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
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十字花科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害的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茎部、花朵或果实出现灰白色的软腐病斑,有时还会出现褐色水浸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逐渐扩大,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霉层。病害发展后,植株叶片变黄、干枯、畸形,甚至死亡。
二、病害的防治措施
1.病害的预防
(1)合理选址:避免在病害发生区域种植十字花科蔬菜。
(2)轮作制度:遵循合理的轮作制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害的继续传播。
(4)育种选优:培育抗病品种,提高植物的自身免疫力。
2.病害的治疗
(1)化学防治:使用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常用的杀菌剂有甲基硫菌灵、丙环唑等。
(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等微生物进行防治。
(3)物理防治:采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利用高温蒸汽进行杀菌处理。
三、常见问题解答
1.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答: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霉菌。
2.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答: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主要通过风、雨水、工具等途径传播。
3.如何进行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害检测?
答:进行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害检测,可以通过观察病害症状、病斑形态、病菌分离鉴定等方法进行。
4.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害防治存在哪些问题?
答: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病害防治存在防治周期长、防治成本高、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5.如何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答: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可以通过合理选址、科学施肥、加强病害监测等措施进行。
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保障蔬菜生产的安全和质量。
问答拓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侵染循环是怎样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侵染循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和以菌丝体在田间寄主体敏歼内越冬,成为次春的初侵染源。卵孢子或菌丝体上产生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部不断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次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植株生长后期,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
在长江中下游桥手冲地区:春、秋两季凉爽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九月份形成发病中心,10月下旬至11月初发病高薯纳峰,11月中旬后病害发生平缓。
问答拓展:菜花霜霉病经常出现,菜花霜霉病症状是什么?
大白菜在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和豆荚幼苗生病时子叶背面结霜霉变叶片正面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幼苗往塌裂往枯萎死亡。在成株上,受损叶片由外向内,在病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由淡绿色逐渐扩大到***再到褐色。由于叶脉的限制,变成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叶子背面的病斑上出现白色霉菌,最后叶子干枯。严重时,植株不能含心,或心不真,导致产量下降。大白菜植株的茎和花序***死后,涝渍点就产生了,然后变成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花梗被害后,稍有弯曲、变形、膨大,患病部位有时会长白霉。花器官***死,肥大畸形,花瓣变绿,***死的种子荚淡***,稍弯曲,很少或没有果实。
老叶是最脆弱的叶子出现边缘不明显的***斑点逐渐扩大由于叶脉的限制它们是多边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色到深褐色的斑点,在高湿度下,叶片背面会产生分散的白色霉菌层。花球上的花茎和大花梗发生在表皮,早期表皮完整,表面有隐藏的灰褐色斑点或斑块,分布分散,频繁发生时连成片状。天气潮湿时,花茎和花梗表面会长出白色霜霉病。严重时花梗缩短,导致整个花球表面不平整。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苗期到成长期。多数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先在叶片前端产生小的褪绿斑,然后病斑中心呈灰棕色坏死,逐渐扩大形成大小差异较大的不规则坏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稀疏的霜状白霉。空气干燥后,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枯斑。
当病情发展到后期很多病斑连成一片造成黄叶死亡严重的话整株植物都会死掉。病原霜霉病菌。属于鞭毛寄生霜霉病菌。病原菌菌丝无色,无隔膜,在细胞间蔓延,通过圆形至梨形或棒状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水分和营养。病菌从气孔延伸到孢子囊,孢子囊为单生或丛生,无色,不分裂,树干基部稍膨大,分枝3~5次,长度145~505微米。主轴与枝条成锐角,顶端叶柄尖而弯曲,末端有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细胞,近圆形至椭圆形,大小为19.5~27.5微米16.9~26微米。当它发芽时,它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单细胞,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25.5~38.5微米,直径15.6~20.5微米,壁厚,表面光滑,可直接引起生殖管感染。
病原菌以病残体土壤中的卵孢子或附着于种子表皮越冬也可对其他寄主造成越冬危害。土壤中病菌的萌发直接感染幼苗,或者感染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产生团码闭大量孢子囊,通过风、雨、空气传播,导致疾病传播。孢子囊的萌发温度为8~12,入侵温度为模者16。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4。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再侵入需要水滴或水膜。空气湿度和凝结时间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下雨天人病严重,保护区通风不良,连作或套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易发病。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
问答拓展:蕹菜灰霉病如何识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蕹菜灰霉病害属于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由灰葡萄孢菌入侵蕹菜的叶片、茎基部所致;各地区栽培的蕹菜均有可能感染该病害,灰霉病是生菜上的主要病害,除危害蕹菜外,还危害莴苣、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芦笋、十字花科等蔬菜。
如何识别蕹菜灰霉病蕹菜在苗期至成株期均有可能感染灰霉病,灰霉病菌可危害蕹菜的叶片以及茎基部。
☆蕹菜苗期感染灰霉病,苗期时蕹菜的叶片或者幼茎受灰霉病菌侵害时会呈水浸状腐烂,发病部会有一层灰色霉层。
☆蕹菜叶片感染灰霉病,灰霉病菌首先入侵近地面的成熟叶片,叶片感染后初期会出现水浸状小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会呈现不规则的灰褐色斑点;阴雨天或者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位会迅速蔓延至内部的叶片,发病部也会生长一层灰色霉层,该灰色霉层也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
☆蕹菜茎基部感染灰霉病,
基部首先出现水浸状小斑,随着病菌蔓延,病斑会环绕茎秆一圈;阴雨天或者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也会生长一层灰色霉层,随着病菌扩散,发病部上面的茎叶枯蔫,发病病株也会逐渐枯蔫致死。
蕹菜灰霉病如何传播灰霉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出菌丝体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至寄主作物上,从寄主伤口、衰弱及坏死组织部位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后迅速蔓延扩展,并在病部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后期形成菌核后越冬。
蕹菜灰霉病发病规律蕹菜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月份~7月份,以及9月份~11月份。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保护地栽培关棚时间长、通风换气不良、种植密度过高,极易引发病害。
灰霉病菌生态环境灰霉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4~30℃;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94%左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5~7天。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29℃。
蕹菜灰霉病防治措施☆茬口轮作。蕹菜栽培时不宜与前茬是绿色叶类蔬菜连茬,尽量选择2年内无发生过灰霉病害的田块栽培,从事效益蕹菜栽培的,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可抑制灰数液霉病菌滋生。
☆整地作畦。栽培蕹菜前,应施入充足的基肥,所施入的农家肥必须是充分沤制腐熟透的;平整田块时以高畦为宜,畦间的沟需深挖,栽培过程中,雨季来临前要疏通沟渠,使橘磨之能排水顺畅,可防止降雨后田间积水引发灰霉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蕹菜栽培时,原则上以生态防病为主,通过培育健壮的植株生长来提高抗病能力。播种或者定植要抢适期播种,植株密度不宜过密;大棚栽培蕹菜,要时常对大棚进行通风换气,并控制好棚内的温度、湿度。
☆清理田块。
蕹菜采收后城及时清理遗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并带离出田间烧毁或者深埋,栽培过程中发生病害时拨掉病株带离田间烧毁或者深埋,这样可减少病害传播;蕹菜采收后对土壤深翻1次,加快蕹菜残体腐烂分解,有利于抑制病菌滋生。圆毕斗
☆农药防治。蕹菜灰霉病发病初期开始使用以下农药喷雾防控病害扩散,每隔8天左右喷雾1次,需连续喷雾2~3次防治。
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用药:可选啶酰菌胺、嘧霉胺等喷雾。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乙烯菌核利、腐霉利等喷雾。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