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特征及诱因
本篇农资文章会给全国农友们阐述一下“猪链球菌病的特征及诱因”的内容进行精细分析,期待对农友们有所收获,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猪链球菌是养猪业常见的猪病。它对所有阶段的猪都有伤害。
在猪场暴发,传染速度极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它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
主要包括猪败血症、脑膜炎和淋巴结脓肿链球菌病。主要特征是病猪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其中以淋巴结脓肿最为常见,以败血症危害最大。病猪群死亡率有时可达80%以上。
猪链球菌的病因:猪链球菌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的猪,家禽、马、羊、鹿、鸟等也可能携带该菌。一般正常情况下,这种病原体不会致病,但一旦细菌发生变异,产生的毒力就会使猪链球菌传播。
猪圈潮湿阴暗、卫生条件差、仔猪突然断**、混群、气候突变、高温高湿等都会降低猪的抵抗力,使猪感染猪链球菌。一些病死猪处理不当或运输工具消毒不当也可传染本病,或接触呼吸道、皮肤伤口也可使本病传染。
精选问答:
1、猪链球菌病在猪群间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消化道和生殖道。
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弃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病猪或带菌猪与健康猪接触,病死猪处置不当,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均可引起猪只大**病而造成流行。2、母猪链球菌传染小猪吗?
猪链球菌有强传染性,不但会传染给小猪,还有可能传染给人的。
猪链球菌是具有荚膜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可根据其细胞壁抗原成分将其大致归类为兰氏分群(Lancefieldgroup D)D群链球菌。根据其荚膜抗原(CPS)的不同,猪链球菌被分为35(1~34型,1/2型)种血清型,其中1,2,7,9型是猪的致病菌。猪链球菌的定植部位为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部分血清型的猪链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通过伤口感染。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猪在各种动物中易感性较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猪。病猪、I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当健康猪群引入带菌猪后,由于互相接触,病菌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发病较多,多发于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脐带感染等外伤病史的猪易发生该病,潜伏期1~3天或稍长,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在人的感染中,猪链球菌常导致化脓性脑炎,除此之外,心内膜炎、蜂窝组织炎、腹膜炎、横纹肌溶解、关节炎、肺炎、葡萄膜炎和眼内炎等病例也见报道。
预防措施
做好消毒、清除传染源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3%来苏儿液等消毒液彻底消毒。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经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
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做好菌苗预防接种 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较多,不同菌苗对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感染无交叉保护力或交叉保护力较小。预防用疫苗最好选择相同血清型菌苗。菌苗最好用弱毒活菌苗,因为细胞免疫在抵抗猪链球菌感染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药物预防猪场或周围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添加于饲料中用于预防,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人员防护猪链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猪。生猪饲养人员和屠宰加工人员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多注意个人防护,有外伤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猪,发现病猪要及时通知兽医诊疗。屠宰加工人员在屠宰生猪时,应防止个人受伤。一旦受伤应立即处理伤口,经清洗消毒后,使用抗菌素预防治疗。注意不食用病死猪,**的猪肉在分割时,应使用生熟分开案板,并充分煮熟后食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