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转色期用什么杀菌剂 冬枣转色期用什么杀菌剂好
冬枣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冬枣的生长过程中,由于气候、土壤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冬枣转色期的杀菌剂选择
冬枣转色期是指冬枣由青色逐渐变成红色的过程,这个时候是冬枣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最容易侵袭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杀菌剂可以选择,但是选择哪种杀菌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杀菌剂:
- 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病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使用多菌灵可以有效地防治冬枣上的炭疽病、白粉病、疮痂病等病害。
- 硫磺:硫磺是一种传统的杀菌剂,具有广谱、快速、廉价等优点。使用硫磺可以有效地防治冬枣上的炭疽病、白粉病、疮痂病等病害。
- 氧化锌:氧化锌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具有广谱、安全、环保等优点。使用氧化锌可以有效地防治冬枣上的炭疽病、白粉病、疮痂病等病害。
注意事项
在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不要超量使用,以免对冬枣产生不良影响。
-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杀菌剂,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 在使用杀菌剂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到杀菌剂对身体造成危害。
- 使用杀菌剂的时间要选择在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时候进行,以保证杀菌剂的效果。
冬枣转色期是冬枣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最容易侵袭的时期。选择一种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冬枣的质量和产量。在使用杀菌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杀菌剂的选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问答拓展:冬枣转色,为什么春雷霉素和嘌呤能起到转色的作用,春雷霉素是杀菌剂,嘌呤是调节剂啊,
一般认为,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等活体微生物农不能和化学杀菌剂混用。原因是杀菌剂的功能主要是杀死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或对上述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如果将化学杀菌剂和活体微生物农混合使用,活体微生物可能被化学杀菌剂杀灭,因而失去原有的效。如果要使用这两类农,中间应隔15~20天,例如先使用化学唯知杀菌剂,等到效基本消失后再使用微生物农,这样才能保证两种剂都能发指团消挥效。而农用抗生素类物质,如井冈霉素、浏阳霉素等物与其他杀菌剂正常混合使用,一般不会产或州生不良影响。问答拓展:冬枣花期打什么农药?
每年的5月至6月,正是枣树花蕾发育的时期,这个时候,枣树的叶子,枣吊,生长正处于旺盛的时候,害虫也随之会多发生,为了能较好的防治枣树上面的害虫,在枣树萌芽之前,应进行整株耐察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整体预防,枣树上面越冬而来的害虫虫源,可为后期防治害虫,打下基础,减少农药的投入,增加防治效果。一般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制剂等农药,以前普遍使用的久效磷,甲胺磷现在不能用了,已经成为淘汰农药。取而代之的可选择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高效低毒的3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噻嗪酮,阿维螺螨酯,吡虫啉等,连续喷洒两次,两次的间隔时间10~14天,一般在5月上旬喷洒一遍,5月中下旬再喷上一遍。开花期喷洒农药,要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喷洒,值得注意的是,枣树属于异花授粉的树种,开花期大约一个月左右,开花期较长,在枣树的开花期,有昆虫进行帮助授粉,在枣园为了授粉好,有不少的地方采用养殖蜜蜂。不要喷洒对蜜蜂有害的农药,或者将喷洒农药的时间提前到早树还没有开花,或者将喷洒农药的时间向后推迟至开花结束。这者明样更有利于枣树提高座果率。提高枣树的有效果率,是种植枣树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枣树开花期,采用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的方法,可提高枣树的坐果率,经实验,采用芸苔素内酯+天达2116+0.2%硼砂溶液,要比单纯喷洒赤霉素,效果要好一些,枣树开花期常遇到干旱的天气,枣树开花期需要的空气湿度较高,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昌嫌茄喷洒农药,可提高湿度,2~3天,再喷洒清水一次,补充湿度,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座果率。
问答拓展:冬枣坐果期能用苯甲吡唑酯吗?
冬枣坐果期能用苯甲吡唑酯。
苯甲吡唑酯是由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为三唑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三唑类杀菌剂中防治病害范围最广,最安全的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目前防治病害最广,治疗效果最好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对由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可全面替代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等常规杀菌剂。
2、主要特点
(1)杀菌谱广:苯甲·吡唑酯可有效防治早疫病、炭某病、白粉病、霜霉病、蔓古病、立古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古病、锈病、晚疫病、白腐病、黑痘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条锈病、赤霉病、蔓古病等100多种病害。
(2)防治彻底:苯甲·吡唑酯具有保护、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更加彻底,是目前最优秀的杀菌剂。
(3)内吸性好:苯甲·吡唑酯喷施后,能被茎叶快速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可以杀灭植株各蠢裂个部位发生的病害。
(4)渗透性强:苯甲·吡唑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喷施后,药剂能从叶面渗透到叶背面,将植物组织内的病菌彻底杀死,具有隔叶治病的效果。
(5)提高抗病性:苯甲·吡唑酯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积累,提高作物对病菌的侵害抵抗力。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3、使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豆角、黄瓜、西瓜、甜瓜、甘蓝、大葱、大蒜、苹果、梨、核桃、樱桃、桃树、猕猴桃、柑橘、荔枝、龙眼、番石榴、杨梅、杨桃等多种作物。
4、防治对象
可防治由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鞭毛菌等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根腐病、炭某病、蔓古病、褐斑病、黑痘病、白腐病、叶斑病、脊档前茎古病、黑胫病等上百种病害。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效果。
5、使用方法
(1)防治小麦、花生、玉米等作物的纹古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赤霉病等病樱清害,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喷雾1至2次即可。
(2)防治黄瓜、西瓜、丝瓜、甜瓜等瓜类霜霉病、蔓古病、炭某病、疫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至3000倍液喷雾1至2次。
(3)防治柑橘、柚子、橙子等果树炭某病、沙皮病、溃疡病、黄斑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至2500倍液喷雾1至2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