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氯吡脲膨果是激素吗,氯吡脲膨果效果

2024-07-2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508 次
氯吡脲膨果是激素吗,氯吡脲膨果效果

有什么植物激素可以让果实膨大?

生物果实膨大剂主要成分名称叫生物菌,属于生物活性物质,农业上通用种类有多酶蛋白和光合酶。

作用是促进物质富集和营养分配。化学果实膨大剂的主要成分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硕果灵、膨果龙,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6-BA、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促进果实膨大的植物激素主要是?

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它的主要种类有吲哚乙酸和氯吡脲两类。这两类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从而达到膨大果实的目的。当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有弊端的,他会降低果实的贮存性口感跟风味。作用当然也是明显的就是膨大果实。

有什么植物激素可以让果实膨大?

答:“膨大剂”指的是能促进植物果实细胞分裂与伸长,使果实增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叫“大果灵”或“膨大素”。目前,常用的膨大剂是氯吡脲,它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及器官形成,从而增加果实重量,常用于西瓜、猕猴桃、葡萄等水果生产。

果树膨大剂原理?

膨大剂

膨大剂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名为氯吡苯脲,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膨大剂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对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等多种作物有增加果实数量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

中文名膨大剂

外文名Swellingagent

概况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

俗称膨果龙

也叫膨大素

概况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俗称“膨果龙”,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常见膨大剂有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由瑞士Sandoz公司最早研发,由东京大学药学部的首藤教授等发明,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研究开发CPPU,但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1980年,在日本植物调节剂研究协会批准下,以KT-30的名称,协和发酵开始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效果试验。1989年3月,协和发酵以“フルメット液剤(0.10%)”为商品名获得专利。

代谢氯吡脲的作用机制是非全身性的(non-systemic),用葡萄、苹果与猕猴桃树进行的代谢实验显示活性成份在植物体内没有明显的转运作用发生。氯吡脲在这三种植物中的代谢途径是相似的,该途径中可能首先是苯基的3或4-位被羟基化,而后产生的酚羟基接着与糖基发生结合作用。可以认为氯吡脲代谢中的残留物是母体化合物,即氯吡脲自身。

膨大剂对于植物具有什么作用呢?

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系那个一直推崇“高新”技术的美国Sandoz公司最早研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我国的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引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1992年农业部居然批准了该产品。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对植物的副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但是目前有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说,膨大剂本身无害,如果使用不当,会对植物和瓜果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葡萄膨大剂是一种专用于葡萄上增大果粒的植物激素。他主要分为三大类:【1】消籽类【2】膨大类【3】消籽膨大兼用类。如果按照所使用的品种分,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欧美种膨大剂】和【欧亚种膨大剂】 市场上比较全面的产品有【伊氏葡萄膨大剂】系列产品等等。

膨大剂的危害是什么?

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膨大剂”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已将\膨大剂\纳入农药管理范围,一共有60个产品取得登记资格,被广泛应用于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西瓜、苹果、梨、猕猴桃等。所以不要想着能不能吃了。要是不能吃,那你什么也吃不了。

膨大剂的危害人体健康是真的吗?根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膨大剂\的主要成分氯吡脲为低毒,制剂为微毒。在通常条件下,氯吡脲降解较快,喷施到植物上24h后就有60%发生降解。

膨大剂危害用动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放射性标记的氯吡脲饲养老鼠,吸收率达100%,65%~85%存在于尿、体内组织和呼出气中,20%由胆汁分泌;氯吡脲被老鼠吸收后很快从体内排出,不存在蓄积性。

过量使用会破坏口感外观,判断一种化学物质是否有毒、是否对健康产生影响,得和剂量联系在一起。\膨大剂\有其用药期、剂量和方法,使用不当或者擅自提高剂量,会导致瓜果因局部浓度过高变得形状奇怪、口感不好。比如西瓜肉中出现黄色或者白色的空心部分、草莓果肉空心、猕猴桃又硬又酸等。

虽然说用残留检测与动物实验证明了膨化剂对人体健康并不存在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使用过量的膨大剂则还是会有一定危害的。所以在我们购买一些农作物时,要选择外观正常的,如果打开后发现情况不对(最熟悉的是西瓜打开后出现白色、黄色空心现象),或是口感不对,最好不要食用。

什么叫猕猴桃膨胀剂?

膨大剂俗称"膨果龙",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常见膨大剂有氯吡脲,由瑞士Sandoz公司最早研发,由东京大学药学部的首藤教授等发明。

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属于农药范畴。从使用功能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膨大、延长花期、矮化植株、促进生长等作用。目前已在我国经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8种。不只是在我国,从上世纪30年代研发推广起,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世界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蔬菜、水果种植、储存中也在普遍使用。

氯吡脲是膨大剂吗,怎么使用呢?

氯吡脲是膨大剂,不同农作物使用量和方法不一样。

猕猴桃:于谢花后20-30天,用5-20mg/L氯吡脲浸或喷幼果一次,可促进幼果果实发育。

葡萄:于葡萄谢花末期(生理落果前),用3-8mg/L氯吡脲喷雾果穗,防治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谢花后10-15天,用5-15mg/L氯吡脲浸蘸幼果果穗,则能加速幼果果实膨大,提高单果重和单穗重。

氯吡脲:

氯吡苯脲是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物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100倍。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伸长,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保鲜等。

氯吡脲膨果是激素吗,氯吡脲膨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