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菇栽培技术,姬菇栽培技术?
姬菇栽培技术,打造高效稳定的姬菇生产
姬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而姬菇栽培技术的高效稳定,直接决定了姬菇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从姬菇栽培技术的选址、基质制备、菇种接种、生长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姬菇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选址技术
姬菇栽培的选址,要求环境温湿度稳定、通风良好、光照适宜。宜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流通、水源充足的地方。同时,选址时还应考虑周边环境,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若选址在山区,还需考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便利性。
基质制备
姬菇的基质主要有木屑、稻草、麦秸等,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基质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含水量适宜,是姬菇生长的良好基质。基质的制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料选择:应选用无农药、无化肥、无致病菌的原料。
2.原料加工:应对原料进行切碎、消毒等处理,以达到杀菌、增加透气性等效果。
3.基质调配:应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调配出适宜的基质配方。基质调配时,应注意控制含水量,避免过干或过湿。
菇种接种
姬菇的菇种一般使用玉米棒菌种或液体菌种。菇种接种时,应选择质量优良、种植期短、产量高的菌种。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种时间:应在基质温度适宜、含水率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接种。
2.接种量:应根据不同的基质配方和菌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接种量。
3.接种方法:接种时应均匀撒播或均匀混合,保证菌丝均匀分布。
生长管理
姬菇生长期一般为20-30天,生长管理是保证姬菇高效稳定产量的关键。生长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控制:姬菇在生长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控制不同的温度,以保证菇体生长健康。
2.湿度控制:姬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控制不同的湿度。
3.通风控制:姬菇生长需要适宜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以促进菇体生长。
4.光照控制:姬菇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控制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时间。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姬菇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问题。应选用无农药、无化肥、无致病菌的原料,进行充分消毒处理,以杀灭有害微生物。同时,生产场所应保持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姬菇栽培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菇种接种后,应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菌丝生长。进入菇体生长期后,应逐渐降低温度,控制在15-18℃之间。菇体成熟期应保持在10℃左右的低温环境。
姬菇成熟后,菇盖呈现出完全展开,菇肉质地细嫩、口感鲜美、菇柄硬度适中。菇体表面应保持干燥,没有霉斑、虫蛀等现象。
姬菇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选址、基质制备、菇种接种、生长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好工作,才能打造高效稳定的姬菇生产。相信本文所介绍的姬菇栽培技术,对大家在姬菇栽培方面有所帮助。
姬菇栽培技术视频
姬菇
姬菇是一种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鹅膏菌科、姬菇属。姬菇的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养生、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姬菇生长期短,适应性强,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品种。
参考文献:
[1]杨文华,朱定康.《食用菌种植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2]刘建华,王春光,杨志坚.《食用菌种植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3]王建华,李胜春,李瑞华.《食用菌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问答拓展:姬菇如何种植姬菇种植方法
播种:1、品种:常用品种有无孢五号,冀农11号和西德89。
2、播期:姬菇适宜出菇温度10—18℃,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菌袋内由于发酵热和生长热温度一般比气温高3—7℃。因此秋季气温稳定在18—22℃时为姬菇最佳接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品种不同和市场需求,接种期可适当提前和延后,晚秋接种种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3、栽培料配方:棉籽皮87.6%,麸皮5%,石膏2%,石灰3%,过磷酸钙2%,**素0.3%,多菌灵0.1%,每百公斤干料加三十烷醇40毫升,料水比为1:1.4。4、栽培料制作:将配好的料混匀拌水后,堆成宽1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然后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2—3天堆温可上升至60℃左右,即可翻堆,每天翻一次,共翻2—3次,每次翻堆后,料表面应喷施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或400倍敌敌畏杀虫。一般发酵4—5天即可散堆降温(晚秋播种堆闷2—3小时),当料温降至30℃左右时即可装袋接种。
5、装袋播种:(1)栽培袋的制作。用折径22厘米,厚0.03毫米的聚乙烯筒料,裁成48厘米长的料袋。袋上用大号缝衣针扎三排透气孔,每排扎孔9个。透气孔的位置,距袋头100毫米处和袋中间处各1排。装料前用大头针将袋一头别好。(2)播种。先将无污染的适龄菌种掰成红枣大小备用。接种多采用四层料三层菌(或五层料四层菌)的层接种法。袋两头的培养料厚度1—2厘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贴着袋壁。播种量一般占干料重的15—20%。播完种后在中间纵向扎一直径2厘米的透气孔,然后用大头针封口。装料高度一般为30—33厘米,每袋干料1—1.5千克,湿重不低于2.3千克,装料松紧度以手托菌袋有弹性、不松软,不**为宜。
发菌管理:
1、发菌场地及排放方式:10月中旬前接种的可在室外发菌,播种后将菌袋移至阴谨悄含凉通风处,井字排列,高度不超过5层。10月中旬以后接种的需室内发菌,排袋高度可增至7—8层。
2、倒垛:发菌期间每7天倒垛一次,以利均衡发菌。
菇期管理:
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即可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阴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3、保湿:出菇适宜湿度为85—95%。菇棚增湿措施有:一是畦沟内灌水,每7天一次。二是用喷雾器向棚内墙上和空气中喷雾状水,喷时不得向菌袋菇蕾上喷。
4、通风:出菇前期室外气温较高,菇棚内温度15℃以上时,以昼夜大通风为主。一般夜间将棚南北两边的塑料膜支起3—6处,支起高度为20—30厘米。晚秋和冬季,菇棚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早晨和中午各通风1—2小时即可。姬菇属变温出菇,在管理中要注意人为拉大温差。
5、调节光照:姬菇生长发育需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用遮荫物将棚内光线调节到白天各处均能看清报纸为宜。
6、后期注意补水、追肥。姬菇出一、二潮菇后,菌袋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可结合补水,注意添加营养物质:每百公斤水加**素0.4—0.7千克,白糖或葡萄糖0.2—0.5千克,硫酸镁0.1千克,三十烷醇40毫升,石灰0.5—1.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添加适量微肥,如丰菇宝、菇丰等。具体补水追肥方法:将配好的营养液装入大盆或大桶内,置于距地面2米以上高处用专用注水器逐袋注水,祥笑每袋注水0.4—0.75千克。第一次注水后,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一般注水3—4次。
病害防治:
姬菇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杂菌是粘菌,发现后应及时将染有粘菌的菌包处理掉。主要虫害是菇蝇和红蜘蛛,可用25%杀菌酯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也可用磷化铝进行熏杀。在防治害虫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农药喷到菇体上,故应在未出菇前或采菇后用药。
采收加工:
当一丛姬菇中最大的菇伞达到28—30毫米时,为该丛菇采摘的最佳时期。采菇后剪去带培养料的菇脚,然后逐根撕开姬菇,按级分别放置,如售鲜菇即可装袋出售。如盐渍需及时煮熟,并按每公斤熟菇加0.4千克食盐的比例混匀装入大罐中盐渍,一般15天运好后即可出售。
问答拓展:姬菇的培养基配方
一、说明:姬菇又称小平菇,是与平菇中的糙皮侧耳、美味侧耳,佛罗里达侧耳同属的种类,学名为黄白侧耳,而与真姬菇(玉蕈)相去甚远。姬菇的蠢姿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可利用的栽培原料也非常广泛,可与平菇相同的方法栽培。目前多采取生料袋栽墙式出菇。姬菇的生物学特性与平菇基本相同,只是子实体发生量较多,也较密,出菇湿度和子实体分化温度要求较低。姬菇由于采收较早,产量较平菇稍低,相对生物学效率多在90%~120%。二、菌种制作:母种培养基选择加富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采用:棉籽壳87%、麸皮10%、蔗糖1%、石膏1%、石灰1%、含水量为65%、pH为6~7。栽培种培养基同原种。
三、常用培养基配方:①棉籽壳20%、麦秸粉73%、玉米粉5%及石灰2%,含水量为60%~65%;②金针菇棉籽壳菌渣50%、棉籽壳20%、稻草粉17%、玉米粉10%及石灰3%,含水量为60%~65%。
四、菌袋制作:按培养料配方比例称取所需原料,老亮先称取主料,平铺于地面上,再称取辅料。将其混侍档宽合拌匀后再撒在主料上。然后用铁铲翻动培养料,将主料和辅料充分混合均匀。按料水比1∶1.3~1∶1.4比例加入清水,加入水分后充分拌匀培养料,使培养料水分和养分分布均匀。
哎呀,几句话也说不清楚,你还是自己看资料吧。
问答拓展:真姬菇的栽培技术
目前,真姬菇栽培的主要方式是瓶栽和袋栽。可利用现有菇房、菇棚、地下室或半地下菇棚栽培。现将真姬菇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①木屑55%,棉子壳29%,麸皮10%,玉米粉5%,石膏粉1%。②棉子壳83%,麸皮或玉米粉8%,黄豆粉4%,石灰粉2%,过磷酸钙3%。③棉子壳80%,玉米心14%,麸皮5%,石膏粉1%。以上三种配方可任选一种。
2.接种发菌:将培养料的含水量调到65%,进行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发菌室内培养。瓶栽采用6行6层式长垛排列,袋栽采用井字形多层式排列。切忌大垛堆积,以免高温烧菌。发菌温度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调至60%~70%,培养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4%以下,在黑暗或弱光下发菌。没慧真姬菇的菌丝长满料后不会马上扭结现原基,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越季保存,待贮足营养物质,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温度下才能出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的标志是色泽由纯白色转为土**。
3.出菇管理:菌袋掘举(瓶)进棚前,先在棚内地上每隔50厘米筑一条22厘米宽、10厘米高的土埂,并向空间喷雾,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再将菌袋两头在地上轻柔一下,使袋膜与料面分离,再解开袋口,用带锯齿状小铁片搔去料面的厚菌苔,将菌袋分层卧置土埂上,随手将两头袋口薄膜轻轻拉直自然张口,以维持料面处于一个湿润的小气候环境之中,菌袋叠放5~8层高为宜。如果是栽培瓶,应将瓶底相对,瓶口朝外双行排放,搔菌后仍要加盖,以保护料面。催蕾期间,室温在13~16℃,光强度500~1000勒克斯,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二氧化碳浓度0.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90%~95%。当针头状菇蕾分化出菇盖时,室温保持在12~14℃,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5%~90%,光照250~500勒克斯。在这种稍低温、不过湿、光线适宜的条件下培育出的菇肉质脆嫩,菇盖肉厚,菇色好,菇柄粗,质量好,产量高。
4.采菇:中国栽培的真姬菇产品,主要判察碧以盐渍品出口,对产品的要求是色泽正常,盖径在1~3.5厘米,3.5厘米以上的不超过10%。所以,不能待子实体完全成熟时采收,应在每丛中最大一株菇盖直径达4厘米左右时整丛采下,这样大部分菇体经加工后符合出口要求。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