虫”的内容进行周详诠释,期待对大家有少许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稻螟虫,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蛀禾螟属的一种昆虫。水稻害虫。

  三化螟雄蛾翅展18~23毫米,前翅灰褐色,中央有一不明显小黑点。

  雌蛾翅展24~36毫米,前翅黄白色,中央有一明显黑点。卵粒积集成长椭圆形卵块,其上覆盖褐色鳞毛。

  老熟幼虫体长14~24毫米,淡黄绿色。蛹瘦长,长12~13毫米,蛹外包有薄茧。

  褐边螟蛾与三化螟近似,但前翅中央有3个褐点,前缘有褐边。卵块上盖淡**鳞毛。幼虫头部深褐色。茧较厚。二化螟雄蛾翅展20~25毫米,前翅近中部有4~5个黑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翅展25~31毫米。

  卵粒鱼鳞状排列成带形卵块。老熟幼虫体长24~27毫米,头部红褐色,体淡褐色。

  蛹长11~17毫米,圆筒形。台湾稻螟雄蛾翅展18~23毫米,前翅中央有4个带金属光泽的深褐色斑,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翅展23~28毫米。

  卵粒鱼鳞状排列成长带状卵块。老熟幼虫体长16~25毫米,头部褐色。

  蛹长9~11毫米。大螟蛾翅展27~30毫米,前翅近长方形,中有纵行暗褐宽带纹。

  卵半球形,卵块带状。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头红褐色,体粗壮。

  蛹体长15~18毫米,淡黄至黄褐色。

  150%杀螟松乳油、50%巴丹水溶剂、50%甲胺磷乳剂或5005乳油,每亩用100毫升,加水150~200千克泼浇。

  2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毫升,50%乐果乳油100毫升,加水200~300千克泼浇,或每亩用药量减半,兑水50千克喷雾。

  3在蚁螟孵化高峰前1~2天,每亩用50%嘧啶氧磷乳油60~80毫升,兑水75~100千克喷雾。

  4每亩用50%易卫杀可溶性粉剂50~100克,兑水喷雾。

  5每亩用50%速灭松乳油75~100毫升,兑水喷雾。


好文探索:【原创】水稻“三虫两病”来袭!识别防治看这一篇就够了!


  我国是一个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水稻病虫害问题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3年12月7-9日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预计2023年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3.9亿亩次。

  其中,虫害发生面积9.5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4.4亿亩次。发生特点:一是“两迁”害虫局部重发。二是水稻螟虫回升态势明显。三是稻瘟病流行风险很大。

  所以今天小编就在这里为大家带来水稻“三虫两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稻瘟病)的详细介绍和防治方法推荐,同时为大家带来“大福利”,具体是什么福利文章最后告诉您^_^。

  稻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我省不能越冬,每年的虫源夏季从我省以南的稻区迁入,秋季从我省以北的稻区迁入(回迁),因此我省处于褐飞虱每年从南到北迁飞和从北到南回迁的中间地带。 对我省褐飞虱发生轻重影响最大的是从南方迁入虫源的迟早和数量,凡迁入期早、迁入虫量大的年份发生重。

  失治田块轻者出现冒穿枯黄,重者倒伏,甚至颗粒无收。

  早稻、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主的防治可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单剂(4-5克有效成份/亩)。

  当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发生时:在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25%吡蚜酮24克/亩或25%噻嗪酮50-60克/亩。

  褐飞虱单独防治:在1-2龄低齡若虫为主时,每亩可用25%吡蚜酮18-24克/亩或25%噻嗪酮50-60克/亩。

  田间虫龄不太整齐的稻田田,或者田间褐飞虱高龄若虫或成虫较多的稻田,可在上述配方中加40%毒死蜱80-100毫升/亩。

  防治五代褐飞虱时,浙北地区(粳稻区)应选择吡蚜酮,可兼治穗部灰飞虱。

  打药时用水量一定要足,要求能淋到水稻基部。

  打药时不要少于50公斤,如植株高大,要加大水量。打药时,稻田还要保水3-5厘米。

  w打药后5-7天,一定要再到稻田去查一下,如果田间虫量仍然超过防治防治指标,还要进行补治。

  三化螟:为单食性,只为害水稻。

  二化螟:寡食性,除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甘蔗、玉米等,但在稻区一般以水稻为主。越冬幼虫可取食蚕豆、油菜和紫云英等作物。

  大螟:杂食性,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甘蔗、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

  二化螟和大螟前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三化造成水稻枯心,孕穗后三种螟虫为害可造成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

  灌水杀蛹,在一代二化螟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进行翻耕灌水或灌水将稻桩淹没,并自然落干。

  适当推迟播栽期,栽培避螟(早播、早栽发生重)。

  10%氯虫苯甲酰胺10ml/亩。

  10%氟虫双酰按·阿维菌素30ml/亩。

  ①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45-50公斤喷雾。同时必须保持田间有3-5厘米水层。

  ②二化螟防治适期:穗期防治的适期应根据虫情预测,在卵孵始盛期防治第一次(一般为孕穗期),隔7天左右再治一次(或为破口期),大发生时隔5-7天再治一次。

  稻纵卷叶螟是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

  一般田间新虫苞数量激增时,也是二龄幼虫盛发时。

  10%氯虫苯甲酰胺10ml/亩。

  阿维菌素30ml/亩。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8-10克/亩。

  目前药剂大部分对低龄虫效果好,对高龄虫差,因此用药时一定在低龄期。

  w喷雾时要求喷细雾,且要均匀w用水量据水稻植株大小而定,前期适当减少用水量(30-40公斤/亩),后期增加到40-50公斤/亩。

  稻纹枯病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严重时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又称云纹病。

  一般在分蘖期到抽穗期盛发,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侵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淡褐色到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侵状半透明。

  以后病斑逐渐增多,互相连成一片不规则的云纹,向稻株上部发展。病部表面可形成由菌丝集结交织成的菌核。

  当水稻分蘖末期到圆秆拨节期丛发病率10-15%,孕穗期丛发病率15-20%。

  5%己唑醇,80毫升/亩,加水45-50千克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过7-10天再用药一次。

  24%噻呋酰胺,20~30ml/亩。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1、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根本办法:。

  早稻有:早58、湘早籼3号、21号、22号,86-44,87-156,皖稻61,赣早籼39号、42号、41号,博优湛19号,中优早81号,中丝2号,培两优288号,华籼占,汕优77。

  中稻有:七袋占1号,七秀占3号,培杂山青,三培占1号,滇引陆粳1号,宁粳17号,宁糯4号,杨辐籼2号,胜优2号,杨稻2号、4号,东循101,东农419,七优7号,嘉45,秀水1067,皖稻28、32、34、36号、59号,汕优89号,特优689,汕优397,汕优多系1号,满仓515,泉农3号,金优63,汕优多系1号。

  晚稻有:秀水644,原粳4号,津稻308,京稻选1号,冀粳15号,花粳45号,辽粳244,沈农9017,冈优22,毕粳37,滇杂粳2号,冈优2号,滇籼13号、14号、40号,宁粳15、16号等抗稻瘟病品种。

  水稻旱种时可选用临稻3号、临稻5号、京、中国91等抗穗颈瘟品种。水稻进行旱直播时可选用郑州早粳、中花8号等抗病品种。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克/亩。

  30%稻瘟灵乳油120-15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


精选问答:


  1、水稻上为什么有瓢虫?

  瓢虫是水稻上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是水稻田中的天敌。瓢虫以各种害虫为食,包括水稻上的蚜虫、螟虫等。它们通过捕食这些害虫来维持水稻田的生态平衡,保护水稻作物的健康生长。

   水稻上有瓢虫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也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农民通常欢迎瓢虫的存在,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米虫在空调房里会死吗?

  不会。

  空调室内温度达到最低是16度,这个温度把生了米虫的大米放在这样的室内是没有防虫效果的,因为,16度的室内温度非常适合米虫在大米里面的生长和繁殖。

  米虫的平均寿命约为三个月,不吃米饭可以活20天左右。米虫是水稻上的一种螟虫,通常在谷物中发现。它的学名是米象,也叫象鼻虫。它是一种虫族和象鼻虫。米虫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年约8至9代,一代约20至50天,是谷物中的主要害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