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智能蔬菜大棚

2024-03-1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11 次
智能蔬菜大棚

  这一篇内容会给网友们介绍“智能蔬菜大棚”的内容进行全面解释,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智能温室的作用是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温室种植,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利用温度、湿度、CO2、光照传感器等感知温室的环境指标,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微机监控温室内的水帘、风扇、遮阳板等设施,改变温室内的生物生长环境。


精选问答:


  1、智能农业大棚是否需要审图和验收?

  一般智能农业大棚都是项目运作,能****能补贴补贴。

  如果项目报批立项,肯定需要审图和验收。

  审图是为了避免图纸设计不合理或违规,完备立项手续。

  验收是为了项目竣工后的一步必经手续,各职能部门组成的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手续才算完成,有了验收报告县财政才能下发补偿款。

  2、智能大棚成功案例?

  在一栋栋标准化大棚内,立体化种植的食用菌分层排列,一朵朵头顶“黑帽”、身着“雪白长裙”的红托竹荪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工人分散在基地内忙着采摘,分拣、搬运、清理、烘烤……深冬时节,地处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的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我们种植的是红托竹荪,先前多在南方大面积种植,经济价值高,被称为‘菌中皇后’。公司通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南菇北移,赶上新春期间上市,市场价每公斤能到200元,现在每天采收1000公斤左右,市场供不应求。”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大鹏介绍。

  近年来,龙城区联合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23年,通过工商资本下乡,该镇成功引入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南菇北移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项目”,并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南菇北移珍稀食用菌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走上特色产业致富路。

  一栋栋现代化温室集中连片,智能化温控设施配备齐全,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可实现自动调控。据介绍,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元,在联合镇建设智能化大棚92栋,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每棚每年可创造产值约80万元,带动6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每人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

  南菇北移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项目是联合镇食用菌产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联合镇不断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径,利用脱贫攻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积极推动食用菌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截至目前,联合镇食用菌种植项目已覆盖12个行政村,种植大棚1000余栋,食用菌年产量近1万吨。全镇成立9家食用菌业公司和9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以食用菌为主的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2023年联合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2023年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后,联合镇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所合作,全力抓好食用菌产业发展、品牌打造、成果转化、人才合作、项目合作等工作,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龙城区联合镇党委书记李阿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