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上的黄斑问题?
此篇汇总刨释“豇豆上的黄斑问题?”的内容进行详细,期望对农资人们稍微有点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1、豇豆病毒病:是发生较普遍且严重的病害。常见的有豇豆花叶病与豇豆黄花叶病。
主要病毒病原是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叶上显黄斑、黄绿相间与深绿相间的花斑、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小,甚至不能开花以至死亡。
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病株、病叶及时清除烧毁,减少病源。发病之前或始期,采用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等杀菌剂防止真菌病害。
发现蚜虫及时喷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重点喷叶背面。消灭病毒源。
病毒病发生后,多给些肥水,并喷洒01%-05%磷酸二氢钾,可减轻损失。。
2、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或叶斑病,是近年发生较严重的叶部病害。
初期叶片发生赤、紫褐色小点,扩大呈近圆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菌,致使叶片变小、落叶、结荚减少。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清洁田间,减轻病害蔓延。
药剂防治:可用1:1:200波尔多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豇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重者叶柄和种荚也可为害。
开始叶背产生淡**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疮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洒15%**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等,10-15天1次,连喷2-3次。
4、豇豆白粉病:为害叶片为主,也为害蔓和荚。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扩大成紫褐色斑,上面覆一层稀薄的白粉,叶斑沿脉发展,白粉覆满全叶,引起大量落叶。
此病在南方普遍发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硫磺悬浮液300倍,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5、豇豆枯萎病:苗期主要病害。症状是引起根茎腐烂,植株萎蔫。
主要采用轮作,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来防治。。
1、小地老虎:又名“地蚕”,是为害幼苗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在表土层或地表为害,3龄前幼虫啃食幼苗叶片成网孔状,4龄后咬断幼苗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和大量幼苗死亡。防治:早春铲除杂草,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毒饵诱杀4龄以下幼虫,将5千克麦麸炒香拌入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
小地老虎暴食初期,用25%敌杀死或25%速灭杀丁2500倍液喷洒植株基部及四周,效果较好,也可结合人工捉杀幼虫。。
2、豆野螟(豆荚螟):也称豆荚野螟或豇豆钻心虫。
豆野(荚)螟幼虫现蕾前主要为害叶片,以后则钻入花冠及幼荚蛀食为害,造成花蕾与荚的脱落,蛀食后产生蛀孔,并产生粪便引起豆荚腐烂,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要及时,在豇豆开花期发现幼虫立即用10%氯氰菊酯乳油或50%杀螟松乳剂或25%敌百虫粉剂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杀,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选用早熟品种,实行与粮食作物间作,保持田间一定湿度可减轻危害。。
3、蚜虫:是豇豆主要虫害,又是豇豆病毒病主要传毒媒介之一,在幼苗期开始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为害。
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抗蚜威8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敌杀死乳剂2000-3000倍液,重点喷叶背面,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红蜘蛛:又名火龙。
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叶片被害后,逐渐变成红**,似火烧,最后叶片脱落,果实干瘪,植株变黄枯焦。防治: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剂10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或三硫磷等药剂交替喷杀,重点喷叶背面,连续喷2-3次。
5、豆象:也是豇豆上最严重的害虫。成虫在嫩荚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蛀食种子为害,使籽粒蛀成空壳,不能食用,严重的影响种子发芽及其商品质量。
防治:可在花期喷杀虫剂,收获籽粒晒干后,采用药剂熏蒸。一般以磷化铝或氯化苦等熏蒸豆粒和贮藏库,可杀虫兼杀卵。
有的地方也采用沸水浸烫,石灰缸或密封贮藏等方法,也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豇豆最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锈病和美洲斑潜蝇,即农民常说的“三病一虫”。
豇豆根腐病:其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病残体中存活,借农具、雨水和灌溉水传播,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发病主要特点是病部产生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株易拔断,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根部开始腐烂,发病病株上部叶片呈**失绿,如不及时治疗,后期根部全部腐烂,上部茎叶萎蔫枯死。浇水过多,连作发病重。
防治办法:宜采用高垄栽培,一是提前培育壮苗移栽,二是也可以采取直播的办法,前期合理浇水,不宜大水漫灌。当出苗后,在苗生长高度达10厘米时,每棵用邦佳威400倍液加3000倍液硕丰481灌根,对已经发生根腐病的可以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死棵灵1500倍液灌根。
豇豆褐斑病:病原属半治菌亚门真菌。
发病症状:叶片正反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边缘赤褐色,外缘有**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叶背病斑颜色稍深,边缘仍为赤褐色。温度高时,叶背面病斑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该病最适发病温度20-25℃,相对湿度80%以上,高温高湿,种植过密,通风不良,偏施氮肥,发病较重。
防治办法: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栽培结束后及时清洁田园。
药物防治: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倍液加4000倍液硕丰481、也可用邦佳威500倍液加40%睛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视病情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豇豆白粉病:其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是温室豇豆常发病。发病适温为20—30℃之间,相对湿度40%—95%,一般在开花结荚中后期发病严重,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发病较快。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首先叶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扩大呈紫褐色斑,叶上覆盖一层稀薄的白粉,后期病斑沿叶脉发展,白粉布满全叶,发病重的叶片背面有时也可表现症状。
防治办法:(1)在选肥上多使用磷钾肥和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免深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可以提高豇豆抗病能力,可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2)发病前后可叶面喷施普星1200倍液加4000倍液硕丰481,注意喷施叶片反正面,7—10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30%醚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该虫属双翅目,潜蝇科,温室内由于干旱,棚内温度高,能在温室越冬,长期危害,尤其以豇豆为甚。美洲斑潜蝇危害豇豆多以叶片为重,以幼虫钻叶为重,在叶片上形成由细变宽的蛇形弯曲隧道,初期为白色,后期变成铁锈色,幼虫多时叶片在短时间内就被钻空干枯死亡。
防治办法:可选用漩星(甲维**磷),每亩用40—60毫升加4000倍液硕丰481叶面喷施,也可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豇豆黑斑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用什么农药能防治呢。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发病初期选用15%**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喷药时重点要把药喷到植株中、下部位,要轮换用药。
喷药时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会促使植株尽快恢复长势。
预防用药:下雨后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即可有效的预防豇豆锈病的发生。
北方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阶段,产生的锈孢子侵染菜豆并形成疤状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感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深秋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辗转传播蔓延。
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10~30℃均可萌发,其中以16~22℃最适。
日均温245℃,相对湿度84%,潜育期9-12天。菜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左右,高湿昼夜温差大级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苗期不发病,秋播菜豆及连作地发病重。
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百度百科-豆角锈病、百度百科-豇豆锈病。
叶子上如果发生大面锈斑病的话,会造成豇豆角只开花不结夹,或者是结夹太少,严重时还会大量减产,或者造成豇豆生长期缩短,萎缩而死亡了。
由最初的黄点逐步遍布整个叶片,最终致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枯萎掉落。锈病会造成叶片提前落,影响豆角的正常生长,并植株较小对产量影响比较大。
豇豆锈病是一种真菌**害,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上散生黄白色的小斑点,不久就会变成黄褐色的小疮斑,然后就扩大成红褐色的疮斑,疮斑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的粉末,在生有疮斑的叶。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豇豆价格,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是抗病能力强的就一定适合,还要综合考虑到当地水热条件以及气候类型,土壤土质等问题。
抗病性强的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害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发芽率,选地势较高疏水性较好的田园,保持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做好病害防治是豆角高产的关键。缸豆锈病多在夏秋季高温多余易发生,流行季病株可达到90%,发病重时可减产30%。
其一,降湿。叶面结露是锈病病菌侵染的先决条件。
其二,药剂防治可用苯醚甲环唑丶咪鲜胺`腈菌唑`氟硅唑、吡唑菌胺等杀菌剂。另外就是选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性。
加强管理,及时用药剂防控。可选择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等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1次。
希望能帮豇豆既不耐高温,又不耐渍涝,种植上应该选择通风朝阳高地种植。
豇豆病害很多,大面积发生的就有24种。
17豇豆链格袍黑斑病(16和17不一样的病)。
1、豇豆病毒病:是发生较普遍且严重的病害。常见的有豇豆花叶病与豇豆黄花叶病。
主要病毒病原是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表现叶上显黄斑、黄绿相间与深绿相间的花斑、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小,甚至不能开花以至死亡。
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病株、病叶及时清除烧毁,减少病源。发病之前或始期,采用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等杀菌剂防止真菌病害。
发现蚜虫及时喷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重点喷叶背面。消灭病毒源。
病毒病发生后,多给些肥水,并喷洒01%-05%磷酸二氢钾,可减轻损失。
2、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或叶斑病,是近年发生较严重的叶部病害。
初期叶片发生赤、紫褐色小点,扩大呈近圆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菌,致使叶片变小、落叶、结荚减少。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清洁田间,减轻病害蔓延。
药剂防治:可用1:1:200波尔多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豇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重者叶柄和种荚也可为害。
开始叶背产生淡**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疮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洒15%**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等,10-15天1次,连喷2-3次。
4、豇豆白粉病:为害叶片为主,也为害蔓和荚。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扩大成紫褐色斑,上面覆一层稀薄的白粉,叶斑沿脉发展,白粉覆满全叶,引起大量落叶。
此病在南方普遍发生。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硫磺悬浮液300倍,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5、豇豆枯萎病:苗期主要病害。症状是引起根茎腐烂,植株萎蔫。
主要采用轮作,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来防治。
1、小地老虎:又名“地蚕”,是为害幼苗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在表土层或地表为害,3龄前幼虫啃食幼苗叶片成网孔状,4龄后咬断幼苗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和大量幼苗死亡。防治:早春铲除杂草,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及食料来源,毒饵诱杀4龄以下幼虫,将5千克麦麸炒香拌入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
小地老虎暴食初期,用25%敌杀死或25%速灭杀丁2500倍液喷洒植株基部及四周,效果较好,也可结合人工捉杀幼虫。
2、豆野螟(豆荚螟):也称豆荚野螟或豇豆钻心虫。
豆野(荚)螟幼虫现蕾前主要为害叶片,以后则钻入花冠及幼荚蛀食为害,造成花蕾与荚的脱落,蛀食后产生蛀孔,并产生粪便引起豆荚腐烂,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要及时,在豇豆开花期发现幼虫立即用10%氯氰菊酯乳油或50%杀螟松乳剂或25%敌百虫粉剂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杀,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选用早熟品种,实行与粮食作物间作,保持田间一定湿度可减轻危害。
3、蚜虫:是豇豆主要虫害,又是豇豆病毒病主要传毒媒介之一,在幼苗期开始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为害。
防治:在蚜虫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抗蚜威8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敌杀死乳剂2000-3000倍液,重点喷叶背面,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红蜘蛛:又名火龙。
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叶片被害后,逐渐变成红**,似火烧,最后叶片脱落,果实干瘪,植株变黄枯焦。防治: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剂10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倍或三硫磷等药剂交替喷杀,重点喷叶背面,连续喷2-3次。
5、豆象:也是豇豆上最严重的害虫。成虫在嫩荚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蛀食种子为害,使籽粒蛀成空壳,不能食用,严重的影响种子发芽及其商品质量。
防治:可在花期喷杀虫剂,收获籽粒晒干后,采用药剂熏蒸。一般以磷化铝或氯化苦等熏蒸豆粒和贮藏库,可杀虫兼杀卵。
有的地方也采用沸水浸烫,石灰缸或密封贮藏等方法,也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